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始終難以追上外來動畫,國產動畫還有春天嗎?

始終難以追上外來動畫,國產動畫還有春天嗎?

加速 變革 藝術 杭州 福音 保持 lib img pla

技術分享

《刀劍神域序列之爭》已經確定要在中國上映!新海誠又有作品要出了?近幾年來,以動畫產業大國日本和美國為代表的外來動畫已滲入中國動畫市場,國產動畫遭到差別對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們討論的幾乎都是外來動畫,對宮崎駿和新海誠等動畫導演耳熟能詳,而國產動畫卻有被觀眾放進“冷宮”的趨勢,不說導演,連能被人們談起的動畫也是少之又少。

外來動畫憑先發優勢占領國內市場

日本、歐美等外來動畫相比國產動畫發展較早,產業鏈完善且成熟,以先發優勢占領了國內動畫市場,收割了國內動畫行業的大部分利潤,其中以日本動畫的滲透率最高。據比達咨詢發布的《2017年第1季度中國動漫APP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國內用戶使用動漫APP來觀看日本動畫的人超過80.3%。外來動畫之所以能在國內形成如此大的影響力原因在於:

其一,2006年以前,外來動畫曾由地方電視臺大量引進國內,積累了一批忠實受眾,互聯網興起以及移動設備的迅速普及加速了外來動畫的滲透。外來動畫能如此迅速的占領國內市場,還得歸功於以土豆為首的視頻網站為提高網站影響力和點擊率而展開的動畫版權購買之戰。

如今國內各大視頻網站,不論是二次元網站BILIBILI還是傳統視頻網站PPTV等除了經典動畫版權,如《銀魂》進駐優酷、騰訊視頻獨播《枕男子》、《灌籃高手》入駐愛奇藝等,網絡視頻平臺現在每季均還會以獨播或合購的方式批量購買新番版權。此外,近年來國內電影公司也大力引進國外全齡向動畫電影,如《瘋狂動物城》、《你的名字》等,平臺和院線的宣傳增加了外來動畫的影響力。

其二,外來動畫產業鏈已經成熟。由於外來動畫如日本動畫有明確的分級制度,細分出了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內容,能滿足不同年齡層觀眾的需求;

日本、歐美等國家文化產業興盛,除了原創動畫之外,動畫作為產業鏈的其中一環,漫畫、小說、遊戲等上遊產業也能一直為動畫提供優質的改編內容,比如日本動畫《海賊王》、《火影忍者》、《全職獵人》等均為人氣漫畫改編動畫,《Fate》系列則是遊戲改編動畫,而迪士尼動畫多改編於經典童話作品;

外來動畫的制作水準都已經是世界領先水平,日本的匠人精神同樣表現在動畫制作上,3D渲染2D技術也已成熟,而好萊塢動畫則擁有著最優秀的3D動畫制作團隊。以上三方面的優勢讓外來動畫不僅制作精美,而且在內容表達上豐富新穎。

其三,成熟的市場下已出現了有代表性的動畫制作公司,如吉蔔力工作室、被稱為京阿尼的京都動畫、SUNRISE等日本動畫制作公司,如好萊塢動畫三巨頭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這些制作公司已經在國內觀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時,外來動畫在動畫制作、音樂、配音方面都有較高的水準,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人才,如新海誠、宮崎駿、押井守等動畫導演;菅野洋子、澤野弘之、梶浦由記等音樂制作人;櫻井孝宏、杉田智和等聲優。這些細分領域的代表人物深受不同觀眾的擁護,均有著不小的收視號召力和票房號召力。

其四,成熟的盈利模式。除了靠出售BD/DVD等盈利之外,日本等國外動畫的衍生品研發與動畫制作同期進行,並配合動畫播出時間預售,利用動畫影響力盈利的同時可對動畫形成長尾效應,延續動畫的生命力,而動畫也能反過來推動漫畫等上遊產業的盈利,由此形成良性循環,也因此出現了很多經久不衰的IP,比如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

中國本土動畫雖有市場但發展不足

與國外動畫市場相比,雖然國產動畫曾領先於國外動畫,但由於多種原因導致動畫產業止步不前。首先,由於國產動畫沒有分級制度,而大眾也一直誤認為幼齡群體才是動畫的主要消費群體,因此,在2013年之前國產動畫市場受眾人群普遍低齡化,面向的人群範圍太過狹小,適合大人和小孩一起觀看的動畫資源嚴重不足。

其次國產動畫內容太過嚴肅,有極強的教育性且娛樂性不高,這就大大的限制了觀眾群體。人們在看動畫的時候還要保持著緊張的狀態,且沒有娛樂性的動畫是沒有大市場的。國產動畫這樣的定位使產品內容固定化,講述的內容永遠是單一性。在這些條件下,國產動畫要想跟上外來動畫的發展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再者,國產動畫缺乏原創內容創新,在動畫的制作上太過於依賴前人保留的經典原創。比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是從名著《西遊記》中提取出來的、《Q版三國》改編於名著《三國演義》。此類動畫屬於很老的題材,人物形象固定、老舊,故事情節沒有太大的突破。比達咨詢報告中關於“動漫APP用戶觀看國產動漫類型”調查結果顯示惡搞、中國風、以及搞笑三個選項比例最高,國內動畫作品內容還有待豐富。

最後,中國動畫缺的不是技術人才,而是原創能力。國內的人才多集中在中期制作環節,比如《海賊王》的劇場版有七成以上的加工和制作是由日本獨資的杭州飛龍動畫材料有限公司制作完成。因此,動畫行業若想發現壯大,就需要培養原創人才、推出原創產品,並不斷開發新穎題材。

就目前看來,外來動畫的發展比之中國本土的動畫已形成超越之勢。不過從大方面來說,國外動畫和國內動畫都各有短板之處,中國動畫要想有與國外動畫相抗衡,就要先克服它目前存在的劣勢。

一方面,創作人員不了解本土的文化,且不了解觀眾心理和社會變革。在制作動畫的過程中,創作人員基本上都是在已有的表面上的文學作品中去尋找想法,沒有深入去了解內容本質,且他們看到的只是市場,並沒有看到觀眾的心理需求,沒有看到社會的快速變革,所以創作出來的東西沒有打進觀眾的心理也沒有適應社會的發展。

另一方面,中國動畫作品缺乏原創力,現在市場上的許多動畫是通過借鑒日本和美國的動畫而進行改編的。還有就是在原來已有的經典基礎上挖掘新內容繼續創作,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如何擺脫對外來動畫的借鑒和模仿從而創作出全新的作品是目前國產動畫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

國內動畫正在尋求改變以挽回頹勢,國內動畫或將迎來春天

在外來動畫的排擠和國內觀眾不買賬的情況下,中國動畫正在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改革,希望可以與外來動畫一較高下,以改變現在被外來動畫壓制的局面。

其一,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創下了9.57億的超高票房,充分體現出了高質量國產動畫所具有盈利的能力,以及市場對高質量動畫的需求。這標誌著中國動畫真正開始擺脫“低齡化”向“全齡化”轉變,此後出現了《大魚海棠》、《大護法》等相對優質的原創動畫,其中《大護法》在分級制度未出臺的情況下自動進行了年齡分級,細分了目標群體。

其二,BAT帶頭向泛娛樂產業布局推動了國產動畫行業的發展。騰訊以IP授權為核心,通過融合遊戲、動畫、漫畫、文學、影視、電競等業務,打造泛娛樂生態鏈,並於15年首次提出了“二次元經濟”概念,致力於孵化精品動漫IP。百度建立了以投資和收購為主的動畫IP播放版權交易紐帶的平臺,為全球動畫的創造者、為動畫進行資金投入的資本家、動畫藝術家和動畫的粉絲提供版權中介的動畫推廣平臺。

阿裏則以動畫孵化的IP為著重點,希望建立出一個完整的動畫制作體系,達到從漫畫進而到TV動畫,再由TV動畫到劇場版動畫,之後由劇場版動畫翻拍成真人版大電影的整體系列,打造出屬於中國的特色動畫模式,通過優酷土豆的渠道進行傳播。在巨頭的帶動下,動畫行業得到了資金、渠道、項目管理等支持,據公開數據顯示整個二次元產業在16年獲得了融資大爆發,全年約有77起融資事件,總融資達到24.5億元人民幣。

其三、網絡文學平臺、漫畫平臺為動畫提供優質內容源,國產動畫由原來的內容單一性向多樣化的發展。以騰訊為例,騰訊動漫對原創漫畫作品的扶持,以及閱文集團旗下文學平臺的眾多優秀作品都為動畫改編提供了優質內容源,比如人氣漫畫改編的同名動畫《妖狐小紅娘》、閱文旗下文學平臺人氣網遊小說改編的同名動畫《全職高手》,以及改變成動畫電影的《凡人修仙傳》。同時,得益網絡視頻平臺長期購買動畫版權,國內用戶已培養出了付費觀看正版動畫的習慣,國產原創動畫采取付費模式播出也獲得了認可,《全職高手》動畫采取會員付費和按集付費模式,開播24小時總播放量突破一億,累積播放量超過7.5億。

無論是國產動畫還是國外動畫,他們的發展是離不開觀眾的,除了要在視覺、聽覺上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之外,還要有吸引觀眾的內容,故事要富有創新的題材。目前國產動畫已經慢慢走上正軌了,通過改正自身缺點,不斷優化自身,未來或將能與外來動畫一較高下,從而達到重生的目的。當前,中日合拍動畫和中美合作創作動畫作品已成為趨勢,在不遠的將來,國產動畫有望再現輝煌。

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始終難以追上外來動畫,國產動畫還有春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