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流量迷局大破解:解密刷量產業到底忽悠了誰?

流量迷局大破解:解密刷量產業到底忽悠了誰?

流量

前不久有消息稱,愛奇藝正在起訴杭州一家視頻刷量公司,索賠500萬人民幣,其認為杭州某信息科技公司短時間內提高特定視頻內容訪問量的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構成了不正當競爭,向上海徐匯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是一起針對視頻網站流量刷量的事件,對於身處互聯網推廣行業,每天跟眾量極平臺的各行各業流量數據打交道的小茉莉,自然深諳其中道理和門道。

流量是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的核心。縱觀這十余年的中國互聯網商業史,事實上,一切模式和思維,本質上都是流量的競爭。在當下互聯網背景下,在資本角逐收割流量的背後,互聯網流量數據呈現出來的一篇繁榮景象,到底有多少真真假假呢?今天小茉莉不怕死的盤一盤很少被拉上臺面,但卻在暗地裏肆意滋長的刷量產業。

一:哪些行業存在刷量行為or刷量行業現狀

1、視頻網站刷量

在各大視頻網站的刷量現象牽涉到內容制作公司、投資機構、視頻網站、廣告主等多方利益。視頻網站爆款劇的點擊量動輒達到上百億,拿前不久大火的《楚喬傳》來說,片方宣布該劇全網播放量突破400億,小茉莉默默的算了一下,中國整體網民規模約7.31億,也就是說全中國的網民平均每人都播放了該劇55次!(OS:差點都信了,還好我數學得好),這其中存在的刷量數據就不言而喻了。一些片方刷流量的動機是為了完成與植入廣告主的對賭協議,由於廣告主往往拿不到視頻網站的後臺數據,因此一些不懂行的廣告主可能會被虛高的數據“忽悠”,而片方不僅無需承擔對賭失敗的風險,還可以借此與廣告主談續集合作。且刷流量並不觸及網站的實際利益,片方刷流量如果確實起到效果,還能提升網站的聲譽。但也不是各大平臺都坐視不管的,例如愛奇藝起訴刷量事件。

技術分享

根據《娛樂資本論》去年的報道,如果在淘寶搜索“刷流量”等關鍵詞,可以輕易找到報價 1-5 元/萬次播放量不等的刷量產品:“騰訊、土豆 1 元 1 萬;愛奇藝、樂視 2 元 1 萬;搜狐 4 元 1 萬;優酷 5 元 1 萬。”從報價看,也可以大致估算各平臺對刷量行為的打擊力度,優酷和搜狐是最嚴格的。不過,目前你再去淘寶上看,這些關鍵詞已經被屏蔽。而在今年 4 月,央視曾報道的影視行業數據造假事件中,刷量公司報價稱在愛奇藝刷量需要 40 元/萬條,可見平臺正在加緊打擊這類行為。

那麽刷量究竟是怎麽做到的呢?在技術實現上並不難,只要有代碼就能做。一般來說,視頻網站都會有防作弊的系統,但只要掌握了驗證的規律之後,想突破這個系統並不難。就算難,也還是能想出辦法的。”據悉,這種賣家一般都不是小作坊,更多是團隊操作,很多是可以通過SEO優化增加視頻播放量、頂踩贊、粉絲訂閱、評論回復的。

2、微信公眾號刷量

不久前,在內容創業仍然被業內人士稱為“黃金時代”的時候,有媒體調查發現,微信公號閱讀量造假成本極低,範圍極廣,為公號增加一千閱讀量只需要十五元。隨後,微信進行技術升級,導致此前刷流量的大號突然之間閱讀量裸奔,大量原本篇篇“10萬+”的公號,被發現閱讀量只有數千而已。目前淘寶已經下架了“微信加粉”、“刷閱讀量”、“加點贊數”等服務,此前相關服務的市場價格為閱讀量1000次是25元左右。僵屍粉為6元100個,真人粉30元100個。龐大的點贊和閱讀量,能為微信公眾號爭取粉絲和更多的廣告收入,這是公眾號商業運用的基本模式。

技術分享

而給公眾號刷量的技術主要分兩種:第一種:人工刷粉。第二種:腳本刷粉 。

人工刷粉行為主要利用電腦的安卓模擬器進行。在安卓模擬器上登錄很多微信帳號然後人工刷粉。這類刷粉目前成本較高,市場價格在單個為0.7至0.1元(由於註冊微信號需要手機號,限制了批量註冊微信賬號行為)。

技術分享

另一種就是腳本刷粉了:所謂腳本刷粉就是木馬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植入的,通常隱藏在某個應用程序中,用戶很難發現。這類木馬需要比較高的技術。因為要root獲得最高權限。安卓系統是比較容易獲得最高權限,木馬自動識別手機是否在黑屏狀態。一旦是黑屏,僅需一兩秒點幾個按鍵,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關註某個公眾號、點擊某篇文章。被這種木馬控制的手機,隨時可以“秒關註”、“秒贊”、“秒閱”,即便是關註某個公眾號、點擊了某篇文章,微信用戶也看不到這種操作,隱蔽性強。

3、App Store刷量

做APP運營推廣的CP同學可能會比較熟悉,App Store刷量即刷APP在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和好評以提升APP關鍵詞搜索排名、榜單排名等達到APP推廣引流的效果。業務模式跟視頻網站刷量以及公眾號刷量不同的是,App Store刷量不按具體的刷量數據指標來收費,而是按刷量出現的優化排名效果收費,業務收費模式相對來說比較復雜,跟SEO優化業務雷同,有興趣了解的盆友可以加小茉莉微信(xiaole431113)詳聊,在文章裏就不過多著墨贅述了。App Store刷量技術一般分為協議刷、真機刷和積分墻。(具體技術實現原理在此小茉莉就不贅述了,有時間會對此專門寫篇文章哈)。

除了以上說到的幾種典型的刷量行為,還存在刷訂單、刷網站流量、PR、alex排名、刷第三方統計數據(比如友盟,比如站長之家)等等,包括媒體一再爆料的線下網紅餐飲店雇托排假隊也是互聯網刷量同樣的道理。

二:為什麽會存在刷量行為

那麽為什麽會存在刷量的行為呢,這實際上是屬於互聯網流量思維的一種玩法。流量思維的特征之一,便是篤信流量的滾雪球效應:當初始流量累積到一定階段,就能產生隨後接連不斷的指數級增長,最終形成頭部效應。如果以互聯網產品的邏輯分析,這種思維就帶來了對初期運營能力的無限強調。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是以流量為核心的互聯網產品,往往是是資本角逐和青睞的目標對象,細細琢磨一下AT膝下兒孫滿堂的景象即可品味出其中的道理~,刷量現象可牽涉到產品運營方、投資機構、流量平臺、廣告主、用戶等多方利益,其存在於當下互聯網背景下是有其存在的道理。

三:刷流量迷局:這場刷流量的博弈,到底忽悠了誰?

靠刷流量存在的流量思維玩法,早已進入畸形怪圈:流量造假,使得這樣的思維和模式陷入惡性的低層次競爭之中,最終會導致整個行業都受到損傷。刷量現象可牽涉到產品運營方、投資機構、流量平臺、廣告主、用戶等多方利益,環環相扣,論其忽悠了誰如同問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但是從互聯網商業的歷史來看,當刷流量成為一個行業的規模化黑色產業的時候,當一個新興模式開始頻繁陷入流量造假的時候,也證明這個模式即將進入淘汰和洗牌的寒冬階段。

作者:眾量極 小茉莉 微信:15715783225

來源:盧松松博客,歡迎分享,(QQ/微信:13340454)


流量迷局大破解:解密刷量產業到底忽悠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