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線性表和鏈表

線性表和鏈表

結構 n) thead 復雜度 函數 讀取 col 相等 cpp

原文出自:http://www.cppblog.com/cxiaojia/archive/2012/07/31/185760.html

談到鏈表之前,先說一下線性表。線性表是最基本、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數據結構。線性表中數據元素之間的關系是一對一的關系,即除了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數據元素之外,其它數據元素都是首尾相接的。線性表有兩種存儲方式,一種是順序存儲結構,另一種是鏈式存儲結構。

順序存儲結構就是兩個相鄰的元素在內存中也是相鄰的。這種存儲方式的優點是查詢的時間復雜度為O(1),通過首地址和偏移量就可以直接訪問到某元素,關於查找的適配算法很多,最快可以達到O(logn)。缺點是插入和刪除的時間復雜度最壞能達到O(n),如果你在第一個位置插入一個元素,你需要把數組的每一個元素向後移動一位,如果你在第一個位置刪除一個元素,你需要把數組的每一個元素向前移動一位。還有一個缺點,就是當你不確定元素的數量時,你開的數組必須保證能夠放下元素最大數量,遺憾的是如果實際數量比最大數量少很多時,你開的數組沒有用到的內存就只能浪費掉了。

我們常用的數組就是一種典型的順序存儲結構,如圖1。

技術分享

鏈式存儲結構就是兩個相鄰的元素在內存中可能不是相鄰的,每一個元素都有一個指針域,指針域一般是存儲著到下一個元素的指針。這種存儲方式的優點是插入和刪除的時間復雜度為O(1),不會浪費太多內存,添加元素的時候才會申請內存,刪除元素會釋放內存,。缺點是訪問的時間復雜度最壞為O(n),關於查找的算法很少,一般只能遍歷,這樣時間復雜度也是線性(O(n))的了,頻繁的申請和釋放內存也會消耗時間。

順序表的特性是隨機讀取,也就是訪問一個元素的時間復雜度是O(1),鏈式表的特性是插入和刪除的時間復雜度為O(1)。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選取適合自己的存儲結構。

鏈表就是鏈式存儲的線性表。根據指針域的不同,鏈表分為單向鏈表、雙向鏈表、循環鏈表等等。

一、 單向鏈表(slist)

鏈表中最簡單的一種是單向鏈表,每個元素包含兩個域,值域和指針域,我們把這樣的元素稱之為節點。每個節點的指針域內有一個指針,指向下一個節點,而最後一個節點則指向一個空值。如圖2就是一個單向鏈表。

技術分享

一個單向鏈表的節點被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保存或者顯示關於節點的信息,第二個部分存儲下一個節點的地址。單向鏈表只可向一個方向遍歷。

我寫了一個簡單的C++版單向鏈表類模板,就用這段代碼講解一下一個具體的單向鏈表該怎麽寫(代碼僅供學習),當然首先你要具備C++基礎知識和簡單的模板元編程。
完整代碼

首先我們要寫一個節點類,鏈表中的每一個節點就是一個節點類的對象。如圖3。

技術分享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class slistNode
{
    public:
    slistNode(){next=NULL;}//初始化
    T data;//
    slistNode* next;//指向下一個節點的指針
};

第二步,寫單鏈表類的聲明,包括屬性和方法。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class myslist
{
    private:
    unsigned int listlength;
    slistNode<T>* node;//臨時節點
    slistNode<T>* lastnode;//頭結點
    slistNode<T>* headnode;//尾節點
    public:
        myslist();//初始化
        unsigned int length();//鏈表元素的個數
        void add(T x);//表尾添加元素
        void traversal();//遍歷整個鏈表並打印
        bool isEmpty();//判斷鏈表是否為空
        slistNode<T>* find(T x);//查找第一個值為x的節點,返回節點的地址,找不到返回NULL
        void Delete(T x);//刪除第一個值為x的節點
        void insert(T x,slistNode<T>* p);//在p節點後插入值為x的節點
        void insertHead(T x);//在鏈表的頭部插入節點
};

第三步,寫構造函數,初始化鏈表類的屬性。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myslist<T>::myslist()
{
    node=NULL;
    lastnode=NULL;
    headnode=NULL;
    listlength=0;
}

第四步,實現add()方法。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void  myslist<T>::add(T x)
{
    node=new slistNode<T>();//申請一個新的節點
    node->data=x;//新節點賦值為x
    if(lastnode==NULL)//如果沒有尾節點則鏈表為空,node既為頭結點,又是尾節點
    {
        headnode=node;
        lastnode=node;
    }
    else//如果鏈表非空
    {
        lastnode->next=node;//node既為尾節點的下一個節點
        lastnode=node;//node變成了尾節點,把尾節點賦值為node
    }
    ++listlength;//元素個數+1
}

第五步,實現traversal()函數,遍歷並輸出節點信息。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void  myslist<T>::traversal()
{
    node=headnode;//用臨時節點指向頭結點
    while(node!=NULL)//遍歷鏈表並輸出
    {
        cout<<node->data<<ends;
        node=node->next;
    }
    cout<<endl;
}

第六步,實現isEmpty()函數,判斷鏈表是否為空,返回真為空,假則不空。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bool  myslist<T>::isEmpty()
{
    return listlength==0;
}

第七步,實現find()函數。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slistNode<T>* myslist<T>::find(T x)
{
    node=headnode;//用臨時節點指向頭結點
    while(node!=NULL&&node->data!=x)//遍歷鏈表,遇到值相同的節點跳出
    {
        node=node->next;
    }
    return node;//返回找到的節點的地址,如果沒有找到則返回NULL
}

第八步,實現delete()函數,刪除第一個值為x的節點,如圖4。

技術分享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void  myslist<T>::Delete(T x)
{
    slistNode<T>* temp=headnode;//申請一個臨時節點指向頭節點
    if(temp==NULL) return;//如果頭節點為空,則該鏈表無元素,直接返回
    if(temp->data==x)//如果頭節點的值為要刪除的值,則刪除投節點
    {
        headnode=temp->next;//把頭節點指向頭節點的下一個節點
        if(temp->next==NULL) lastnode=NULL;//如果鏈表中只有一個節點,刪除之後就沒有節點了,把尾節點置為空
        delete(temp);//刪除頭節點
        return;
    }
    while(temp->next!=NULL&&temp->next->data!=x)//遍歷鏈表找到第一個值與x相等的節點,temp表示這個節點的上一個節點
    {
        temp=temp->next;
    }
    if(temp->next==NULL) return;//如果沒有找到則返回
    if(temp->next==lastnode)//如果找到的時候尾節點
    {
        lastnode=temp;//把尾節點指向他的上一個節點
        delete(temp->next);//刪除尾節點
        temp->next=NULL;
    }
    else//如果不是尾節點,如圖4
    {
        node=temp->next;//用臨時節點node指向要刪除的節點
        temp->next=node->next;//要刪除的節點的上一個節點指向要刪除節點的下一個節點
        delete(node);//刪除節點
        node=NULL;
    }
}

第九步,實現insert()和insertHead()函數,在p節點後插入值為x的節點。如圖5。

技術分享

代碼如下:

template<class T>
void  myslist<T>::insert(T x,slistNode<T>* p)
{
    if(p==NULL) return;
    node=new slistNode<T>();//申請一個新的空間
    node->data=x;//如圖5
    node->next=p->next;
    p->next=node;
    if(node->next==NULL)//如果node為尾節點
    lastnode=node;
}
template<class T>
void  myslist<T>::insertHead(T x)
{
    node=new slistNode<T>();
    node->data=x;
    node->next=headnode;
    headnode=node;
}

最終,我們完成一個簡單的單向鏈表。此單向鏈表代碼還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以後會修改代碼並不定時更新。

二、 雙向鏈表

雙向鏈表的指針域有兩個指針,每個數據結點分別指向直接後繼和直接前驅。單向鏈表只能從表頭開始向後遍歷,而雙向鏈表不但可以從前向後遍歷,也可以從後向前遍歷。除了雙向遍歷的優點,雙向鏈表的刪除的時間復雜度會降為O(1),因為直接通過目的指針就可以找到前驅節點,單向鏈表得從表頭開始遍歷尋找前驅節點。缺點是每個節點多了一個指針的空間開銷。如圖6就是一個雙向鏈表。

技術分享

三、 循環鏈表

循環鏈表就是讓鏈表的最後一個節點指向第一個節點,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圓環,可以循環遍歷。單向循環鏈表可以單向循環遍歷,雙向循環鏈表的頭節點的指針也要指向最後一個節點,這樣的可以雙向循環遍歷。如圖7就是一個雙向循環鏈表。

技術分享

線性表和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