從2004年開始,國內ERP專案的實施便在各大企業熱火朝天地展開,2014年,國內大中型企業已經基本完成了ERP系統的普及。ERP已經在大中型企業中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資訊系統。企業核心業務的流轉與管控,關鍵資源的計劃與分配,業務與財務資料的核算均離不開ERP系統

但與之同時,由於ERP系統大多是標準產品,定製化開發成本高,週期長,是所有企業使用者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近些年,各行業受到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影響,企業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象般笨重的ERP系統越來越難以應對業務變化對系統靈活度的要求

而隨著疫情的推動下,國內企業對於數字化的迫切性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以低程式碼、RPA、AI為代表的前沿技術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本文將會探討這些新鮮產物與ERP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將會給企業IT生態帶來什麼改變?

程式碼,讓ERP更靈活

低程式碼開發降低了企業級應用搭建門檻,讓無程式設計基礎的業務部門人員用拖拽的方式參與到業務流程應用開發之中,滿足複雜的、個性化的應用開發需求,不需要再依賴於IT技術人員,從而降低人力成本,縮短專案週期。低程式碼平臺的迭代速度快,且大部分的企業應用部署在雲端,能夠自動完成系統更新,大大降低後期運維的難度和時間成本。並且低程式碼平臺能實現不同系統間的資料互通,實現一次開發,多平臺部署。

低程式碼平臺相對傳統軟體開發優勢明顯,應用場景豐富,使得傳統企業也能夠採用網際網路行業一樣“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數字化發展模式。但是在很多大企業中,龐大複雜的ERP系統想要與低程式碼平臺整合,又會出現沒有二次開發許可權、成本過高等難題

這時RPA的出現,為企業ERP系統整合提供了獨特的解決方案。

程式碼+RPA,讓整合更簡單

RPA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的簡稱,是指可以模擬人類在計算機等數字化裝置中的操作,並利用和融合現有各項技術減少人為重複、繁瑣、大批量的工作任務,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的機器人軟體。使用RPA,就可以配置虛擬的“機器人”來做代替我們登入應用程式、移動檔案、複製貼上資料、填寫表單、從文件中提取結構化和半結構化資料、以及抓取網頁資訊等等

RPA用於在資訊系統的自動化操作,具備自動執行預定流程和跨系統協同的能力。RPA可以巢狀在其他軟體或作為介面進行軟體功能的整合,也可以直接連線頂層軟體而不侵入企業原有系統,增加軟體系統穩定性,無需重新搭建系統,即可完成跨系統、跨部門、跨行業的資料互通。如果企業ERP系統很難低程式碼平臺整合,則可以通過RPA機器人實現ERP系統與低程式碼平臺的資料互動。

但是RPA只會模仿,並不“聰明”,在複雜場景下的應用比較困難,無法處理非結構化資料。而當今資料記錄儲存已不僅僅再滿足於數字和文字,影象、聲音、情緒、動作等難以量化的資訊對企業也越來越重要。

PA+AI,讓系統更智慧

人工智慧(AI)是一門研究和開發模擬、拓展人類智慧的新興技術。它能以類似人類智慧的方式判斷場景環境並做出反應。在企業級應用領域,目前主流技術是OCR、NLP、ML、SR、NLG等。

將RPA與AI相結合,AI可以通過觀察學習人類的行為,並將非結構化資料轉化成結構化資料,然後由RPA機器人進行模式化處理,這樣就可以在複雜情況下完成自動化操作,這如同為“機器員工”裝上了一個智慧大腦。比如客服機器人,就是混合了自然語言處理的RPA,可以分辨出客戶的方言和情緒,並自動進行會話處理。

總結

低程式碼平臺能夠實現以無程式碼或少量程式碼的方式快速開發所需應用,讓龐大複雜的ERP系統變得更加靈活,可以大幅提升應用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低程式碼平臺的核心在於加速開發週期,降低開發難度,卻並不能解決重複性勞動的問題,於是RPA成為了重複勞動問題的最優解,把重複流程交給“機器人”來完成,既能夠解放生產力,也能提升效率、減少失誤,且不用更新現有系統。

RPA雖好,卻只會機械地工作不懂變通。那麼AI技術所具備的分析、歸納和決策能力就能夠使一些非結構化資料和流程也變得自動化。然而AI技術的門檻較高,並不是每個企業每個技術人員都能夠掌握的。這時,低程式碼又能夠憑藉著結構化、易用的特點大幅降低AI開發的難度。低程式碼、RPA、AI三者互相補足各自的缺點和空白,相輔相成

目前,數字化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企業降本增效、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了必然的發展趨勢,傳統ERP無法解決的問題,也許在低程式碼+RPA+AI的組合加持之下,能有更為優秀的表現。

關注公眾號:低程式碼LowCode,每週分享海外低程式碼領域新技術、新觀點和新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