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剛開始學習C語言的這檔事

就在9月20日下午,記得王老師曾提及三類人,一類專注於自己內心的感受;一類人專注於探索與創造;還有一類專注於效率的最大化。思緒不禁回想到11號至今的學習過程……

我的學習開端並不是直接在假期觀看觀翁愷(假期時間我想玩嗚嗚嗚嗚),而是從最小的單位去學習,我認為這比較適合我,下面是我的拙見。

“位”,這個概念總讓我聯想到“細胞”,我們知道位是最小的儲存單位,每一個位都可以儲存1單位的二進位制碼,二進位制碼也可想象成組成大分子的單體,統一的0與1,但卻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實現不同資料的表達,同時使得編譯過程簡化。

通過了解計算機世界的規則(還未去深究其意義),8個單位的位組成1“位元組”,我便類比成細胞集團組成了“組織”。生物學中組織的定義是這樣的——生物體中相同或相似的細胞集合一致性特定功能的細胞群;而反觀位元組,不就是由位多組合一的形式構成麼?(但是不免有許多邏輯上的漏洞,所以是“類比”)

位元組並不是終點,一個、兩個或多個位元組仍然可以組隊成為更讓我們直接性認知的東西。大分類為兩類,一類為文字,文字又細分為整形、浮點數;一類為數字,由字元及其字串兩類組成(官方的叫法是資料型別),就如我們人體內不同組織攜帶的不同功能一樣,如神經組織、上皮組織等等,可以說其中的相似是潛移默化的。

為什麼說相似,其實想想,細到元素的差異或是排位不同,其結果都是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之一“,雖說一位元組只能提供8個空位,但通過部分位的固有功能的各異也能實現資料型別的差異,如不帶符號的一位元組單能表示的數字範圍便是0—255;如帶符號的一位元組能表示的範圍則變成了-128—127了,更別說Ascll表中那樣,用固定數字等效為字母的做法了(到這裡我對於計算機微觀世界也稍有眉目了,但實際花了2天,對於各路神來說肯定算長,我是普通人)。

我也曾苦想什麼是資料,我認為它能代指許多東西,如一道函式題、一串人上人的話語、一位元組所儲存的資訊等等。而通過c語言去將這些資料規範化編寫,便稱為程式了,而執行過程就像是演算法了。正如我們人體,組織形成系統,而當嘴巴與任何一個組織錯位都算是錯誤(看個人看法),這也是c語言需要嚴謹的格式規範才能確保所寫程式在包裝成軟體後是個說人話做人事的人(正常執行)。

學習是過程,而過程中人方法各異,我個人屬於王老師所說的第一類,但是我想成為第二類人,這樣會讓我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去驕傲的。這篇文章是個人所想,牛頓曾說過“:如果我們互相交換一個蘋果,那麼我們每個人所得到的仍然是蘋果。”所以留下你的思想吧。

槓就預設你對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