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看完就能出去神侃,來自研發第一線的“區塊鏈”掃盲文(一)

看完就能出去神侃,來自研發第一線的“區塊鏈”掃盲文(一)

區塊鏈 代幣 Blockchain 麻將

這兩年要說什麽概念最火,那一定是區塊鏈了。現在要是自己不說一說什麽是公鏈、私鏈,什麽是Token,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IT的。可是什麽是區塊鏈?它的出現能解決我們現實生活中什麽問題?什麽是代幣?什麽是共識機制?什麽是智能合約?這些問題,作為一個IT的從業人員都不一定說的很清楚,更別說那些完全不接觸IT行業的人了。 我現在正負責研發一個靠譜的區塊鏈項目。我會在這個系列的文章裏,嘗試著用通俗的語言講清楚以上的這些問題。但我的文章和其他介紹區塊鏈的文章不一樣,我做的是實際落地的項目,不說虛頭巴腦的話。如果你想找一點玄之又玄、神乎其神的話去當談資,我肯定讓你失望;如果你想在這個風口直掛雲帆,請上賊船,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這種新的生產關系去大幹一場。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麽是區塊鏈( Blockchain)?用分詞的方法來看,這三個字包含了三個意思——區、塊、鏈。 對於“區”,我們很好理解,例如我們住的小區中有第一區,第二區,第五區等等,說明有一個順序,作為區塊的編號。 那麽“塊”呢?我們看電影、看電視的時候,都會看到一些科幻片中說到什麽能量魔方,就是一個小盒子,裏面放著一些東西,這就是一個塊了。 “鏈”,更好理解了,就是鏈子連接。 請劃本篇重點——“區塊鏈”的意思,就是把有順序的塊、用一個鏈子、連接起來!這麽解釋感覺非常LOWER,但是它的確就是這個意思啊。也可以把語句的結構變換一下:區塊鏈,就是用一個鏈將一些有順序標記的塊連接在一起。其實還是一個意思! 舉個打麻將的例子:3個人玩麻將,玩家分別叫A、B、C。第一局,當A贏了以後,B和C都會按照A的牌信息算出應該付給A多少錢。當然了,這裏很有可能是由一個人來負責計算。例如B來計算,然後A、B、C都按照B計算的結果和A的牌信息重新驗證一遍,看B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如果正確了,那麽他們就按照B計算的結果支付給A;如果B計算的不正確,那麽A、C都可以來糾正計算結果。第二局也是情況類似。這樣經歷多次以後,在A、B、C心裏都有了一串記錄。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分布式記賬過程,而每一局付錢信息成為一個交易,每一局成為一個區塊,順序則就是一個鏈。 那麽這個區塊鏈有啥用呢?那就是防止篡改,如果你只修改了自己的賬本信息是徒勞的,因為別人還記著呢。這種每個人按照自己的信息進行計算,並記錄相關信息的方式,我們就叫做去中心化。上面的例子中,B和C支付給A費用,在區塊鏈中叫做一次交易。B來計算,那麽在區塊鏈中叫做B具有記賬權。B因為付出了計算的勞動,所以它在記賬之後,就有可能獲得一定的獎勵(比特幣或者是以太幣等虛擬貨幣)。註意,這裏我用的是“有可能”,而並不是說“肯定”。我以後會詳細解釋這個機制。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如果每次都是B來記賬,那麽豈不是說每次B都可能拿到獎勵了麽?這樣的話就太爽了,如果按照以太坊的算法,每次記賬可以獲得5個以太幣的獎勵,按照目前一個以太幣4400塊人民幣來算,那麽一次就可以獲得4400*5=22000人民幣。有這麽好賺的事?人家設計者可是算盤精,你能想到的,人家早想到了。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他們引入了一個叫做“共識機制”的東西。 來,敲黑板——共識機制,是整個區塊鏈中最為核心的內容。 關於共識機制的詳情,請關註我的下一篇文章。

看完就能出去神侃,來自研發第一線的“區塊鏈”掃盲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