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誤刪資料庫?華為雲732天自動備份,保你不用再跑路
講真,程式猿是個高危職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 BUG 和手誤,哪個會先來。 前有工程師因重大 BUG 被起訴,後有運維因手抖誤刪資料庫而跑路。 動輒背鍋,不行就拉去祭天。 求生欲強點的挨踢人,每次看到
講真,程式猿是個高危職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 BUG 和手誤,哪個會先來。 前有工程師因重大 BUG 被起訴,後有運維因手抖誤刪資料庫而跑路。 動輒背鍋,不行就拉去祭天。 求生欲強點的挨踢人,每次看到
文/壹觀察 宿藝 華為雲BU是華為最年輕、同時也是成長最快的一級業務部門。華為2017年報顯示,華為雲使用者量、資源使用量增加了300%,到2018上半年,華為雲收入同比增長700%,成為全球公有
“一箇中興倒下去,千千萬萬箇中國晶片公司站起來。”這句話從來都不是一句自我安慰之談,而是已經兌現的預言。這個剛剛宣佈將退休的馬雲,成立阿里的獨立半導體晶片公司! 一 馬雲的半導體晶片公司正式成立 今天,
【51CTO.com原創稿件】2018年哪項技術最火?非AI莫屬。日前,51CTO組織開發者社群的IT精英們,圍繞AI的價值、AI應用、AI落地痛點以及AI未來發展趨勢等話題展開了一場激烈討論。在千名開發者討論
李澤南 原創 2018/09/20 14:35 李澤南 原創 「達芬奇計劃」:華為雲端
9月19日,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AI,驅動產業智慧化升級”華為人工智慧主題論壇上,華為正式對外宣佈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簽署生物資訊大資料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生物資訊業務向AI、大資料轉型展開合作。
文|孫靜 採訪|唐煜 孫靜 編輯|趙豔秋 華為雲一出生就面臨內外的挑戰。 2017年3月,當華為宣佈成立Cloud BU、發力公有云市場時,網際網路巨頭阿里、騰訊在行業內攻城略地已有五六年時間。
沒有人可以一直站在舞臺的中央,任正非、馬雲也不例外。 曾經作為企業家教父級別的任正非、柳傳志、張瑞敏、王石、馬雲等人其中有人退下來了,有人還在堅守崗位。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74歲的華為任
DoNews 9月18日訊息(記者 趙晉傑)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發表演講稱,未來兩到三年,人工智慧(AI)會替代很多勞動密集型行業。而易獲取、用得起、方便用的算力將是人工智慧發展的
北京西二旗最近有點不一樣了。 這個此前“走路比打車快”、“三蹦子真不比大奔慢”的堵成渣路段,感覺隨時可能影響中國網際網路的程序。 “智慧化”加持的網際網路公司聚居地西二旗,交通狀況竟然如此不智
聲音 | 華為雲BU PaaS產品部總經理:區塊鏈技術只適合有限的場景 今日,在”區塊鏈發展及應用”的主題分論壇上,廖振欽發表了《華為區塊鏈,構建可信數字經濟的基石》的主題演講。廖振欽表示:”當前
華為、騰訊、浪潮、紫光等20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入滇,呈貢資訊產業園雲上小鎮服務企業達526家……昨日,記者從雲南省資訊產業發展情況新聞釋出會上獲悉,我省雲端計算、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與跨境電商等新一代資訊產業發
華為雲即將釋出全新一代計算例項,搭載英特爾下一代至強可擴充套件處理器(代號: Cascade Lake)和英特爾Optane™ DC persistent memory儲存模組(代號:Apache pass)。據悉,
【51CTO.com原創稿件】數字化轉型時代,隨著雲和大資料在各行各業不斷的深入,企業網路在其中也扮演著更加關鍵的角色,成為連線不同的商業模式、不同的商業主體、不同的商業架構之間的一個重要的橋樑。 然而,伴
當前雲端計算應用日趨火熱,雲端計算所提供的大資料分析、人工智慧,乃至於物聯網等全新的應用也已經成為使用者所關注的熱點。但是雲端計算的基礎——計算能力,卻長期受到忽視。 在雲端計算的虛擬系統中,網路的資料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