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需要了解的基本禮儀素養

需要了解的基本禮儀素養

應該 失去 生活 了解 個人 多少 而不是 橋梁 環境

中國是世界有名的“禮儀之邦”,無論是傳統的古代還是開放的今日,禮儀都是必不可少的文化, 塑造人的形象就稱之為禮儀。禮者,敬人也禮多人不怪。禮與儀互為因果,儀是禮的表現形式。禮儀修養即禮儀達到的一種程度。講究禮儀並非是個人生活小節或小事,而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現實反映,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誌。得瑟APP小編想問下小夥伴們,中國禮儀之多,你了解其中的多少呢?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一、 基本禮儀
最普遍存在的禮儀有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儀容有整等。
尊老敬賢
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孟子說:“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註:《孟子?告子下》)。“慶”就是賞賜。古代這種傳統禮儀,對於形成溫情脈脈的人際關系,以及有序和諧的倫理關系,不管過去和現代,都起著重要作用。說到尊老,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並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觀念和說教上,也並不僅止於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從君主、士族到整個官紳階層,都在身體力行,並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的禮制。

儀尚適宜
中華民族素來註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日和發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俗成的儀矩。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許多節慶及禮儀形式,如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等,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禮俗。在古代,婚、喪和節慶等活動是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大事來對待的,其禮儀規定得格外詳盡而周密,從服飾、器皿到規格、程序和舉止的方位,都有具體的規定。今天,我們要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禮儀文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貴在適宜

禮貌待人
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註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梁。它標誌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序,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禮貌待人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A、 與人和善
與人為善。與人相處,為善當先。而這個“善”,應是出自內心的誠意,是誠於中而形於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縟節。應該表裏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摩擦,進而互敬互愛,友好相處。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
B、 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是禮貌待人的一條重要準則。即接受別人的好意,必須報以同樣的禮敬。這樣,人際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種良性循環中持續下去

儀容有整
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古代思想家曾經拿禽獸的皮毛與人的儀表儀態相比較,禽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了。古人對儀表的要求,不免過於繁瑣。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個方面。

A、 衣著容貌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帽正紐結,鞋襪緊切,是儀表類觀的基本要求。當然,衣著打扮,必須適合自己的職業、年齡、生理特征、相處的環境和交往對象的生活習俗,進行得體大方的選擇。濃妝艷抹,矯揉造作,只會適得其反。
B、 行為舉止
古有“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也即站要正,坐要穩,行動利索,側身而睡。在公眾場合舉止不可輕浮,不可褻,應該莊重、謹慎而又從容,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註:《論語?顏淵》),處處合乎禮儀規範。
C、 言語辭令
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的一面鏡子。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並且要“言必信,行必果”。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說,上天生人,於舌頭上下兩排牙齒緊密圍裹,又在外面包一層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們說話一定要謹慎。簡言之就是,當說則說,當默則默

需要了解的基本禮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