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內存的分配方式

內存的分配方式

動態 二進制 有效 限制 con 編譯 運行期 系統設計 編譯器

一、內存的分配方式

程序占用的內存分為五個區域:

1.靜態區/全局區(static)
存放靜態變量、全局變量,內存在程序編譯的時候就已經分配好,這塊內存在程序的整個運行期間始終不變。
2.棧區(stack)
存放函數的參數值、局部變量的值等,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管理簡單,空間使用效率高,但是生命周期很短暫,分配的內存容量有限。用來存儲函數的參數和非靜態局部變量。
3.堆區(heap)
也叫動態內存分配。程序在運行的時候new申請任意大小的內存,一般由程序員分配釋放,如果程序員沒有釋放掉,程序會一直占用內存,導致內存泄漏,在程序結束後,系統會自動回收。適用範圍廣,容易出現碎片。由new和delete運算符產生釋放的存儲空間都是堆空間。註意它與數據結構中的堆是兩回事,分配方式倒是類似於鏈表。

4.文字常量區(constant)
存放常量,不允許修改,程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5.代碼區(code)
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

二、之間的區別

1.堆區、棧區和靜態區:
(1)棧的生命周期很短暫;
(2)堆區和靜態區的生命周期相當於與程序的生命同時存在(如果您不在程序運行中間將堆內存delete的話);
(3)堆區的內存空間使用更加靈活,因為它允許你在不需要它的時候,隨時將它釋放掉,而靜態區將一直存在於程序的整個生命周期中。
2.堆和棧:
(1)申請方式
棧:由系統自動分配,後進先出。特點是高效快速,缺點是有限制,數據不靈活。
堆:需要程序員自己申請,並指明大小。
(2)申請後系統的響應
棧:只要棧的剩余空間大於所申請的空間,系統將為程序提供內存,否則將報異常提示棧溢出。

堆:首先應該操作系統有一個記錄空閑內存地址的鏈表,當系統收到程序的申請時會遍歷該鏈表,尋找第一個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的堆節點,然後將該結點從空閑結點鏈表中刪除,並將該結點的空間分配給程序,另外,對於大多數系統,會在這塊內存空間中的首地址處記錄本次分配的大小,這樣代碼中的delete語句才能正確的釋放本內存空間,另外由於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於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的將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閑鏈表中。
(3)申請大小的限制
棧:棧是向低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一塊連續的內存的區域,棧頂的地址和棧的最大容量是系統預先規定好的。因此,能從棧獲得的空間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不連續的內存區域。這是由於系統是用鏈表來存儲的空閑內存地址的,自然是不連續的,而鏈表的遍歷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於計算機系統中有效的虛擬內存。由此可見,堆獲得的空間比較靈活,也比較大。
(4)申請效率
棧:由系統自動分配,速度較快。但程序員是無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內存,一般速度比較慢,而且容易產生內存碎片,不過用起來最方便。
(5)存儲內容
棧:在函數調用時,第一個進棧的是主函數中後的下一條指令(函數調用語句的下一條可執行語句)的地址,然後是函數的各個參數,在大多數的C編譯器中,參數是由右往左入棧的,然後是函數中的局部變量。
當本次函數調用結束後,局部變量先出棧,然後是參數,最後棧頂指針指向最開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數中的下一條指令,程序由該點繼續運行。註意靜態變量是不入棧的。
堆:一般是在堆的頭部用一個字節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體內容有程序員安排。

查看更多:

開發一個微信小程序實例教程

HTTP協議整理

PHP安全之Web攻擊

秒殺系統設計優化

MySQL優化

Linux下常見的IO模型

內存的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