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知多少:共177人獲獎 平均年齡為58歲
相關文章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位科學家共同分享 通往更加極端的光學之路:“用光製造的工具”獲諾獎 2018諾貝爾獎專題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於當地
相關文章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位科學家共同分享 通往更加極端的光學之路:“用光製造的工具”獲諾獎 2018諾貝爾獎專題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於當地
牛津通識讀本:數學 序言 他的一個基本的觀點:對於數學,不要問它是什麼,而只要問它能做什麼。 這一抽象化的思考方法,將重點放在數學內部體系的相容
本文主要參考於陳天石在“首屆中國科大微電子行業全球校友峰會”上的主題演講 集微網訊息,眾所周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堪稱中國學術精英的"黃埔軍校",自成立40年以來已培養出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2日17點50分正式揭曉,發明光鑷技術的美國物理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以及開創了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的唐娜·斯特里克蘭(D
參考訊息網10月2日報道 美媒稱,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火星表面搜尋遠古生命的跡象,不過通過更深入一點的挖掘,他們在意想不到的位置發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宜居區。 據美國《發現》月刊網站9月25日報道,在擴大搜尋範圍
耶魯大學腫瘤免疫中心主任陳列平 來源: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 編者按: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佈,腫瘤免疫治療獲獎,但遺憾的是,在腫瘤免疫領域做出突出原創性貢獻的華人科學家陳列平被遺漏。
今天是24號。剛好是中秋的這一天。 這個月那,已經在pad上,表達了好多次對自己的失望。可是這些東西,都是個人隱私,不能發出來,是麼? 在過去的這24天裡,在技術方面,我只做了兩件事。一件是 跟著張宇
1956年,幾位電腦科學家在達特茅斯會議(Dartmouth Conferences)上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概念,關於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自此開始慢慢孵化。 近幾年深度學習的研究和發展把人工
摘要: 阿里巴巴的這次全球數學大賽,一道比賽題也能影響很多人,它能使上千萬的外賣小哥群體少繞彎路,早點回家。 9月28日,阿里巴巴在全球數學比賽官網公佈了大賽的官方參考答案。 這次數學大賽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截
還不懂POS挖礦,那麼你可能正在錯過下一個百倍幣。 現在挖礦大多采取的是POW工作量證明,可說是簡單粗暴,就是組織龐大的算力,求某個特定的hash解,你擁有的算力越多,獲得的比特幣也就越多,可謂是“多勞多得
159年前,德國數學家黎曼在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的“黎曼猜想”,一直以來被視作“純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儘管無數一流數學家向證明黎曼猜想發起衝擊,卻無一人能成功——不過就在昨天(9
“直播看了麼?黎曼猜想都被證明了!密碼學完了!區塊鏈完了!“ “eason,黎曼猜想是啥?聽說能毀掉區塊鏈?我要不要清倉?” “RSA是不是完了?你幫我看看我的東西帶不帶RSA?” Shu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老頑童Atiyah在中秋節當天宣讀了關於黎曼猜想的證明。事實上,老頭證明的關鍵就是在於使用了一個他稱之為弱解析函式的Todd函式,但他把為什麼Todd對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張唯 89歲的邁克爾·阿蒂亞(Michael Francis Atiyah)這兩年已經不是第一次轟動科學界了。 2016年,這位當時87歲的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因為給出
本文來自於公眾號:孤獨大腦(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 一 “舉世矚目”這類事,在地球上註定日漸稀缺。世界越來越平,而作為個體的人類,則越來越平庸。 這就是為什麼“黎曼猜想”將被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