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OpenCV探索之路(十三):詳解掩膜mask

OpenCV探索之路(十三):詳解掩膜mask

ret 如果 拷貝 ace 設置 之路 動作 與運算 區域

在OpenCV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名字:Mask(掩膜)。很多函數都使用到它,那麽這個Mask到底什麽呢?

一開始我接觸到Mask這個東西時,我還真是一頭霧水啊,也對無法理解Mask到底有什麽用。經過查閱大量資料後,也對Mask有一點自己的理解了,下面就說說我的理解。

比如我要對一幅圖進行摳圖操作,這就要用到Mask了,那我就以摳圖為例,解釋Mask在裏面的作用。

先上程序,再一句一句剖析。

該程序的功能就是摳出指定區域。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 "opencv2/imgproc/imgproc.h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dio.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Mat image, mask;
    Rect r1(100, 100, 250, 300);
    Mat img1, img2, img3, img4;
    image = imread("lol17.jpg");
    mask = Mat::zeros(image.size(), CV_8UC1);
    mask(r1).setTo(255);
    img1 = image(r1);
    image.copyTo(img2, mask);

    image.copyTo(img3);
    img3.setTo(0, mask);


    imshow("Image sequence", image);
    imshow("img1", img1);
    imshow("img2", img2);
    imshow("img3", img3);
    imshow("mask", mask);

    waitKey();
    return 0;
}

原始圖
技術分享

註意程序中的這兩句關於Mask的操作。

mask = Mat::zeros(image.size(), CV_8UC1); 
mask(r1).setTo(255);  //r1是設置好的感興趣區域

解釋一下上面兩句的操作。

  • 第一步建立與原圖一樣大小的mask圖像,並將所有像素初始化為0,因此全圖成了一張全黑色圖。
  • 第二步將mask圖中的r1區域的所有像素值設置為255,也就是整個r1區域變成了白色。

這樣就能得到Mask圖像了。
技術分享

註意這句,哪個圖像拷貝到哪個圖像?

image.copyTo(img2, mask);

當然是原始圖image拷貝到目的圖img2上啦。
其實拷貝的動作完整版本是這樣的:

原圖(image)與掩膜(mask)進行與運算後得到了結果圖(img2)。

何為圖與掩膜的與運算?

其實就是原圖中的每個像素和掩膜中的每個對應像素進行與運算。比如1 & 1 = 1;1 & 0 = 0;

比如一個3 * 3的圖像與3 * 3的掩膜進行運算,得到的結果圖像就是:

技術分享

說白了,mask就是位圖啊,來選擇哪個像素允許拷貝,哪個像素不允許拷貝。如果mask像素的值是非0的,我就拷貝它,否則不拷貝。

因為我們上面得到的mask中,感興趣的區域是白色的,表明感興趣區域的像素都是非0,而非感興趣區域都是黑色,表明那些區域的像素都是0。一旦原圖與mask圖進行與運算後,得到的結果圖只留下原始圖感興趣區域的圖像了。也正如下圖所示。

image.copyTo(img2, mask);

技術分享

下面兩句代碼所做的事情跟上面的差不多,首先將原始圖image拷貝一份給img3,然後img3將mask白色區域設置為0(黑色),好比如果mask中像素非0的,我就把我圖像對應的那個點的像素值設置為0,否則啥也不做。偽代碼是if mask(i,j)>0 then img3(i,j)=0。

image.copyTo(img3);
img3.setTo(0, mask);

技術分享

如果想要直接摳出目標區域,直接這樣寫就OK了:

img1 = image(r1);

技術分享

OpenCV探索之路(十三):詳解掩膜ma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