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products(3)產品&團隊

products(3)產品&團隊

設計師 前端 最好的 建議 方式 設計 價格 管理員 規劃

這一篇,來聊聊產品設計以及和產品有關的各個團隊。。。

一、大產品,大設計,大團隊

1、產品之大

產品之大,可以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來說。時間指的是產品的生命周期;空間呢,則是做產品必須考慮的三大方面:商業、產品、技術,缺一不可。

時間之大:產品生命周期

記得今年五月份時候,當時為了整理一份微服務框架的培訓文檔,看了很多資料,當時有看到這樣一句話:要做有生命力的產品。

前面的博客也講到了,產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叠代不斷維護更新,而項目,則是一次性的一個任務,完成即結束。

空間之大:商業、產品、技術

商業:在公司中主要由市場、營銷、企劃等部門來考慮,決定產品的銷售渠道、價格策略、促銷策略、服務模式等。

產品:比較狹義,在互聯網企業,往往指的是“產品部門”,在傳統企業(比如筆者所在的公司,零售企業),往往是商品設計、實現、運營部門,他們負責功能範圍、運營手段等。

技術:主要由開發、測試、運維等部門考慮,他們決定了產品的穩定性、性能、甚至用戶體驗等方面。

一個產品最終的成就大小,往往取決於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但這三方面,在不同企業又有強項和弱項,這一點,主要由企業本身產品的特點有關,比如:

Google就是出名的技術主導團隊,Apple則是無可爭議的產品主導型公司,而早期的阿裏,則是商業主導型。

PS:業內有句戲言:百度的技術,騰訊的產品,阿裏的運營。。。

2、設計之大

產品的設計之大,體現在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上,下面是業務很著名的一張圖:

技術分享

戰略層:明確商業目標和用戶需求,找準方向,重點是解決兩者之間的沖突,找到平衡點。

範圍層:明確“做多少”,對於軟件類產品,是確定功能範圍,對於網站類產品,則是確定內容範圍;這個階段需要做好需求采集、分析、篩選、管理、開發等工作。

結構層:考慮產品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即“怎麽做”。

框架層:這裏的內容,出現了用戶真正看到的東西,對網站類產品則是導航設計,對軟件類產品則是界面設計。

表現層:包含視覺設計和內容優化,這裏的表現決定了產品最終的氣質。

總結:產品設計的五個層次,從整體看是抽象到具體的過程,是從概念到實現的過程,又有一點從商業到產品到技術的感覺;各層之間界限模糊,彼此交叉,而且需要反復叠代。

產品設計三原則:

反饋:動作前的可預測、動作中的積極響應、動作後的可評估。

容錯:一些貌似多余的強制性設計,不可逆操作可以後悔;即:再次確認機制。

關於錯誤:用戶永遠沒有錯,所有的錯都是設計的錯!

簡化:充分利用用戶已有的知識,利用心智模型,利用標準化,利用一切,做到讓用戶少思考,甚至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操作。

產品設計三境界:

本能水平:設計是基礎,產品要有用,滿足用戶的某種需求。

行為水平:設計是保證,產品要能用,好用,順利解決用戶的問題。

反思水平:設計是升華,是傳說中的“用的爽”。

3、團隊之大

團隊,顧名思義,為了做某件事而團結起來的隊伍。人類在古代由於生存環境的惡劣以及個體自身的力量比較弱小,為了生存,團結成一個個部落,後來慢慢發展成現在的社會模式。

這裏從產品的角度出發,團隊就是為了完成一個產品而團結在一起的隊伍,其中可以有很多的團隊,比如商業運營團隊,產品團隊,技術團隊等等。

一般小公司而言,可能一個團隊就是幾個人,而隨著企業規模、產品的不斷成長變大,團隊的規模也會隨著不斷壯大,分工明確化,行事流程化,團隊成員多樣化等等。

團隊的成員,必須有共同的目標,協調分配好各種人與各種事之間的匹配關系,以及和不同團隊之間的接口(溝通人)。

具體對所謂的團隊理解,各人可參考各自所在的公司、團隊的構成,相信能明白一些其中的關系。

二、遊走於商業和技術之間

這裏以產品為中心,描述下與其緊密相關的各種團隊以及其特點,性質。

1、心思縝密的規劃師

即狹義上的PD,具體上可以分為不同職能的PD,比如前期的市場定位、需求調研,中期的需求功能設計、需求文檔、各種圖的產出,以及後期的偏於技術實現等PD。

PD的優勢和劣勢:現在很多開發轉PD、測試轉PD、運營市場等轉PD,以及本身一開始就做PD的童鞋,其實他的優勢就是他的劣勢,個中意味,大家慢慢體會。

2、激情四射的設計師

即我們常說的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部門,這個概念比較寬泛,下面舉幾個例子:

用戶研究員:即做用戶研究,他要利用各種方法研究用戶,並對產品決策提供參考和建議,不過這個崗位一般都是由PD兼任,主要是用戶調查和需求采集方面。

交互設計師:即負責業務流程制定,頁面導航、信息設計等工作的人員。

視覺設計師:這個,就是業內俗稱的UI,美工。。。

前端工程師:現在來說前端工程師一般都歸屬於技術部門,但從其本身的只能來講,又可以算作PD部門;想起一個笑話:據說做後臺開發的一般都看不起前端。。。

這裏留一個思考點:交互設計和敏捷開發,如何更好相處???

最後聊聊細節,關於文案設計:字不如表,表不如圖

3、花樣頻出的運營師

即PO(Product Operation),這個標題,是我個人起的名字,因為在實際工作中感覺到,運營部門的同事,總是能把同一個產品,玩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花樣。

至於具體的運營,到底該做什麽,如何做,感興趣的童鞋不妨搜一下相關的書籍或者信息,自己了解。

三、產品&商業

1、好的產品需要市場化

真正的好產品必須市場化,不然就變成了實驗室裏的樣品,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賺錢才能可持續發展。

關於營銷,這裏推薦市場營銷大師科特勒的《水平營銷》,其中提出:縱向營銷是進化(漸變),橫向營銷是革命(突變)這兩點很鮮明的理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2、其實我們可以做很多事

基於產品市場化、商業化,我們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比如:服務策略、目標導向、營銷方式等等。

四、技術團隊,堅強後盾

這裏不會詳細介紹關於技術部門的一些東西,就稍微提幾點日常工作中比較容易忽視和誤解的地方:

1、架構師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個職能崗位;

2、測試不是QA,可以從英文名稱區分:測試工程師(Testing Engineer),QA(Quality Assurance)質量保證人員;

3、DBA:即我們的數據庫管理員,其實更多是屬於運維團隊;

4、SCM:配置管理員(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一般負責代碼管理、軟件版本叠代變更、每日構建等;

五、容易被遺忘的。。。

1、最好的資源:老板

某些問題的決策,項目經費,人員調動等等很多事情,其實最終都需要BOSS出馬,所以,別忘了你的老板。

2、默默奉獻的團隊

法務:某個產品違反了某些規定,支付方式、用戶協議與某些政策法規不符等等很多問題,都需要法務同事去搞定;業內有句話:任何一項新業務(產品),在法務眼裏都是“違法犯罪”。

行政:辦公資源的提供與協調、辦公環境、出差各種酒店機票預訂、會議室投影儀、白板、馬克筆、下午茶準備等等很多不在意的地方,都需要行政的童鞋默默準備奉獻。

財務: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而財務,則負責大到幾百幾千萬的支出,小到幾十塊的報銷,各種發票、預付款、收款等怎麽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嗯,對的。

寫在最後:其實還有一些團隊建設的內容,不過考慮到主要是以產品為主,且團隊建設這些內容比較難以用言語表述,所以這裏就不提及了,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去閱讀紙質書。。。

products(3)產品&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