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mock
簡介(未完成) 自制的開源自動化 mock 工具 (todo read) 微服務架構—自動化測試全鏈路設計 (todo read) 開發層面討論微服務的更多是框架、治理、
簡介(未完成) 自制的開源自動化 mock 工具 (todo read) 微服務架構—自動化測試全鏈路設計 (todo read) 開發層面討論微服務的更多是框架、治理、
背景:一個小團隊為什麼選擇技術團隊分散兩地 我所在的團隊(奇志科技 )是一個網際網路技術初創型小團隊,團隊目前 20 人左右。人員隨機主要分佈在杭州、深圳兩地。一個這麼小的團
近日,第十七屆全國軟體與應用學術會議(NASAC 2018)在深圳舉辦。除報告和論壇外,此次大會還組織了豐富的應用競賽,其中,騰訊TAPD團隊榮獲了CCF-SE軟體工程案例比賽的二等獎和優秀獎。 騰訊TAP
有朋友說去那麼一個地方值得寫這麼多嗎?其實這裡寫的很多感想不是在那裡的幾周才忽然冒出來的。在一家IC(India Chinese)公司,周圍必然有很多的印度人。對印度人的瞭解是漸進的,這裡假班加羅爾之
為什麼結構化程式設計、面向物件程式設計、軟體工程、架構設計最後沒有成為軟體領域的銀彈? 從計算機語言開始講,一步一步的概述和講解,最終會有一個結論,大家往後看,即可明白。 1.機器語言(1940年之前)
長期以來,軟體工程造價估算一直困擾著產業界和學術界,尤其是在預算、招投標、專案計劃等活動中因為缺失科學統一的軟體工程造價估算標準,較大程度導致進行專案預算時無據可依,進而造成預算浪費或預算不足,甚至導致專案最終的失敗
在系統工程及軟體工程中,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建立一個新的或改變一個現存的系統或產品時,確定新系統的目的、範圍、定義和功能時所要做的所有工作。 其實,需求分析直白點說,是為了節省開發成本、做出更準確的決定
如果你不瞭解一個人的過去,那你根本不會明白他/她為何是現在的樣子。所以,在開始聊前端工程化之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下前端的過去。前端的發展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 後端附屬物 可以說瀏覽器的誕生孕
我是《架構整潔之道》( Clean Architecture ) 中文版的技術審校者,在審校的過程當中略有感悟,所以希望通過撰寫導讀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元件聚合 元件的定義 元件是軟體部署的最小
本期採訪嘉賓:凱叔講故事 CTO 曲豔頌 中國海洋大學計算機學士,北京郵電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曾任摩托羅拉技術專家,從事多年的產品研發及管理工作,涉及到企業、政府、通訊、移動網際網路
最近看到一本書《現代軟體工程和CMM的融合》。書中描述了軟體工程發展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是傳統軟體工程時代、面向物件軟體工程時代、構件開發軟體工程時代。 青銅時代——傳統軟體工程
近日,青島睿哲通過CMMI-5級級評估認證,獲得了國際軟體領域最嚴格認證機構頒發的CMMI-5級證書。CMMI-5級是目前國際上軟體能力成熟度難度最大、級別最高的認證,是企業軟體研發標準化、規範化、成熟度等方面
作者:François Chollet 編譯:Bot 編者按:昨天,Keras作者、Google深度學習François Chollet又發表了一篇新文章。他把裡面的內容稱為“自我提醒清單”,
image.png 上一期,我給你講述了什麼是微服務,以及微服務架構的由來。簡單回顧一下,微服務就是將龐雜臃腫的單體應用拆分成細粒度的服務,獨立部署,並交給各個中小團
本文要點 現代體系結構和基礎設施是短暫的、動態的,不可預測的使用者行為與不可預見的事件交織在一起。我們的系統開始不再像可預測的金屬機器那樣工作,而更像具有突發行為的生物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