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vim操作匯總

vim操作匯總

ati xxx 技術分享 這也 eight replace 入門學習 win padding

在vi中按u可以撤銷一次操作
u 撤銷上一步的操作
Ctrl+r 恢復上一步被撤銷的操作

Vim 是 Linux 系統上的最著名的文本/代碼編輯器,也是早年的 Vi 編輯器的加強版,而 gVim 則是其 Windows 版。它的最大特色是完全使用鍵盤命令進行編輯,脫離了鼠標操作雖然使得入門變得困難,但上手之後鍵盤流的各種巧妙組合操作卻能帶來極為大幅的效率提升。因此 Vim 和現代的編輯器(如 Sublime Text)有著非常巨大的差異,而且入門學習曲線陡峭,需要記住很多按鍵組合和命令,如今被看作是高手、Geek們專用的編輯器。盡管 Vim 已經是古董級的軟件,但還是有無數新人迎著困難去學習使用,可見其經典與受歡迎程度。另外,由於 Vim 的可配置性非常強,各種插件、語法高亮配色方案等多不勝數,無論作為代碼編輯器或是文稿撰寫工具都非常給力……

Vim 有以下幾個模式:

  • 正常(normal)模式,缺省的編輯模式;下面如果不加特殊說明,提到的命令都直接在正常模式下輸入;任何其它模式中都可以通過鍵盤上的 Esc 鍵回到正常模式。
  • 命令(command)模式,用於執行較長、較復雜的命令;在正常模式下輸入“:”(一般命令)、“/”(正向搜索)或“?”(反向搜索)即可進入該模式;命令模式下的命令要輸入回車鍵(Enter)才算完成。
  • 插入(insert)模式,輸入文本時使用;在正常模式下鍵入“i”(insert)或“a”(append)即可進入插入模式(也有另外一些命令,如“c”,也可以進入插入模式,但這些命令有其它的作用)。
  • 可視(visual)模式,用於選定文本塊;可以在正常模式下輸入“v”(小寫)來按字符選定,輸入“V”(大寫)來按行選定,或輸入“Ctrl-V”來按方塊選定。
  • 選擇(select)模式,與普通的 Windows 編輯器較為接近的選擇文本塊的方式;在以可視模式和選擇模式之一選定文本塊之後,可以使用“Ctrl-G”切換到另一模式——該模式很少在 Linux 上使用

技術分享

編輯-->輸入:

    i: 在當前光標所在字符的前面,轉為輸入模式;
a: 在當前光標所在字符的後面,轉為輸入模式;
o: 在當前光標所在行的下方,新建一行,並轉為輸入模式;
I:在當前光標所在行的行首,轉換為輸入模式
A:在當前光標所在行的行尾,轉換為輸入模式
O:在當前光標所在行的上方,新建一行,並轉為輸入模式;

輸入-->編輯:

    ESC

編輯-->末行:

    :

末行-->編輯:

ESC, ESC
註:輸入模式和末行模式之間不能直接切換,默認處於編輯模式

關閉文件

末行模式關閉文件

:q  退出
:wq 保存並退出
:q! 不保存並退出
:w 保存
:w! 強行保存
:wq --> :x

編輯模式下退出

ZZ: 保存並退出
使用vim編輯多個文件
技術分享
vim FILE1 FILE2 FILE3
:next 切換至下一個文件
:prev 切換至前一個文件
:last 切換至最後一個文件
:first 切換至第一個文件
:q退出當前文件
:qa 全部退出
技術分享
yy|2yy 復制行
dd|2dd 刪除、剪切行
p粘貼到下一行
P粘貼到上一行
^|$定位到行首,行尾
dG從當前行刪到文檔最後一行
技術分享
w 下一個word
W 下一個word(跳過標點符號)
b  前一個word
e  跳到目前word的尾端

0  跳到目前行的開頭
^ 跳到目前行第一個非空白字元
$  跳到行尾

/xxxx  搜尋xxxx
#  往前搜尋目前遊標所在的字(word)
*  往後搜尋目前遊標所在的字(word)
fx  在目前行往後搜尋字元x
gd  跳到目前遊標所在的字(word)的定義位置

:split  分割視窗(可加檔名順便開啟另一檔案)
:diffsplit xxx  以分割視窗和檔案xxx做比較(diff)
Ctrl-W p  跳到前一個分割視窗(在兩個分割窗來回切換)
Ctrl-W j  跳到下面的分割窗
Ctrl-W h  跳到左邊的分割窗
Ctrl-W k  跳到上面的分割窗
Ctrl-W l  跳到右邊的分割窗
技術分享

技術分享

  • 第一部份:一般模式可用的按鈕說明,光標移動、復制貼上、搜尋取代等牛肉板面的做法

移動光標的方法
h 或 向左箭頭鍵(←) 光標向左移動一個字符
j 或 向下箭頭鍵(↓) 光標向下移動一個字符
k 或 向上箭頭鍵(↑) 光標向上移動一個字符
l 或 向右箭頭鍵(→) 光標向右移動一個字符
如果你將右手放在鍵盤上的話,你會發現 hjkl 是排列在一起的,因此可以使用這四個按鈕來移動光標。 如果想要進行多次移動的話,例如向下移動 30 行,可以使用 "30j" 或 "30↓" 的組合按鍵, 亦即加上想要進行的次數(數字)後,按下動作即可!
[Ctrl] + [f] 屏幕『向下』移動一頁,相當於 [Page Down]按鍵 (常用)
[Ctrl] + [b] 屏幕『向上』移動一頁,相當於 [Page Up] 按鍵 (常用)
[Ctrl] + [d] 屏幕『向下』移動半頁
[Ctrl] + [u] 屏幕『向上』移動半頁
+ 光標移動到非空格符的下一列
- 光標移動到非空格符的上一列
n<space> 那個 n 表示『數字』,例如 20 。按下數字後再按空格鍵,光標會向右移動這一行的 n 個字符。例如 20<space> 則光標會向後面移動 20 個字符距離。
0 或功能鍵[Home] 這是數字『 0 』:移動到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處 (常用)
$ 或功能鍵[End] 移動到這一行的最後面字符處(常用)
H 光標移動到這個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個字符
M 光標移動到這個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個字符
L 光標移動到這個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個字符
G 移動到這個檔案的最後一行(常用)
nG n 為數字。移動到這個檔案的第 n 行。例如 20G 則會移動到這個檔案的第 20 行(可配合 :set nu)
gg 移動到這個檔案的第一行,相當於 1G 啊! (常用)
n<Enter> n 為數字。光標向下移動 n 行(常用)
搜尋與取代
/word 向光標之下尋找一個名稱為 word 的字符串。例如要在檔案內搜尋 vbird 這個字符串,就輸入 /vbird 即可! (常用)
?word 向光標之上尋找一個字符串名稱為 word 的字符串。
n 這個 n 是英文按鍵。代表『重復前一個搜尋的動作』。舉例來說, 如果剛剛我們執行 /vbird 去向下搜尋 vbird 這個字符串,則按下 n 後,會向下繼續搜尋下一個名稱為 vbird 的字符串。如果是執行 ?vbird 的話,那麽按下 n 則會向上繼續搜尋名稱為 vbird 的字符串!
N 這個 N 是英文按鍵。與 n 剛好相反,為『反向』進行前一個搜尋動作。 例如 /vbird 後,按下 N 則表示『向上』搜尋 vbird 。
使用 /word 配合 n 及 N 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讓你重復的找到一些你搜尋的關鍵詞!
:n1,n2s/word1/word2/g n1 與 n2 為數字。在第 n1 與 n2 行之間尋找 word1 這個字符串,並將該字符串取代為 word2 !舉例來說,在 100 到 200 行之間搜尋 vbird 並取代為 VBIRD 則:
『:100,200s/vbird/VBIRD/g』。(常用)
:1,$s/word1/word2/g 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尋找 word1 字符串,並將該字符串取代為 word2 !(常用)
:1,$s/word1/word2/gc 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尋找 word1 字符串,並將該字符串取代為 word2 !且在取代前顯示提示字符給用戶確認 (confirm) 是否需要取代!(常用)
刪除、復制與貼上
x, X 在一行字當中,x 為向後刪除一個字符 (相當於 [del] 按鍵), X 為向前刪除一個字符(相當於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鍵) (常用)
nx n 為數字,連續向後刪除 n 個字符。舉例來說,我要連續刪除 10 個字符, 『10x』。
dd 刪除遊標所在的那一整列(常用)
ndd n 為數字。刪除光標所在的向下 n 列,例如 20dd 則是刪除 20 列 (常用)
d1G 刪除光標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數據
dG 刪除光標所在到最後一行的所有數據
d$ 刪除遊標所在處,到該行的最後一個字符
d0 那個是數字的 0 ,刪除遊標所在處,到該行的最前面一個字符
yy 復制遊標所在的那一行(常用)
nyy n 為數字。復制光標所在的向下 n 列,例如 20yy 則是復制 20 列(常用)
y1G 復制遊標所在列到第一列的所有數據
yG 復制遊標所在列到最後一列的所有數據
y0 復制光標所在的那個字符到該行行首的所有數據
y$ 復制光標所在的那個字符到該行行尾的所有數據
p, P p 為將已復制的數據在光標下一行貼上,P 則為貼在遊標上一行! 舉例來說,我目前光標在第 20 行,且已經復制了 10 行數據。則按下 p 後, 那 10 行數據會貼在原本的 20 行之後,亦即由 21 行開始貼。但如果是按下 P 呢? 那麽原本的第 20 行會被推到變成 30 行。 (常用)
J 將光標所在列與下一列的數據結合成同一列
c 重復刪除多個數據,例如向下刪除 10 行,[ 10cj ]
u 復原前一個動作。(常用)
[Ctrl]+r 重做上一個動作。(常用)
這個 u 與 [Ctrl]+r 是很常用的指令!一個是復原,另一個則是重做一次~ 利用這兩個功能按鍵,你的編輯,嘿嘿!很快樂的啦!
. 不要懷疑!這就是小數點!意思是重復前一個動作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重復刪除、重復貼上等等動作,按下小數點『.』就好了! (常用)


  • 第二部份:一般模式切換到編輯模式的可用的按鈕說明

進入插入或取代的編輯模式
i, I 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
i 為『從目前光標所在處插入』, I 為『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個非空格符處開始插入』。 (常用)
a, A 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
a 為『從目前光標所在的下一個字符處開始插入』, A 為『從光標所在行的最後一個字符處開始插入』。(常用)
o, O 進入插入模式(Insert mode):
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寫。o 為『在目前光標所在的下一行處插入新的一行』; O 為在目前光標所在處的上一行插入新的一行!(常用)
r, R 進入取代模式(Replace mode):
r 只會取代光標所在的那一個字符一次;R會一直取代光標所在的文字,直到按下 ESC 為止;(常用)
上面這些按鍵中,在 vi 畫面的左下角處會出現『--INSERT--』或『--REPLACE--』的字樣。 由名稱就知道該動作了吧!!特別註意的是,我們上面也提過了,你想要在檔案裏面輸入字符時, 一定要在左下角處看到 INSERT 或 REPLACE 才能輸入喔!
[Esc] 退出編輯模式,回到一般模式中(常用)


  • 第三部份:一般模式切換到指令列模式的可用的按鈕說明

指令列的儲存、離開等指令
:w 將編輯的數據寫入硬盤檔案中(常用)
:w! 若文件屬性為『只讀』時,強制寫入該檔案。不過,到底能不能寫入, 還是跟你對該檔案的檔案權限有關啊!
:q 離開 vi (常用)
:q! 若曾修改過檔案,又不想儲存,使用 ! 為強制離開不儲存檔案。
註意一下啊,那個驚嘆號 (!) 在 vi 當中,常常具有『強制』的意思~
:wq 儲存後離開,若為 :wq! 則為強制儲存後離開 (常用)
ZZ 這是大寫的 Z 喔!若檔案沒有更動,則不儲存離開,若檔案已經被更動過,則儲存後離開!
:w [filename] 將編輯的數據儲存成另一個檔案(類似另存新檔)
:r [filename] 在編輯的數據中,讀入另一個檔案的數據。亦即將 『filename』 這個檔案內容加到遊標所在行後面
:n1,n2 w [filename] 將 n1 到 n2 的內容儲存成 filename 這個檔案。
:! command 暫時離開 vi 到指令列模式下執行 command 的顯示結果!例如
『:! ls /home』即可在 vi 當中察看 /home 底下以 ls 輸出的檔案信息!
vim 環境的變更
:set nu 顯示行號,設定之後,會在每一行的前綴顯示該行的行號
:set nonu 與 set nu 相反,為取消行號!

特別註意,在 vi 中,『數字』是很有意義的!數字通常代表重復做幾次的意思! 也有可能是代表去到第幾個什麽什麽的意思。舉例來說,要刪除 50 行,則是用 『50dd』 對吧! 數字加在動作之前~那我要向下移動 20 行呢?那就是『20j』或者是『20↓』即可。

OK!會這些指令就已經很厲害了,因為常用到的指令也只有不到一半!通常 vi 的指令除了上面鳥哥註明的常用的幾個外,其他是不用背的,你可以做一張簡單的指令表在你的屏幕墻上, 一有疑問可以馬上的查詢呦!這也是當初鳥哥使用 vim 的方法啦!

vim操作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