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歷史上的帝王——嬴駟

歷史上的帝王——嬴駟

目的 正是 font 中國 ont 安靜 一個人 可見 不能

  每次看完一本書、讀完一個人的時候心中都有所感,並逐漸的養成了類似於寫讀後感的習慣。前段時間看了《大秦帝國》,了解了秦惠文王贏駟的一生,感喟良多,特屬文以記之。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每次看到這段話,內心都會被強烈的震撼,這不但體現出大丈夫的英雄氣概,而且也反應了國人面對磨難堅韌不拔的勇氣。我覺得人生當如此,不蠅營狗茍,不賣國求榮,不存小人之心。正因如此,當年外國侵略者踏破我們家園的時候,正是有這樣的人存在,才得以擊退侵略者,保衛了家園。
秦國自孝公商鞅變法以來,為國力之強盛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孝公死後,他的兒子贏駟即位。剛剛登上政治舞臺的年輕君主還尚不經事,在群臣立諫的情況之下,執意前往別國相王,結果王未做成,受盡別國欺辱。


  但凡事有利有弊,經此磨難,碰了一鼻子灰的贏駟行事不再莽撞,而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下決定。在他當政期間,采用張儀“遠交為主,征伐為輔”的治國方案,從而得到了“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的目的,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但誰曾想,正值壯年的他卻因家事與感情之事傷透了心。他的弟弟贏華在丹陽之戰中以身殉國,重感情的贏駟由此心中埋下了疾病的種子。當他看到其弟贏華的兒子贏戰之時竟不顧儀態、忘乎所以的大叫“華弟”!由此可見,兄弟情深,可昭日月。
  秦惠文王晚期,贏駟身染重疾,行事瘋瘋癲癲,再也沒有往日裏帝王之風範,倒是與傻子無二般。那時候太子怕其弟嬴稷奪了他的王位,便結黨營私;而嬴稷的母親羋月這時候又因義渠王之事與嬴稷一起被逐燕國,為修三晉同盟之好當作人質,母子二人可謂受盡苦難。贏駟雖心有所悔,但王令卻不能更改,每每想起,日思夜想。

是夜,贏駟突然消失在寢宮中,王後一幹人著急尋他不得,最後聽得鹹陽宮裏有蕭聲響起,王後走近一看才知那人正是王上。贏駟安靜的端坐在一處亭臺,蕭聲嗚嗚咽咽、時斷時續,蕩滌在整個鹹陽宮裏。
  曲畢,贏駟深情的望著明月,言道:“願我大秦的明月有朝一日照耀整個天下。”贏駟將整個人都奉獻給了國家,這樣兢兢業業的帝王不但為國為民著想,更有著令人敬佩的高尚品格。正是有他的存在,秦王朝才得以開疆拓土、天下統一,讓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得以安定,遠離戰爭之苦。

歷史上的帝王——嬴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