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創品思維

共享汽車遭遇“撤退潮”? 盈利模式模糊掣肘發展

每經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範文清 被資本青睞過後,共享汽車正逐漸被打入“冷宮”。日前,有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爆料,自己所在的共享汽車平臺已經在大面積裁員。 實際上,這並非個例。近日有媒

子彈是怎樣煉成的?

不要急著憑直覺或者隨波逐流的感嘆:“子彈簡訊幹不過微信,我不看好子彈簡訊”。不如跟著文章從MVP方法的角度看看:子彈簡訊身上值得學習和研究的地方。 前言 溫馨提示,這篇的前言並不長,但我還是畫

資本狂歡過後,共享汽車過上“韭菜生活”

每經記者 段思瑤 共享經濟又被稱為協同消費 隨著移動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 人們在租房,拼車,物品共用方面 熱情快速蔓延 1978年 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 馬科斯?費爾遜 伊利諾

做醫療,我們究竟靠什麼在支撐?

【編者按】在此之前,億歐大健康撰寫的《 水土不服”現象普遍,資本介入醫院發展後還能撐多久? 》文章,就探討了資本介入醫院的發展沒有想象的那般美好,近日看到周璐靖的文章,也有這般味道。那做醫療,我們究

陌生人社交小程式「拼拼碰碰」:拒絕網聊,直接奔現

陌生人社交一直是創業者與資本關注的熱門賽道之一,在36氪看來,絕大多數陌生人社交產品已經把“連線”的成本降到了一個極低的水準。但在完成連線之後, 使用者之間進一步“認識”的成本並沒有很好的被解決。 常用的社群

“我工作認真負責,活該沒有好下場”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張良計”(ID:zhang_liangj) ,作者張良計,36氪經授權釋出。 前兩天遇到一個久未謀面的老友H,文章標題這句話是他的感慨,圍繞這話他給我倒了一晚上苦水。

乾貨 | 區塊鏈專案估值的邏輯和誤區

[圖1-標題] 上週六應邀為社群做了一次有關區塊鏈專案商業模式和估值邏輯的講座,在此將講義和核心內容彙總整理如下,以饗諸君,交流探討、共同進步。 [圖2-區塊鏈專案的分類] 在教

澳銀資本熊鋼:守住安全邊界

熊鋼已經做了21年投資人。每一輪經濟週期波動,都會引發行業洗牌,這麼多年能持續堅挺的老牌機構自有其生存的邏輯,而熊鋼掌舵澳銀資本的祕訣在於:把風控做到極致。 另一種選擇 做投資有這樣

瀋陽動力啟動共享出行平臺 將研發智慧駕駛

【億邦動力訊】5月15日訊息,日前,瀋陽動力集團於品牌戰略釋出會上釋出了旗下的共享出行平臺“動力智行”,並與北京汽車、好車百惠達成了戰略合作。 具體看來,“動力智行”共享出行平臺負責出行專案運營;北京汽車作為主機

賺錢技巧:新手如何快速打造個人IP獲取流量粉絲賺錢

有人問我,我在網際網路的價值何在。 我說,對於你自己來講,每天能夠賺錢就是實現了價值。不賺錢就實現不了你的價值。在沒錢的時候,談更多夢想以及虛幻類的東西毫無意義。說的直白一點,你即使在現實生活中做任何

1746101802.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