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夜行者》影評

《夜行者》影評

所有 時間 .com 技術分享 color 情況 尋找 許可 看不見

技術分享

一部典型的黑色電影,主角盧·布魯姆(傑克·吉倫哈爾飾)是一名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迫切地想得到一份工作。他發現,自己或許可以在報道洛杉磯地下犯罪活動方面有一番作為。他與一群敢於冒險的攝影師們合作,闖入了那個危險而又刺激的“夜行”的世界。所謂“夜行”,指的就是自由記者和攝影師們四處拍攝暴力犯罪影像,並將其賣給電視臺相關節目組的行為。一位來自電視臺的經驗豐富的女記者尼娜(蕾妮·羅素飾)也成為盧的助手。然而很快,他就模糊了正與邪的界限,從一名旁觀者變成了他鏡頭中故事裏犯下罪行的“明星”。

《夜行者》的故事發生在經濟蕭條的當代都市洛杉磯。電影的主角Lou Bloom (Jake Gyllenhaal) 在尋找一條職業道路,他不知道到底是什麽職業,但他卻對“有職業”這個目標非常癡心。巧合中他看到了一項不怎麽知名的職業——在夜間搶先奔赴各種事故現場拍攝影像,賣給電視臺——“如果有血,就上頭條”。他起步嘗試這份工就做得還不錯,接著我們發現,他貌似“太過於擅長”這份職業了……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瘋狂、癡迷、甚至精神有問題、卻非常擅長“展現”自己的人,如何獲得成功的故事。你一看到他就會覺得他是那種晚上不睡覺在網上學 “手把手教你如何在潛在老板前推銷自己”的人。他的口才特別的出眾,他為了給自己的職業鋪路而進行人際聯絡、為自己推銷的方式非常工整,也很格式化、八股化——雖然像背書,但卻在他熟練的掌握之下顯得自然,用在對的場合會非常加分。只不過,我們慢慢的就認識到,他給別人“展現”的並不是真的自己,真實的他跟自己展現的“那個他”是遊離開來的,他不理解那些“格式”的意義,沒有能力真正的跟人交流,以至於經常把那“格式”用錯場合——其效果,要麽就是引人哈哈大笑的黑色幽默,要麽就是逼人瑟瑟發抖的寂靜恐怖,要麽甚至兩種效果同時兼有。從頭到尾,這個角色的精神問題都讓人有一絲不安,但劇本牛逼的一點就在於,雖然我知道Lou的做法很過分,但我發現自己竟一直在為他鼓勁兒,從來沒有一刻在想“快讓他跌倒吧”。而“快跌倒吧”是我在看《華爾街之狼》的時候的情緒。《華》的時長略長,角色到結尾已經不吸引人,兩者相比之下,《夜》顯得可人得多。這種感覺是劇本在節奏和語氣較好配合下的產物。

《夜行者》是一部世界觀不太端正的勵誌電影,但也因為不端正反而讓人感覺更加貼近現實。也是一部頗具黑暗氣質的電影,它聚焦的是新聞產業背後的一些運作內幕,講述了一個關於街頭竊賊是如何從默默無聞到事業有成的勵誌故事。整部電影節奏簡潔明快,鏡頭冷峻,剪輯犀利。情節步步走高,刺激驚險程度逐漸加大。從開場到收尾,人物的性格和魅力隨著劇情的深入達到了完美的釋放和契合。觀影節奏一氣呵成,代入感極強且令人信服。

人物分析。

主角:
1. 做事直接果斷,不拖泥帶水,也不允許有折扣。

2. 目的感明確,所有行動以達到目的為最高標準。沒有先入為主的接受傳統教育,比如博愛啊,遵紀守法啊,平等自由啊。他始終保持一元價值觀,從不胡思亂想,從不自我懷疑。這是中國傳統文人酸腐氣的反面最高代表。他像一只生活在城市裏的野獸。


3. 徹底的功利主義者。他肯定沒有坐在教室裏學過功利主義哲學,影片裏提到過他沒怎麽讀過書,但他對功利主義的利用卻肯定比教這門課的教授高得多。那句話怎麽說來著,最好的學習來源於生活,別掉無用的書袋子。
他的助手就是一個比較酸腐的人,得了一點便宜後,就開始飄飄然起來,對吉倫哈爾說,你需要了解別人的想法,要把別人當人類一樣來交流。
吉倫哈爾回答,我知道他們在想什麽,我只是不喜歡人類。

4. 大心臟。
沒錢的時候,誰和他說話最後都要加一句fuck。他也只是笑笑離開。
脅迫女編導的時候,他面不改色的說出那番令人腭舌的話,驚地那個女人覺得他是個神經病。
前期搶拍新聞,警察罵他,同行無情的嘲笑他,就連采訪一個路人老太太的時候,他請那個老太太不說粗話重復一遍剛才的話,老太太都不鳥他,說我從不說第二遍。
近距離拍攝殺人犯時,他一臉鎮定,拿攝像機的手沒有一絲顫抖。

5. 強大的說服力。
在他默默無名的時候,他能死纏難打地說服別人。
當他擁有權力的時候,他能善用手中的籌碼來說服別人。
他的眼神能突破那些不夠自信的人脆弱的心理防線,他也可以看穿那些裝出來的自信。影片分別對應的是他的助手和電視臺的女編導。
他的說服力讓我想到了喬布斯和希特勒。

6. 饑渴感。無論是影片開始時他窮困潦倒的時候,還是影片最後他已經有一份事業的時候,他的眼睛裏都充滿了一種饑渴感。

7. 強大的行動力和意誌力。
他說他學東西很快,這點不假。影片裏基本看不見他的業余愛好,他松懈下來的娛樂消遣,他像一根始終繃緊的弦。學習,行動,再學習,再行動,這就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全部。唯一有個情節,他脅迫睡了女編導。這可能都不全是一種興趣,攻陷女編導,更多的占有她,拿走她手中的資源,這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他為了搶時間趕到現場,可以不顧車禍的危險在路上飆車。
很多次蹲守新聞的時候,助手已經睡著了,他還像一只警敏的獵豹始終盯著獵物。

8. 專斷獨行。
對他來說,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只有在利用這場遊戲裏的上風與下風。他不會真正的加入什麽機構,也許會暫時性的,但他的腦中一直在構建他的帝國。這或許就是他眼神永遠充滿饑渴的原因。

這是典型的成功型人格吧。

助手:
1. 不自信。怎麽看怎麽像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把錢和尊嚴放在天枰的兩端。
2. 沒有明確目標。他找工作的時候估計還有一點目標,但有每天30美元後,他就又得過且過了。
3. 懦弱。一直很不爽吉倫哈爾,但從來不敢吭聲。典型的被老板吃死的小員工。
4. 懶散。看他們的工作情況就看得出來了。
5. 缺乏觀察力。吉倫哈爾提議給他加薪那場戲,他覺得吉倫哈爾被他擊退了,就開始飄飄然起來,還開始鼓噪地評論起為人處事的方式了。他看不清吉倫哈爾,也看不清自己。他的死為他的失敗劃下了完美的句號。

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助手這樣的,或者說大部分人的起步都是這樣的。

女編導:
1. 能力平庸。
剛開始像一個成功人士,但在和吉倫哈爾的角力裏敗下陣來後才發現,這種人其實能力平庸,也許多年的行業經驗幫她到了某個位置,但那就是她的極限了。
2. 職業道德泯滅。
既然能力平庸,那獲取高報酬的代價就是犧牲職業道德了。

助手升職後,大概就到了女編導的位置了吧。平庸大眾職業升級樹。

女編導的助手:

1. 正義感。
影片中唯一一個正義感爆棚的角色,在全片濃濃的黑暗風裏像一絲陽光般明亮。可惜,正義感不能換成金錢。正義感也不能幫他升職。

《夜行者》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