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拓撲關係圖繪製(10.16)
對於資料視覺化,實際上我在16年就寫過資料視覺化的文章,大家可以先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2w9v5.html 在這
對於資料視覺化,實際上我在16年就寫過資料視覺化的文章,大家可以先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a84550102w9v5.html 在這
當你手裡有把錘子的時候,看所有的東西都是釘子。 有時候程式員往往會陷入為了寫程式碼而寫程式碼的怪圈,沒有意識到程式碼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的。當問題有更簡便的解決方案時,寫程式碼未必就是必須。記住: 你不是別
基礎題目 Java執行緒的狀態 程序和執行緒的區別,程序間如何通訊,執行緒間如何通訊 HashMap的資料結構是什麼?如何實現的。和HashTable,ConcurrentH
關於舉辦“微服務架構設計與實戰”高階培訓班的通知 作為一種新的設計和架構理念,微服務自2014年首次提出就引發了業界激烈的討論。同時,Docker技術的迅速發展,也讓微服務架構的實施變得更加容易。相比於
雲端計算起源於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成本和指數級的業務增長壓力使他們非常關注於IT資源的利用率和應用的可擴充套件性。雲端計算動態的、可伸縮的、基於網際網路的IT服務交付模式很快產生共鳴,得到政府、企業和IT軟硬體廠
大多數網際網路系統都是分散式部署的,分散式部署確實能帶來效能和效率上的提升,但為此,我們就需要多解決一個分散式環境下,資料一致性的問題。 當某個資源在多系統之間,具有共享性的時候,為了保
路,只有走過才懂;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嘗過才明白;服務化,只有經歷過才能領悟。 服務化是網際網路公司成長的必經之路。隨著微服務的興起,很多公司如火如荼的搞起了自己的服務化,有興奮有無奈。那服務化該怎麼做,該
歡迎大家前往騰訊雲+社群 ,獲取更多騰訊海量技術實踐乾貨哦~ 本文由Tstack 發表於雲+社群專欄 本文為長篇連續劇,將分多個篇幅發表,主要介紹了從動手部署環境到
對於軟體開發團隊而言,軟體開發的全過程是:做什麼 -> 怎麼做 -> 做 -> 成果檢驗 -> 交付部署;其中,“做什麼”對應的是需求分析過程,“怎麼做”對應於軟體架構設計過程
本文要點 現代體系結構和基礎設施是短暫的、動態的,不可預測的使用者行為與不可預見的事件交織在一起。我們的系統開始不再像可預測的金屬機器那樣工作,而更像具有突發行為的生物機器。
還記得十年前,當時就在追求頁面在1s內開啟,沒想到十年後,我依舊在追求頁面在1s內開啟。 十年裡,不管是客戶端裝置、客戶端和服務端網路環境、服務端技術棧、甚至是開發語言技術棧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這次優
一、關於高併發 高併發是指在同一個時間點,有很多使用者同時訪問URL地址,比如:淘寶的雙11、雙12,就會產生高併發。又如貼吧的爆吧,就是惡意的高併發請求,也就是DDOS攻擊。 1 高併發會來帶的後
最近做了一次架構(流程)的設計,簡單來說,是設計一個流程,提供相應的API,方便其他程式員將業務邏輯逐步遷移到另一套框架。在完成這次設計的過程中,還是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思考和記錄。其實,這些經驗總結,可能在
新產品開發歷時1年多,總算馬馬虎虎上線試用1個多月了,目前使用者量大概300號左右,租戶大概10家左右。這裡提到一個“新“字,在我沒來到這家公司之前其實已經有自己研發的產品(物流管理系統)在使用了,為什麼還要推
新年伊始是做預測和制定短期目標的最好時刻。 現在也是對於鯊魚出沒的高技術水域中的智慧分析來說是很好的一年。新年伊始是創新公司從陰影裡走出來的良成吉日。但是到底什麼才是閃亮和新穎的,哪些是真正影響資料中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