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udp如何實現可靠性傳輸?

udp如何實現可靠性傳輸?

不能 處理 pad 實體 特性 name 們的 生成 tro

目錄(?)[+]

1udp與tcp的區別

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 傳輸控制協議)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字節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

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可靠性由上層應用實現,所以要實現udp可靠性傳輸,必須通過應用層來實現和控制。

2TCP如何實現可靠性傳輸?

確認機制、重傳機制、滑動窗口。

2.1可靠性

1.應用數據被分割成TCP認為最適合發送的數據塊。這和UDP完全不同,應用程序產生的數據長度將保持不變。由TCP傳遞給IP的信息單位稱為報文段或段(segment)。

2.當TCP發出一個段後,它啟動一個定時器,等待目的端確認收到這個報文段。如果不能及時收到一個確認,將重發這個報文段。當TCP收到發自TCP連接另一端的數據,它將發送一個確認。TCP有延遲確認的功能,在此功能沒有打開,則是立即確認。功能打開,則由定時器觸發確認時間點。

3.TCP將保持它首部和數據的檢驗和。這是一個端到端的檢驗和,目的是檢測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任何變化。如果收到段的檢驗和有差錯,TCP將丟棄這個報文段和不確認收到此報文段(希望發端超時並重發)。

4.既然TCP報文段作為IP數據報來傳輸,而IP數據報的到達可能會失序,因此TCP報文段的到達也可能會失序。如果必要,TCP將對收到的數據進行重新排序,將收到的數據以正確的順序交給應用層。

5.既然IP數據報會發生重復,TCP的接收端必須丟棄重復的數據。[2]

6.TCP還能提供流量控制。TCP連接的每一方都有固定大小的緩沖空間。TCP的接收端只允許另一端發送接收端緩沖區所能接納的數據。這將防止較快主機致使較慢主機的緩沖區溢出。

2.2重傳策略

TCP協議用於控制數據段是否需要重傳的依據是設立重發定時器。在發送一個數據段的同時啟動一個重傳,如果在重傳超時前收到確認(Acknowlegement)就關閉該重傳,如果重傳超時前沒有收到確認,則重傳該數據段。在選擇重發時間的過程中,TCP必須具有自適應性。它需要根據互聯網當時的通信情況,給出合適的重發時間。

這種重傳策略的關鍵是對定時器初值的設定。采用較多的算法是Jacobson於1988年提出的一種不斷調整超時時間間隔的動態算法。其工作原理是:對每條連接TCP都保持一個變量RTT(Round Trip Time),用於存放當前到目的端往返所需要時間最接近的估計值。當發送一個數據段時,同時啟動連接的定時器,如果在定時器超時前確認到達,則記錄所需要的時間(M),並修正[2] RTT的值,如果定時器超時前沒有收到確認,則將RTT的值增加1倍。通過測量一系列的RTT(往返時間)值,TCP協議可以估算數據包重發前需要等待的時間。在估計該連接所需的當前延遲時通常利用一些統計學的原理和算法(如Karn算法),從而得到TCP重發之前需要等待的時間值。

2.3窗口確認

TCP的一項功能就是確保每個數據段都能到達目的地。位於目的主機的TCP服務對接受到的數據進行確認,並向源應用程序發送確認信息。使用數據報頭序列號以及確認號來確認已收到包含在數據段的相關的數據字節。

TCP在發回源設備的數據段中使用確認號,指示接收設備期待接收的下一字節。這個過程稱為期待確認。

源主機在收到確認消息之前可以傳輸的數據的大小稱為窗口大小。用於管理丟失數據和流量控制。

3udp如何實現可靠性傳輸?

UDP它不屬於連接型協議,因而具有資源消耗小,處理速度快的優點,所以通常音頻、視頻和普通數據在傳送時使用UDP較多,因為它們即使偶爾丟失一兩個數據包,也不會對接收結果產生太大影響。

傳輸層無法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只能通過應用層來實現了。實現的方式可以參照tcp可靠性傳輸的方式,只是實現不在傳輸層,實現轉移到了應用層。

實現確認機制、重傳機制、窗口確認機制。

如果你不利用Linux協議棧以及上層socket機制,自己通過抓包和發包的方式去實現可靠性傳輸,那麽必須實現如下功能:

發送:包的分片、包確認、包的重發

接收:包的調序、包的序號確認

目前有如下開源程序利用udp實現了可靠的數據傳輸。分別為RUDP、RTP、UDT。

3.1RUDP

RUDP 提供一組數據服務質量增強機制,如擁塞控制的改進、重發機制及淡化服務器算法等,從而在包丟失和網絡擁塞的情況下, RTP 客戶機(實時位置)面前呈現的就是一個高質量的 RTP 流。在不幹擾協議的實時特性的同時,可靠 UDP 的擁塞控制機制允許 TCP 方式下的流控制行為。

3.2RTP

實時傳輸協議(RTP)為數據提供了具有實時特征的端對端傳送服務,如在組播或單播網絡服務下的交互式視頻音頻或模擬數據。應用程序通常在 UDP 上運行 RTP 以便使用其多路結點和校驗服務;這兩種協議都提供了傳輸層協議的功能。但是 RTP 可以與其它適合的底層網絡或傳輸協議一起使用。如果底層網絡提供組播方式,那麽 RTP 可以使用該組播表傳輸數據到多個目的地。

RTP 本身並沒有提供按時發送機制或其它服務質量(QoS)保證,它依賴於底層服務去實現這一過程。 RTP 並不保證傳送或防止無序傳送,也不確定底層網絡的可靠性。 RTP 實行有序傳送, RTP 中的序列號允許接收方重組發送方的包序列,同時序列號也能用於決定適當的包位置,例如:在視頻解碼中,就不需要順序解碼。

3.3UDT

基於UDP的數據傳輸協議(UDP-basedData Transfer Protocol,簡稱UDT)是一種互聯網數據傳輸協議。UDT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速廣域網上的海量數據傳輸,而互聯網上的標準數據傳輸協議TCP在高帶寬長距離網絡上性能很差。顧名思義,UDT建於UDP之上,並引入新的擁塞控制和數據可靠性控制機制。UDT是面向連接的雙向的應用層協議。它同時支持可靠的數據流傳輸和部分可靠的數據報傳輸。由於UDT完全在UDP上實現,它也可以應用在除了高速數據傳輸之外的其它應用領域,例如點到點技術(P2P),防火墻穿透,多媒體數據傳輸等等。

因項目中的需要,現在詳細分析一下UDT是如何通過udp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通過閱讀源碼的方式。

4UDT原理分析

主要通過分析源碼來弄清楚如何利用udp實現數據的可靠性傳輸,主要按照協議格式、關鍵數據結構等展開。

4.1UDT應用層協議

UDT並不是在瓶勁帶寬相對較小的和大量多元短文檔流的情況下用來取代TCP的。

UDT主要作為TCP的朋友,和TCP並存,UDT分配的帶寬不應該超過根據MAX-MIN規則的最大最小公平共享原則。(備註,最大最小規則允許UDT在高BDP連接下分配TCP不能使用的可用帶寬)。

UDT是雙工的,每個UDT實體有兩個部分:發送和接收。

發送者根據流量控制和速率控制來發送(和重傳)應用程式數據。

接收者接收數據包和控制包,並根據接收到的包發送控制包。發送和接收程式共享同一個UDP端口來發送和接收。

接收者也負責觸發和處理任何的控制事件,包括擁塞控制和可靠性控制和他們的相對機制,例如RTT估計、帶寬估計、應答和重傳。

UDT總是試著將應用層數據打包成固定的大小,除非數據不夠這麽大。和TCP相似的是,這個固定的包大小叫做MSS(最大包大小)。由於期望UDT用來傳輸大塊數據流,我們假定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不規則的大小的包在UDT session中。MSS能夠通過應用程式來安裝,MTU是其最優值(包括任何包頭)。

UDT擁塞控制算法將速率控制和窗口(流量控制)合並起來,前者調整包的發送周期,後者限制最大的位被應答的包。在速率控制中使用的參數通過帶寬估計技術來更新,他繼承來自基於接收的包方法。同時,速率控制周期是估計RTT的常量,流控制參數依賴於對方的數據到達速度,另外接收端釋放的緩沖區的大小。

4.2報文類型及格式

UDT有兩種包:數據包和控制包。他們通過包頭的第一位來區分(標誌位)。如果是0,表示是數據包,1表示是控制包。

4.2.1數據包

數據包結構如下顯示:

0 1 3 4

0 1 2 3 4 5 6 7 8 90 1 2 3 4 5 6 7 8 9 01 2 3 4 5 6 7 8 9 0 1

0

包序號

應用數據

包序號是UDT數據包頭中唯一的內容。它是一個無符號整數,使用標誌位後的31位,UDT使用包基礎的需要,例如,每個非重傳的包都增加序號1。序號在到達最大值2^31-1的時候覆蓋。緊跟在這些數據後面的是應用程序數據。

4.2.2控制包

控制包結構如下:

0 1 3 4

0 1 2 3 4 5 6 7 8 90 1 2 3 4 5 6 7 8 9 01 2 3 4 5 6 7 8 9 0 1

1

類型

保留

ACK序號

控制信息字段

有6種類型的控制包在UDT中,bit1-3表示這些信息。前32位在包頭中必須存在。控制信息字段包括0(例如,它不存在)或者多個32位無符號整數,這由包類型決定。

UDT使用應答子序號的方法。每個ACK/ACK2包有一個無符號的16位序號,它獨立於數據包需要。它使用位16-31。應答需要從0到(2^16-1)。位16-31在其他控制包中沒有定義。

類型

說明

控制信息

000

協議連接握手

1.32位UDT版本

2.32位內部順序號

3.32位MSS(字節)

4.32位最大流量窗口大小(字節)

001

保活

沒有

010

應答,位16-31是應答序號

1.32位包序號,先前接收到的包序號

2.32位,RTT(微秒)

3.32位,RTT變量或者RTTVar (微秒)

4.32位,流量窗口大小(包的數量)

5.32位,連接容量估計(每秒包的數量)

011

Negative應答(NAK)

丟失信息的32位整數數組,見3.9節

100

保留

這種類型的控制信息保留作為擁塞警告使用,從接收到發送端。一個擁塞警告能被ECN或包延遲增加趨勢的度量方法觸發。

101

關閉

110

應答一個應答(ACK2)

16-31位,應答序號。

111

4-15的解釋

保留將來使用

註意,對於數據和控制包來說,可以從UDP協議頭中得到實際的包大小。包大小信息能被用來得到有效的數據負載和NAK包中的控制信息字段大小。

4.3定時器

UDT在接收端使用4個定時器來觸發不同的周期事件,包括速率控制、應答、丟失報告(negative應答)和重傳/連接維護。

UDT中的定時器使用系統時間作為源。UDT接收端主動查詢系統時間來檢查一個定時器是否過期。對於某個定時器T來說,其擁有周期TP,將定變量t用來記錄最近T被設置或復位的時間。如果T在系統時間t0(t= t0)被復位,那麽任何t1(t1-t>=TP)是T過期的條件。

四個定時器是:RC定時器、ACK定時器、NAK定時器、EXP定時器。他們的周期分別是:RCTP、ATP、NTP、ETP。

RC定時器用來觸發周期性的速率控制。ACK定時器用來觸發周期性的有選擇的應答(應答包)。RCTP和ATP是常量值,值為:RCTP=ATP=0.01秒。

NAK被用來觸發negative應答(NAK包)。重傳定時器被用來觸發一個數據包的重傳和維護連接狀態。他們周期依賴於對於RTT的估計。ETP值也依賴於連續EXP時間溢出的次數。推薦的RTT初始值是0.1秒,而NTP和ETP的初始值是:NTP=3*RTT,ETP=3*RTT+ATP。

在每次bounded UDP接收操作(如果收到一個UDP包,一些額外的必須的數據處理時間)時查詢系統時間來檢查四個定時器是否已經過期。推薦的周期粒度是微秒。UDP接收時間溢出值是實現的一個選擇,這依賴於循環查詢的負擔和事件周期精確度之間的權衡。

速率控制事件更新包發送周期,UDT發送端使用STP來安排數據包的發送。假定一個在時間t0被發送,那麽下一次包發送時間是(t0+ STP)。換句話說,如果前面的包發送花費了t’時間,發送端將等待(STP-t’)來發送下一個數據包(如果STP-t’ <0,就不需要等待了)。這個等待間隔需要一個高精確度的實現,推薦使用CPU時鐘周期粒度。

4.4原理分析參考

《UDT協議---基於UDP的高速傳輸協議.pdf》百度文庫中有。

4.5個人的想法

最簡單的方式是在應用層模仿傳輸層TCP的可靠性傳輸。下面不考慮擁塞處理,談談自己的個人簡單粗暴的設計。

1、添加seq/ack機制,確保數據發送到對端。

2、添加發送和接收緩沖區,主要是用戶超時重傳。

3、添加超時重傳機制。

1、發送端發送數據時,生成一個隨機seq=x,然後每一片按照數據大小分配seq。數據到達接收端後接收端放入緩存,並發送一個ack=x的包,表示對方已經收到了數據。發送端收到了ack包後,刪除緩沖區對應的數據。

2、時間到後,定時任務檢查是否需要重傳數據。

如下是tcp的確認機制:

技術分享

udp如何實現可靠性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