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iOS開發中的記憶體分配(堆和棧)

iOS開發中的記憶體分配(堆和棧)

程序的記憶體分割槽

所有程序(執行的程式)都必須佔用一定數量的記憶體,它或是用來存放從磁碟載入的程式程式碼,或是存放取自使用者輸入的資料等等。不過程序對這些記憶體的管理方式因記憶體用途不一而不盡相同,有些記憶體是事先靜態分配和統一回收的,而有些卻是按需要動態分配和回收的。


程序記憶體區域.png
  1. 程式碼區:程式碼段是用來存放可執行檔案的操作指令(存放函式的二進位制程式碼),也就是說是它是可執行程式在記憶體種的映象。程式碼段需要防止在執行時被非法修改,所以只准許讀取操作,而不允許寫入(修改)操作——它是不可寫的。

  2. 全域性(靜態)區包含下面兩個分割槽:

    • 資料區:資料段用來存放可執行檔案中已初始化全域性變數,換句話說就是存放程式靜態分配的變數和全域性變數。

    • BSS區:BSS段包含了程式中未初始化全域性變數。

  3. 常量區:常量儲存區,這是一塊比較特殊的儲存區,他們裡面存放的是常量,

  4. 堆(heap)區:堆是由程式設計師分配和釋放,用於存放程序執行中被動態分配的記憶體段,它大小並不固定,可動態擴張或縮減。當程序呼叫alloc等函式分配記憶體時,新分配的記憶體就被動態新增到堆上(堆被擴張);當利用realse釋放記憶體時,被釋放的記憶體從堆中被剔除(堆被縮減),因為我們現在iOS基本都使用ARC來管理物件,所以不用我們程式設計師來管理,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個物件儲存的位置。

  5. 棧(stack)區:棧是由編譯器自動分配並釋放,使用者存放程式臨時建立的區域性變數,存放函式的引數值,區域性變數等。也就是說我們函式括弧“{}”中定義的變數(但不包括static宣告的變數,static意味這在資料段中存放變數)。除此以外在函式被呼叫時,其引數也會被壓入發起呼叫的程序棧中,並且待到呼叫結束後,函式的返回值也回被存放回棧中。由於棧的先進先出特點,所以棧特別方便用來儲存/恢復呼叫現場。從這個意義上將我們可以把棧看成一個臨時資料寄存、交換的記憶體區。

上述幾種記憶體區域中資料段、BSS和堆通常是被連續儲存的——記憶體位置上是連續的,而程式碼段和棧往往會被獨立存放。

棧是向低地址擴充套件的資料結構,是一塊連續的記憶體的區域。堆是向高地址擴充套件的資料結構,是不連續的記憶體區域。有人會問堆和棧會不會碰到一起,他們之間間隔很大,絕少有機會能碰到一起,況且堆是連結串列方式儲存!

#import "ViewController.h"

int age = 24;//全域性初始化區(資料區)
NSString *name;//全域性未初始化區(BSS區)
static NSString *sName = @"Dely";//全域性(靜態初始化)區

@implementation ViewController

- (void)viewDidLoad {
    [super viewDidLoad];

    int tmpAge;//棧
    NSString *tmpName = @"Dely";//棧
    NSString *number = @"123456"; //123456\0在常量區,number在棧上。
    NSMutableArray *array = [NSMutableArray arrayWithCapacity:1];//分配而來的8位元組的區域就在堆中,array在棧中,指向堆區的地址
    NSInteger total = [self getTotalNumber:1 number2:1];

}

- (NSInteger)getTotalNumber:(NSInteger)number1 number2:(NSInteger)number2{
    return number1 + number2;//number1和number2 棧區
}


@end

堆(heap)和棧(stack)區別

  1. 申請方式和回收方式

    • 棧區(stack) :由編譯器自動分配並釋放
    • 堆區(heap):由程式設計師分配和釋放
  2. 申請後系統的響應

    • 棧區(stack):儲存每一個函式在執行的時候都會向作業系統索要資源,棧區就是函式執行時的記憶體,棧區中的變數由編譯器負責分配和釋放,記憶體隨著函式的執行分配,隨著函式的結束而釋放,由系統自動完成。只要棧的剩餘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系統將為程式提供記憶體,否則將報異常提示棧溢位。

    • 堆區(heap):作業系統有一個記錄空閒記憶體地址的連結串列,當系統收到程式的申請時,會遍歷該連結串列,尋找第一個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的堆結點,然後將該結點從空閒結點連結串列中刪除,並將該結點的空間分配給程式,另外,對於大多數系統,會在這塊記憶體空間中的首地址處記錄本次分配的大小,這樣,程式碼中的delete語句才能正確的釋放本記憶體空間。另外,由於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於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的將多餘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閒連結串列中。

  3. 申請大小的限制

    • 棧區(stack):棧是向低地址擴充套件的資料結構,是一塊連續的記憶體的區域。這句話的意思是棧頂的地址和棧的最大容量是系統預先規定好的,棧的大小是2M(也可能是1M,我看網上說得,我也不清楚),如果申請的空間超過棧的剩餘空間時,將提示棧溢位。因此,能從棧獲得的空間較小。

    • 堆區(stack):堆是向高地址擴充套件的資料結構,是不連續的記憶體區域。這是由於系統是用連結串列來儲存的空閒記憶體地址的,自然是不連續的,而連結串列的遍歷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於計算機系統中有效的虛擬記憶體。由此可見,堆獲得的空間比較靈活,也比較大。

  4. 申請效率的比較

    • 棧區(stack):由系統自動分配,速度較快。但程式設計師是無法控制的。

    • 堆區(stack):是由alloc分配的記憶體,一般速度比較慢,而且容易產生記憶體碎片,不過用起來最方便.

  5. 分配方式的比較

    • 棧區(stack):有2種分配方式:靜態分配和動態分配。靜態分配是編譯器完成的,比如區域性變數的分配。動態分配由alloc函式進行分配,但是棧的動態分配和堆是不同的,他的動態分配是由編譯器進行釋放,無需我們手工實現。
    • 堆區(stack):堆都是動態分配的,沒有靜態分配的堆。
  6. 分配效率的比較

    • 棧區(stack):棧是作業系統提供的資料結構,計算機會在底層對棧提供支援:分配專門的暫存器存放棧的地址,壓棧出棧都有專門的指令執行,這就決定了棧的效率比較高。
    • 堆區(stack):堆則是C/C++函式庫提供的,它的機制是很複雜的,例如為了分配一塊記憶體,庫函式會按照一定的演算法(具體的演算法可以參考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在堆記憶體中搜索可用的足夠大小的空間,如果沒有足夠大小的空間(可能是由於記憶體碎片太多),就有可能呼叫系統功能去增加程式資料段的記憶體空間,這樣就有機會分到足夠大小的記憶體,然後進行返回。顯然,堆的效率比棧要低得多。

小結:
使用棧就像我們去買一個蛋糕,出錢然後選擇一種口味,一種形狀的蛋糕就得到了,不管他們怎麼做的,怎麼設計的,這種好處就是快捷,花錢買服務嘛(我是不是說的不好,有點汙了),但是自由度很小。。

使用堆就像我們去買一個手工蛋糕,因為有情義啊DIY,自己動手做喜歡吃的形狀,和自己喜歡的口味,比較麻煩,但是比較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自由度大。

今天的牛X就吹到這裡,中間有什麼錯誤請提出來狠狠批鬥我,謝謝你們的賞臉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