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day1--計算機基礎1

day1--計算機基礎1

時延 影響 內存 otl 同時 之間 cnblogs 旋轉 ade

一、編程語言的作用及與操作系統和硬件的關系

1.語言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介質,編程語言是計算機對人發出的操作指令實現某個功能的一個介質,是計算機能夠識別,執行的一套 ,實現人所要的結果。

2.硬件只能夠識別最簡單的是/否,開/關,等,既0和1來代表,操作系統對這些硬件進行讀取,識別,編程語言在操作系統上實現更高級,復雜的功能。

二、應用程序-操作系統-硬件

1.硬件承載著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在操作系統上實現各種功能,

2.操作系統實現對硬件的控制和響應,

技術分享

三、CPU-內存-磁盤

1. CPU作為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接受來自計算機所有的指令,對指令進行調取,解碼,執行,

2.內存是對其他還沒有執行的指令進行暫時的存儲,等待CPU的處理,是受電的影響,斷電則數據消失,

3.磁盤是可以長時間保存數據,不受電的影響,

四、cpu與寄存器,內核態與用戶態及如何切換

1.CPU作為計算機處理速度最快,與內存的處理速度存在速度差,所以在CPU和內存之間有一個寄存器,用於存儲CPU待處理的指令和臨時數據。存儲容量很小,小與4k.

當CPU在同時處理多個進程時(程序),中止其中一個程序處理另外一個程序,中止的程序指令暫時保存在寄存器內,當處理完當前程序, 再處理之前中止的程序,從寄存器重新載入。

2.內核態和用戶態就是CPU劃分出的不同的權限等級,因為要限制不同程序之間訪問的能力,防止竊取別的程序的數據,獲取外圍設備的數據發送到網絡造成的損失。

內核態:可以控制硬件,內存,鍵盤,鼠標,CPU等,CPU的指令可以訪問所有硬件的功能。

用戶態:只能執行CPU所有指令中的一小部分,不包含硬件的指令,

3.內核態與用戶態的切換:

用戶態從磁盤讀取文件,將數據值和指令存放在寄存器內,CPU切換到內核態,啟用操作系統, 不被用戶態程序訪問,系統調用完,操作系統重置CPU為用戶態返回系統

調用結果。

五、L1緩存,L2緩存,內存(RAM),EEPROM和閃存,CMOS與BIOS電池

1.L1緩存:用cpu相同的材質制成,CPU訪問沒有時延,在CPU內部,

2.L2緩存:與L1緩存和CPU存在1ns--2ns的延遲,存放經常使用的文件,避免重復從硬盤讀取,畢竟硬盤讀取的速度慢,

3.內存:計算機存儲數據的主要硬件,容易丟失,斷電數據消失,

4.eeprom和閃存:為彌補內存斷電數據消失的缺點,在斷電後內部數據不消失,在出廠時,已經編程完畢,不可更改,啟動計算機的加載模塊存放在ROM中,

閃存可以重復 擦除和重寫,閃存的速度在磁盤和RAM之間,

5.CMOS/BIOS:CMOS存儲計算機當前的時間和日期,是出廠自帶電池供應, 還可以保存配置的一些參數,比如開機密碼,那個是啟動磁盤等,固化在計算機主板上,

BIOS(基本的輸入輸出系統)是一小段程序,存放在CMOS裏,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件設置和控制,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開機後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啟動程序。

六、磁盤結構,平均尋道時間,平均延遲時間,虛擬內存與MMU

1.磁盤結構:計算機外部存儲的設備,是機械設備,由多個金屬盤組成,中間有金屬柱串住,每個盤面有上下兩個磁頭進行讀寫,信息存在每個盤面的磁道上,

2.平均尋道時間:磁頭一個柱面隨機移動到相鄰的柱面的時間成為尋道時間,只是找到了磁道,但不知道具體的數據存放在哪個圓圈的位置上,

3.平均延遲時間:磁頭到達數據所在的磁道之後還必須等待旋轉到數據所在的扇區下,這段時間成為延遲時間,

4.虛擬內存:計算機需要處理多個程序, 正在使用的程序存放在內存內,其他待處理的程序存放在磁盤裏,這個地方成為虛擬內存,在Linux稱為swap,這種機制是快速的映射內存地址,由CPU的一個存儲器管理單元負責,就是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 MMU),

七、磁帶

價格相同,比磁盤的容量大,容易移動,在地震火災中有 優勢,可做備份,讀取速度慢宇磁盤,

八、設備驅動與控制器

作為計算機的一部分,輸入設備,輸出,各種接口等,都需要控制器控制這些設備,控制器就是在主板上在插入磁盤,內存,等的接口 ,接受來自操作系統的指令,控制這些硬件設備,

設備驅動:調用這些設備,就需要為這些接口編寫程序,控制器 提供設備驅動給操作系統,並安裝在操作系統上。

九、總線與南橋和北橋

總線:計算機的CPU,內存,磁盤,I/O等設備都需要一個線路連接起來,並通過這個線路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

南橋:連接鍵盤,鼠標,顯示器,磁盤,打印機,慢速設備,

北橋:連接CPU,一級緩存,內存,高速設備,

十、操作系統啟動流程

1.計算機通電,

2.BIOS啟動,檢測CPU,內存,磁盤,網卡等,

3.BIOS在CMOS裏讀取參數,尋找啟動設備,

4.系統BIOS將磁盤第一個物理扇區加載到內存,讀取並執行位於硬盤第一個物理扇區的MBR,

5.根據分區信息讀入bootloader啟動裝載模塊,啟動操作系統,

6.操作系統訪問BIOS, 獲得配置信息,檢查是否有全部的設備驅動,然後操作系統將他們全部調入到內核,

十一、應用程序的啟動流程

1.操作系統啟動後,雙擊應用程序,CPU開始讀取在磁盤裏的應用程序文件,相關數據暫時存儲在內存裏,等待CPU處理,CPU調用內容的數據,發送指令到相關設備,直到全部處理完畢,

day1--計算機基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