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內容開始---

  今天心血來潮,想開始把自己讀文獻的過程和每篇文獻的收穫總結一下,不知道CSDN怎麼回事,一直登陸不進去,搞得我註冊了一個部落格園的賬戶,部落格園新註冊的還需要認證,但是很快,所以我就來這邊了。文筆不好,主要是一些流水賬,用來自己看看。
前兩天一直搞不清DCB怎麼消除,看了一些文獻。在此總結一下
  GPS分碼多重進接,產生的硬體延遲誤差,可以通過星間差分消除接收機上硬體延遲。

  以下是部分文章閱讀總結:

  《論GPS接收機的零基線檢驗法》,總結一句話,零基線方法可以驗證接收機質量的好壞。

  《零基線約束的參考站間模糊度固定方法研究》,計算流程圖可以參考一下,偽距與相位權重比為1:100,座標狀態引數精度為0.05?文章參考價值不大。

  《GNSS 軟體接收機捕獲與跟蹤技術研究 》GPS 系統傳送的衛星導航訊號是 CDMA 分碼多重進接的擴頻訊號,將導航電文擴頻,到 PRN 碼上後再由載波發射,24 顆衛星的 PRN 碼各不相同,形成 CDMA 結構。GPS訊號是通過頻率處於甚高頻段的兩個無線電訊號傳送的,這兩個頻率被稱為 L1 和L2。導航電文和 PRN 碼通過模二和合並。  對於普通的 GPS 公眾使用者,只需捕獲和跟蹤 L1 上的 C/A 碼訊號,解調出導航電文。

  第二章,GPS 訊號捕獲原理。為了跟蹤 GPS 訊號並進行資訊解碼,就必須先用捕獲程式來檢測訊號的存在,一旦檢測到訊號,必須測出兩個重要引數,一個是 C/A 碼的起始相位;另一個是輸入訊號的載波頻率

  C/A 碼的兩個重要相關特性:1.幾乎沒有互相關特性。2.除了零延時外,幾乎沒有自相關性。 C/A 碼碼長是 1ms,所以至少需要 1ms 的資料才能完成捕獲操作。

    GPS 訊號跟蹤原理。跟蹤的目的是提高捕獲得到的 C/A 碼相位和載波頻率的精度,並保持跟蹤狀態,進而去除載波和 C/A 碼得到導航資料電文。

  C/A 碼跟蹤環路:碼跟蹤環路通常由延遲鎖定環(DLL,Delay Lock Loop)實現,由本地產生提前(Early),準時(Prompt),滯後(Late)三個間隔二分之一碼片的 C/A 碼,並與輸入訊號相乘,產生三個乘積送入碼環鑑相器進行計算,計算結果作為控制訊號反饋到本地碼產生器,控制本地 C/A 碼的產生,從而實現碼跟蹤環路。

  載波頻率跟蹤環路:通常由鎖相環(PLL,Phase Lock Loop)或者鎖頻環(FLL,Frequency Lock Loop)完成,或者由鎖相環,鎖頻環共同完成對載波的跟蹤。由本地產生某個頻率某個相位的本相和四分相兩路載波,與輸入訊號相乘,得到兩個乘積,送入載波環路鑑相器進行計算,計算結果作為控制訊號反饋到本地載波產生器控制本地載波的頻率和相位,從而實現載波跟蹤環路。跟蹤環路連續工作從而保證本地 C/A 碼和載波頻率,相位與輸入訊號保持一致,如果出現失鎖情況,則需要重新開始對該衛星訊號的捕獲。

  《G N S S 接 收 機 跟 蹤 環 路 關 鍵 技 術 研 究》,擴頻碼:擴頻碼又稱為通道化碼,用於區分來自同一小區的不同傳輸連線(就像同一酒店有不同的廚師,他們做的菜需要相互區別),從下行看,擴頻碼區別的是一個小區的不同鏈路連線;從上行看,擴頻碼區別的是同一個終端的不同物理通道。(偽距基準碼)北 鬥 B1 頻 點 使 用 的 擴 頻 碼 長 度 為2 0 4 6 0 ,速 率 為 2 . 0 4 6 M H z,GPS C / A 碼 的1 . 0 2 3 M H z。

  2 . 4   接 收 機 同 步 技 術 研 究 。導 航 信 號 捕 獲 主 要 是 利 用 衛 星 信 號 中 偽 隨 機 碼 的 近 似 正 交 性 ,確 定 視 界 內 所有 可 見 的 衛 星 , 並 且 對 各 路 衛 星 信 號 的 多 普 勒 頻 率 和 碼 延 時 進 行 粗 略 估 計 ,它 本質 上 是 一 個 相 關 過 程 ,通 過 將 接 收 到 的 信 號 與 接 收 機 本 地 的 參 考 信 號 進 行 相 關 積分 來 實 現。

  《基於整週模糊度概率特性的有效性檢驗》-2002-

  《GNSS 整週模糊度概率特性》-2007-需要後續再看

  rinex3.02文件:

---恢復內容結束---

2018-11-14  L2C(M)與L2C(L)與LWC(M+L)區別

One of the first announcements was the addition of a new civilian-use signal, to be transmitted on a frequency other than the L1 frequency used for the coarse/acquisition (C/A) signal. Ultimately, this became the L2C signal, so called because it is broadcast on the L2 frequency. Because it requires new hardware on board the satellite, it is only transmitted by the so-called Block IIR-M and later design satellites. The L2C signal is tasked with improving accuracy of navigation, providing an easy to track signal, and acting as a redundant signal in case of localized interference.

Unlike the C/A code, L2C contains two distinct PRN code sequences to provide ranging information; the Civilian Moderate length code (called CM), and theCivilian Long length code (called CL). The CM code is 10,230 bits long, repeating every 20 ms. The CL code is 767,250 bits long, repeating every 1500 ms. Each signal is transmitted at 511,500 bits per second (bit/s); however, they are multiplexed together to form a 1,023,000 bit/s signal.

CM is modulated with the CNAV Navigation Message (see below), whereas CL does not contain any modulated data and is called a dataless sequence. The long, dataless sequence provides for approximately 24 dB greater correlation (~250 times stronger) than L1 C/A-code.

When compared to the C/A signal, L2C has 2.7 dB greater data recovery and 0.7 dB greater carrier-tracking, although its transmission power is 2.3 dB weaker.

第一個通知之一是新增新的民用訊號,該訊號將在用於粗略/捕獲(C/A)訊號的L1頻率以外的頻率上傳輸。最終,這變成了L2C訊號,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它是在L2頻率上廣播的。因為它需要在衛星上安裝新的硬體,所以只能由所謂的IIR-M塊和後來的設計衛星進行傳輸。L2C訊號的任務是提高導航精度,提供易於跟蹤的訊號,並且在區域性干擾的情況下充當冗餘訊號。

與C/A碼不同,L2C包含兩個不同的PRN碼序列以提供測距資訊:平民中長碼(稱為CM)和民用長碼(稱為CL)。CM碼長10230位元,每20ms重複一次。CL碼長767250位元,每1500ms重複一次。每個訊號以每秒511500位元(位元/秒)傳輸;然而,它們被複用在一起形成1023000位元/s訊號。

CM用CNAV導航訊息進行調製(參見下文),而CL不包含任何調製資料,被稱為無資料序列。長的無資料序列比L1 C/A碼提供了大約24 dB的更大的相關性(250倍更強)。

與C/A訊號相比,L2C具有2.7dB更大的資料恢復和0.7dB更大的載波跟蹤,儘管它的傳輸功率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