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書:《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一

讀書:《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一

積極 永遠 而不是 語言 耐心 解決問題 訓練 避免 作品

人人必讀且需要反復閱讀的書,雖然今天高考它不考。本書是精讀,所以會分為幾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保存,集齊七顆龍珠也就算是拿到本書的精華+解讀版啦!

第一章:你是誰?

主要內容:你是誰?借此來表述人,這種生物,是一種被所處的世界嚴重影響而不自知的生物。用作者的話說:世界對我們的影響大大超出了我們多大數人的認識。受到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 受時間和地點的影響。這個時間和地點是由具體的環境、理解、信仰和習慣所限定的,這些都限定了你的經驗,並影響了你的思維模式。中國幾千年的小村落和小村莊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具體思維”。生活在不同的時代火文化背景下你就會成為什麽人,即使你逆反,它依然會影響你作出的反應。

  • 觀念的影響。人會被某個觀念影響,並因此而引發一系列的事件。一念一世界一顧一人生(一葉一菩提)。我們面對無數的觀念及類似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信念和行為,甚至在未有意識的把握這些觀念之前就已發生。

  • 大眾文化的影響。現代廣告、名人言論行為、商業電影等等。

  • 操縱的“學問”。行為設計學是如何“設計”並影響你的行為的?約翰沃特森吧操縱運用到人類行為上,被稱為“行為主義之父”。它表明:人會堅信自己不會被操縱,但事實是人不僅會被操縱,而且會被操縱的“不可思議”因為可以操縱他回憶起從未發生過的事。現在大眾文化對操縱手段和用法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了,你對此有洞見會比任何過去都很重要。

  • 心理學的影響。時代的社會和心理學對我們的影響,【如考研政治啊,如祖父母受到了那個時代社會和心理學的理論,重男輕女,三十歲不結婚就得死啊,所以,我們也不能夠怪罪父母逼婚子女,如果父母不逼婚,看起來也是變態了吧?】

如何成為個體?個性是贏來的,因為個性不可能脫離別人和環境的的影響,,所以本質是警惕的。意思事你如果想要個性(成為個體)的人,就要必須時刻警惕別人和環境對你的影響。翻譯版本有點繞,為了準確,我特意去找了英文原文:In light of what we have discussed,we should regard individuality not as something we are born with but rather as somethmg acquired.or, more precisely, earned. Individuality begins in the realization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escape being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 and by circumstance. The essence of individuality is vigilance.

因此,你要這麽做:

  1. 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議題或情勢的第一反應看作是嘗試的,就是不要輕易相信第一感覺;

  2. 這時要判斷你為什麽會有這種第一感覺?什麽影響了你有這種第一感覺?

  3. 考慮你有可能對人、事、情勢作出的其他反應

  4. 問一問自己還有沒有其他的更適合的反應?

第二章:什麽是批判性思考

一開始作者指出:我們在求學之處就被要求:遇見問題要好好思考,而沒有人叫我們什麽才是“思考”。

心智和大腦:左腦主要處理語言、分析和邏輯思維,右腦處理感性,直覺和創造性思維。大腦是物理實體,心智是形而上的實體,本書的觀點心智是積極的,是我們用來采取行動並行使我們自由意誌的工具。

批判性思考的定義:感覺是自發的,需要檢驗才能信賴,而思考則是用於解決問題作出決定或取得理解而進行的有意識的精神過程,是檢驗感覺最合理和最靠譜的方法。批判性思考就是找尋答案是一種探究。

批判性思考的特征:

  1. 以誠待己,承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和局限性,能看到自己的缺點

  2. 把問題和有爭議的議題視為令人興奮的挑戰

  3. 盡力領會復雜性,對其保持好奇心和耐心,並準備花時間去解決難題

  4. 吧判斷建立在證據而不是個人喜好上,只要證據不充分就推遲判斷,當心證據揭示錯誤時,就修改判斷

  5. 對他人的思想感興趣,因而願意專心的閱讀和傾聽,即使不同的觀點

  6. 認識到極端的觀點很少正確,所以要避免他們踐行公正並缺尋求平衡的觀點。

  7. 踐行克制,控制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受感覺所控制,三思而後行。

  8. 一定要擺脫喜好、感覺和情景的控制。

直覺的作用:直覺有時候是一種突破性思維,不一定都是對的,它偏愛受過訓練的積極的頭腦,當一種深刻見解似乎“無中生有”時,它實際上是一種思考延時的結果。【要有基礎的訓練才有創造性的火花,我有時候會突然蹦出一些需求或需求的解決方案,或者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答案,就像寫研究生論文,很長一段時間一籌莫展,我沒有強求,偶爾花點時間思考,其實大腦一只在思考的,最後順利完成也是水到渠成,這大概就是思考延時的結果,你以為大腦忘了,但它還記得,你以為它沒有思考,但它一直在思考】但如果是獨立的,那就要謹慎了,很可能是輕率的。

批判性思考的過程:調查—解釋—判斷。唯一值得作出的結論是基於問題或議題以及她們可能的解決方案或決議的透徹了解。關鍵在於不是讓預感和假設操縱我們的思考,並預先規定我們的結論。【然而大多數人都是現做決定然後再為自己的決定尋找證據。但,潛意識不是很誠實的嗎?】

批判性思考和寫作:寫作的好處,寫作時的想法都要記錄下來,不管如何,或快或慢,保持耐心記錄就是,這是寶貴的心智勞動。

批判性思考和討論:好好做準備,做合理的預期,拋棄自我中心和個人議程,起作用不能主導一切,避免分散註意力的表達習慣【我好說:也就是說,那,那】,積極的傾聽,每當意識到自己在走神,就把自己拉回來,負責任的判斷思想抵制喊叫或打斷的沖動,展示信心和品格最好的辦法是拒絕針鋒相對的如法炮制,不要以不可反對的方式表示異議。【這分明就是一份互聯網產品需求評審會議指南】

避免抄襲:絕不抄襲。當寫一個課題時,把你的思想和其他來源的思想區分開來,閱讀資料來源時,用筆記記下你想在自己寫作中飲用的思想,寫論文時通過審慎的引語和改述吧借用來的思想和語言假如你的作品中。【這分明就是一份論文寫作指南】

第三章:真理是什麽

本章核心內容:(關於某事的)真理是它原本就是什麽,便於理解也可以用原來的還原事實。而關於什麽對事情的真理就是由於我們的局限性,我們永遠無法找到自己想知道的所有答案。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多的找證據,(仔細觀察、全面思考認證做決定)盡可能接近真理。

本章思路:我們容易收到他人的影響,特別是童年時代,我們的感知和記憶不可信,我們得到的信息也不完整不準確,每個人都會有邏輯自洽的觀點,這個觀點無關於對錯,因為是“每個人的看法,在在自己制造自己的真理”。

關於事實和觀點:什麽是事實?就是在客觀世界中,可以被證實或者證偽的東西;什麽是觀點?就是在一套認知體系中,不違反事實,邏輯自洽,因此無法被證明對錯的東西。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遇到不同觀點時,不要面紅耳赤、割席斷交,而要說:有趣。

感知和記憶會被主觀的篡改,會被願望、期望、恐懼、自大等因素影響。

因果關系是發現真理的錯誤重災區,所以必須理解四個事實:

一個事件先於一個事件發生卻並不導致該事件。僅僅是巧合性,沒有必然的聯系甚至是毫無關系。記住,事件很少是偶然發生的。

並非所有的因果關系都包含強力或必然性。不能說它就是另一個它的原因。

人的自由意誌在其中扮演的很難預測性因素。人就是一個很難預測的變量。記住,自由意誌是人間事物中強大的原因。

因果性經常是復雜的。記住:要意識到,在事件的鏈條中,結果經常成為原因。

謹慎使用因果關系去分析,因為不是簡單的表面的看起來那樣子,很多事情都是不確定和無常的。

讀書:《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