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跨界雜談》商業模式(五):金融

《跨界雜談》商業模式(五):金融

公眾 匯率 白狼 wcf qrcode 行業 mom 運動 bsp

2015-03-14 雷震子 雷震子

金融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非常easy把筆者落到班門弄斧的境界。

但也不想謹言慎行,大家將就看吧,別太把豆包當幹糧就中了。

技術分享

金融歷史悠久,伴隨商業而生,但在總體經濟中,金融的角色曾一直弱於商業,直至工業革命後。金融的角色才迅速提升。乃至成為國家的命脈。


貨幣

貨幣是對以物換物的升級版。有了貨幣,商品能夠更好的流通。貨幣取材不一定在於其自身的實際使用價值,而在於其信用(保值)與易於使用(易於攜帶、分割取值和存儲)。據說早期貨幣是貝殼。貝殼的使用肯定也是限於遠離大海的地區,否則非常easy貶值。而金銀作為貨幣也是源於其稀有易保值(但廣泛存在可獲得)、柔軟易分割、易保存(耐腐蝕)、易攜帶(非常少重量就可以獲得非常高價值)。

國家出現後,非常多國家都把金銀等礦產資源據為己有(筆者缺少數據資料證明),使自己有了搜刮百姓的最基礎保障,也因此壟斷了貨幣發行但隨著商業發展。產值提升,金銀貨幣總量無法足量供應(和細分),因此出現銅質貨幣。因為銅的相對更易獲得(僅僅是相比金銀),能夠廣泛流通,因為銅本身即具有價值,國家發行銅幣(有些會有合金成分)。主要作為一種度量衡。提供標準單位重量,就可以保障貨幣的價值,就可以實現保值功能。古代礦山相對稀少,金屬冶煉難度也大,即使再貪婪的國家,盡管壟斷了金銀礦,也沒有辦法大量的添加金銀貨幣的發行量。這使得國家希望借助貨幣操縱影響經濟的能力非常有限。在古羅馬後期。因為戰爭連綿、經濟衰退、當時古羅馬皇帝希望通過降低單位金幣重量。並摻入雜質(好像是鎳)的方式來添加政府收入(降低政府支出負擔),但非常快都失敗了,原因非常easy,老百姓都不是傻子,摻假的新貨幣,一稱重量即知

。因此高速貶值,並且導致老百姓惜售手裏的真金白銀。

技術分享

但金銀礦的突然發現。和大量開採,則會導致通貨膨脹了。這發生在美洲新大陸的發現。那裏有大量黃金,被運回歐洲後,導致黃金貶值。但還好美洲黃金也不是多到不可計數,被經濟逐步消化吸收了。

紙幣的出現,大大提升了貨幣的易流動性。

並且早期紙幣與金銀的價值直接掛鉤,即等額兌換,初期紙幣由類似錢莊這類早期銀行提供信用擔保,由法律提供保障,後期紙幣的信用直接由政府提供。但紙幣的出現。為紙幣的擁有者---政府(或金融機構),提供了隱性搜刮老百姓的可能。首先,老百姓再也無法靠稱重來辨別紙幣的價值了。其次。紙幣的便捷性,讓金銀這類真正有價值的貴金屬回流到政府的手中,全然控制了全國財富,

老百姓手裏的貨幣,隨時都能夠變成一堆廢紙恐怖的是,政府不會一下子讓老百姓覺察到手裏貨幣變成了廢紙,由於那樣會立馬引發革命推翻政府,而是讓老百姓手中貨幣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廢紙。這個過程從紙幣誕生至今一直在“緩慢”的進行著,當中一些政府會因形勢所需。偶爾劇烈的進行這種活動。比方國內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金融崩潰的情景就是如此。

當政府變成資本主義民選政府後,政府僅僅是一個代表機構,國家實際統治者,資產階級將私有化是國家所推崇的一個模式,並不希望政府擁有最多財富(但不代表國家不擁有財富)。一些政府的紙幣發行模式發生了變化(筆者下面理解表述可能不準確),在這些國家,政府理論上不該擁有國家的金銀財產,這些國家的金銀財產為“全民”全部

“全民全部”和“政府全部”是兩回事兒,這跟我國大不一樣,在我國全民就是政府(但政府不一定是全民)。

而資本主義全民全部的金銀應該存在一個銀行,這個銀行,股東由幾家私人銀行組成,這個銀行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各國“中央銀行”(在美國叫“美聯儲”)。

紙幣則由中央銀行,根據自己存儲的實際金銀(當今主要是黃金)來印刷同樣面值的紙幣,實際情況要是想印多少印多少(當然根據該國法律或其它政策)。政府本身是沒有錢的,政府拿到這些“紙幣”,實際上就是政府跟中央銀行借錢的借條。比方你手裏有100美元。意思除了100美元本身價值外,還代表美國政府欠中央銀行100美元等值的黃金,並且既然是借款,美國政府還要償付中央銀行借款利息。講到這讀者是不是感覺淩亂呢?我拿100美元紙幣,應該代表著銀行欠我與100美元等值的黃金,怎麽變成政府(我)欠銀行了呢?(非常抱歉。筆者也沒搞明確,等搞明確再解釋,呵呵)

技術分享

存貸

借錢,還錢另加利息,是老百姓司空見慣的事情。

這就是借款與貸款(相對不同主體的名字)。

在沒有銀行和存款的年代。這個借貸對經濟沒有什麽特別大的影響(會適度促進經濟發展)。

但當“存錢”這個動作產生時。機由借貸變成存貸時,這個金融活動對經濟的影響就開始顯現了。據說。銀行存款,源於金匠,一些人把金子保存(暫存)在金匠那裏,須要的時候再去拿。沒錢的時候也會跟金匠借,然後償付利息。

金匠因此能夠把別人存在自己的錢暫時借出去,賺到錢。金匠(有些是商人)逐步發展成錢莊。最後到銀行。這似乎也沒啥。但紙幣出現後(最早的紙幣就是寫上金額的一張紙條。蓋個戳,電影電視古裝劇裏常見的銀票),銀行發現。僅僅要存款人不出現擠兌,他們能夠超額貸款出去。

比方銀行有黃金100公斤儲備,實際常常處於流動狀態的僅僅有10%。即被人取走的僅僅有10公斤,即取出真黃金量還沒超過10公斤。就又有人存入了。在實體黃金交易下,銀行能夠貸款出90公斤的黃金。可是假設銀行貸出的僅僅是一張張的紙幣。那麽銀行理論上能夠貸出去的黃金紙幣面額是1000公斤(筆者計算不是非常精準)。也就是說,銀行用100公斤黃金儲備,能夠把貨幣量放大10倍。假設年貸款利率是10%,銀行一年的收入就是100公斤黃金了。即與儲戶存款等值。

銀行的暴利就在如此。說銀行空手套白狼,似乎也不為過。當然金融體系的實際情況要比這復雜的多,並且受到法律、央行、銀監會等方方面面的管控,找銀行貸款的人也不一定就那麽充足。這是為啥如此暴利的商業模型,另一些銀行虧損。甚至在人代會上哭訴自己弱勢群體的原因了。

甚至在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銀行倒閉須要政府扶持的時候。還有銀行高管拿到上億美金的分紅,並引發占據華爾街運動。

技術分享

多樣化的金融工具

除了貨幣流通、存貸這樣的最主要的金融活動。還有非常多金融業務和工具。比方:保險、證卷、股票、匯率交易、金融咨詢等等。筆者全然是外行。

僅僅能說,這一系列金融交易工具。使金融行業的盈利方式和盈利能力,比傳統銀行要添加非常多。海外非常多銀行的主營收入甚至都已經不是存貸款了。對老百姓而言。從過去到如今,再到未來。永遠是讓銀行獲利的終於目標與工具。

這裏僅舉個商業保險的小樣例。

全部商業養老含醫療的保險。都不會保終身。到你最須要保險的時候(比方65歲或70歲以後)。保險公司的小MM會非常甜蜜的跟您結束保險合同,美其名曰您的全部在保險公司的幾十年存款一次性返還(實際保險公司收益可能是您存款的幾倍)。暗示該死那就死那去,總之離保險公司遠點就中。由於人大部分都是病死的,千萬別死前在醫院熬幾個月。那保險公司賠老虎山去了。

只是不必操心,望著保險公司PP的小MM離開漫漫消失的身影。您還沒從落寞中緩過神兒,一位銀行PP的小MM就已艷遇到自己身邊了,銀行的MM會告訴您能夠把自己房子做擔保,銀行會每月發給您固定的養老金(但不可透支,也絕不會報銷醫療費用。由於那樣你不是就能活得更久了!

)。僅僅要走後把房子給銀行就能夠了。假設您被銀行來的PPMM的嫵媚的眼神和養老金的誘惑所打動。剛簽合同沒幾天。就光光的走了,正如當初光光的來,那位PPMM一定會激動地流下熱淚(她能為你動情,去那邊也就安心了吧,盡管她激動的是一切來的都太突然了)。並且會從這筆交易獲得的豐厚提成中至少拿出20塊錢,給您買上厚厚的一疊您能帶走的“錢”。一邊給您燒著錢,抱歉說錯了,一邊給您送著錢,一邊重新感傷的落下了眼淚(這次真的是感傷),嬌滴滴的抽泣道:“老先生……,沒想到您這麽快就走了……,這些錢是給您在那邊花的….,錢盡管非常多,但您在那邊的日子還長。一定記得先把錢存在那邊的銀行,省著點花….,等百年後……。您還是我的客戶……”。

技術分享
有這麽可人的姑娘為你傷心落淚,憐香惜玉的你,未來百年後即使到另外一個世界都安心啦!

總 結

從商業模式角度看。紙幣、信貸、證券交易這些金融活動。已經採用了相對復雜甚至極其復雜(也能夠叫高級)。的商業盈利模式,復雜到格林斯潘讓200名自己的博士生進行分析,也沒分析明確金融工具的執行原理。

並且這樣的盈利模式是非實體經濟式的,對實體經濟發展。非常難說是好還是壞,假設把金融家作為甲方(或者叫剝削方),老百姓作為乙方(或者叫被剝削方),對老百姓而言,金融是對老百姓產生直接傷害的(用剝削可能更貼切),除非老百姓自己轉身變成甲方。即變成金融家,或能跟上那個金融家陣營的節奏進行金融投資,才可能保值,但去虎口奪食的危急性自然比自己吃草被虎追的危急性還高非常多。

但間接而言。通過金融活動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讓老百姓收入提高(至少紙面收入提高),這對社會經濟發展都是積極的,也就是老百姓受益的(這跟工資類似,老百姓的實際貢獻必需比受益高。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老百姓獲得金融收益的全部大前提都是經濟向前向上發展,而不是衰退,在衰退階段。老百姓絕對是金融的受害者。

-----------本期結束----------

征尋插圖合夥人:

文章缺少一位喜好畫文章插圖漫畫的的人,如有讀者感興趣能夠聯系俺,留下你的聯系方式。但回報可能比較可憐,能夠作為並列作者一起呈現,將來假設能有稿費,眼下不過假設(還不知道能不能出版和賣出),能夠拿出一半稿費答謝。

--------------------------------------------------------------------

下期預告:《跨界雜談》商業模式(六):紡紗廠、煤礦、鋼鐵、鐵路公司

這個下期預告可能會失效,有工作太忙的原因,也有個人思考不成熟的原因。自己本來認為至少須要再看幾本書來輔助思考,如今有點等不及了,僅僅能動筆。假設不能續寫。中間筆者盡量穿插著寫一些其它話題的微短文。供大家娛樂。

------------------------------

關於《跨界雜談》

這是一本正在邊撰寫,邊連載的書。來自於延續《日子》《月子》《侍奉月子》的靈感,內容涉及多個領域可能與個人工作、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是一本開闊視野與交流思想的書。通過連載,一方面看看讀者是否感興趣,還有一方面,希望依據讀者反饋進行不斷的優化。甚至能夠把讀者的神回復,給出建議讀者的名字納入到書的章節中。通過互動不斷完好。估計20156月份第一版截稿,爭取9月份出版。爭取此書超過《月子》成為廁所必備神器。

相關微信公眾號:雷震子、跨界雜談

技術分享

關於雷震子:

《跨界雜談》作者。對歷史、人生、企業經營與發展、商業模式、心理學、IT等均感興趣。

人已奔四,事業無成,卻牢騷滿腹,想一吐為快。但不會像怨婦一樣抱怨世事,而是希望和感興趣的讀者分享這四十年成長中的見聞與心得,希望對讀者有所價值(至少能打發下無聊時光)。

《跨界雜談》商業模式(五):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