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TCP/IP的基本概念知識

TCP/IP的基本概念知識

比特 但是 文件 應用編程 存在 網上 設備驅動 要去 必須

1、分層 TCP/IP通常是被分成四層協議系統的,應用層(Telnet、FTP和Email等)、運輸層(TCP、UDP)、網絡層(IP、ICMP、IGMP等)和鏈路層(設備驅動程序),每一層各司其職,下層對上層來說,是透明的。 技術分享 上圖是局域網上運行的FTP兩臺主機,在同一層上,雙方都有對應的一個或多個協議進行通信。首先認識一下TCP/IP協議。 TCP/IP通常指的是TCP/IP協議簇,是一組不同的協議組合在一起勾成的協議簇,上圖中列舉了四種不同層次的協議,F T P是一種應用層協議, T C P是一種運輸層協議,I P是一種網絡層協議,而以太網協議則應用於鏈路層上。 在T C P / I P協議族中,網絡層 I P提供的是一種不可靠的服務。也就是說,它只是盡可能快地把分組從源結點送到目的結點,但是並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證。而另一方面, T C P在不可靠的I P層上提供了一個可靠的運輸層。為了提供這種可靠的服務, T C P采用了超時重傳、發送和接收端到端的確認分組等機制。
2、互聯網的地址 互聯網上每個接口都必須有一個唯一的Internet地址即IP地址,IPV4的地址長度是32bit,如下圖分成五類: 技術分享 A類地址範圍:0.0.0.0~127.255.255.255,B類地址範圍:128.0.0.0~191.255.255.255,C類地址範圍:192.0.0.0~223.255.255.255,D類地址範圍:224.0.0.0~239.255.255.255,E類地址範圍:240.0.0.0~247.255.255.255. 3、域名系統 在 T C P / I P領域中,域名系統( D N S)是一個分布的數據庫,由它來提供 I P地址和主機名之間的映射信息。 4、封裝
當應用程序用 T C P傳送數據時,數據被送入協議棧中,然後逐個通過每一層直到被當作一串比特流送入網絡。其中每一層對收到的數據都要增加一些首部信息。以太網數據幀的物理特性是其長度必須在 4 6~1 5 0 0字節之間。 5、分用 當目的主機收到一個以太網數據幀時,數據就開始從協議棧中由底向上升,同時去掉各層協議加上的報文首部。每層協議盒都要去檢查報文首部中的協議標識,以確定接收數據的上層協議。這個過程稱作分用。 6、客戶-服務器模型 大部分網絡應用程序在編寫時都假設一端是客戶,另一端是服務器,其目的是為了讓服務器為客戶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務。可以將這種服務分為兩種類型:重復型或並發型。一般來說, T C P服務器是並發的,而 U D P服務器是重復的,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7、端口號
T C P和U D P采用16 bit的端口號來識別應用程序,服務器一般都是通過知名端口號來識別的。例如,對於每個 T C P / I P實現來說,F T P服務器的T C P端口號都是2 1,每個Te l n e t服務器的T C P端口號都是2 3。U n i x系統的文件/e t c / s e r v i c e s都包含了人們熟知的端口號。查看:cat /etc/services | grep telnet 8、RFC I n t e r n e t的正式標準都以R F C(Request for Comment)文檔出版。另外,大量的R F C並不是正式的標準,出版的目的只是為了提供信息。 R F C的篇幅從1頁到2 0 0頁不等。每一項都用一個數字來標識,如 RFC 1 1 2 2,數字越大說明R F C的內容越新。 9、實現 既成事實標準的 T C P / I P軟件實現來自於位於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計算機系統研究小組。從歷史上看,軟件 是隨同4.x BSD系統(Berkeley SoftwareD i s t r i b u t i o n)的網絡版一起發布的。它的源代碼是許多其他實現的基礎。 10、應用編程接口 使用T C P / I P協議的應用程序通常采用兩種應用編程接口( A P I):s o c k e t和T L I(運輸層接口:Transport Layer Interface )。

TCP/IP的基本概念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