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過程:
1、專案背景
我們專案在哪裡?說過去,做專案之前的“悲慘境地”,明確問題根源在哪裡,明白為什麼要做這個專案。
2、專案意義、目的與目標
我們專案去哪裡?說將來,專案完成之後的美好前景,解決那些問題就算成功,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就算完成,讓聽眾知道終點在哪裡。
3、需求和功能點概述
我們怎麼做?說現狀,說問題,具體用什麼方法促使“過去”到“將來”的轉變。講解方法和任務概況,讓聽眾為終極目標躍躍欲試。
4、專案組織架構
明確專案組成員工作範圍和在專案中的職位,目的是讓專案組成員互相認識,明確什麼事情應該找誰。
KO時,最好是所有專案干係人都要到場,至少關鍵任務都要到場,比如:專案啟動者或發起人,需求方,PMO人員。他們可以高屋建甄的給專案成員描繪專案的重要性和偉大前景,非常鼓舞士氣。專案早起,務必多讓專案啟動者或發起人,需求方,PMO人員多多參與,反覆確認方向正確,因為這時候,做各種調整的成本比較低。
注意不要遺漏工作不多的專案干係人,包括服務部門、配合部門的介面人等。這樣會給後續專案實施、上線、運維帶來很大的便利。
介紹成員的時候,最好能夠讓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和大家站起來示意,自己做個簡單自我介紹。
5、專案計劃(WBS)
讓所有人瞭解兩個關鍵點:
第一、專案的時間點和里程碑;
第二、專案各個時段需要的資源,即每個人要在各個階段做什麼事情;
專案管理的計劃、進度、資源、質量、風險,永恆不變的話題,只能自己體會。
6、溝通計劃
溝通在專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太多的事情都是因為溝通不順利,導致的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做好溝通計劃,強迫專案組成員定期溝通,降低問題發生的機率。
注意:定期與專案啟動者或發起人,需求方,PMO人員回報和溝通,是促使專案順利進行的必要因素。讓他們瞭解專案進度,知道專案遇到的困難,更有助於申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