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IO多路復用--epoll詳解

IO多路復用--epoll詳解

模式 輪詢 同步 對象 讀數 csdn 我們 涵蓋 多進程

epoll 或者 kqueue 的原理是什麽? 【轉自知乎】

Epoll 引入簡介

首先我們來定義流的概念,一個流可以是文件,socket,pipe等等可以進行I/O操作的內核對象。

不管是文件,還是套接字,還是管道,我們都可以把他們看作流。
之後我們來討論I/O的操作,通過read,我們可以從流中讀入數據;通過write,我們可以往流寫入數據。現在假定一個情形,我們需要從流中讀數據,但是流中還沒有數據,(典型的例子為,客戶端要從socket讀如數據,但是服務器還沒有把數據傳回來),這時候該怎麽辦?
  • 阻塞。阻塞是個什麽概念呢?比如某個時候你在等快遞,但是你不知道快遞什麽時候過來,而且你沒有別的事可以幹(或者說接下來的事要等快遞來了才能做);那麽你可以去睡覺了,因為你知道快遞把貨送來時一定會給你打個電話(假定一定能叫醒你)。
  • 非阻塞輪詢。接著上面等快遞的例子,如果用忙輪詢的方法,那麽你需要知道快遞員的手機號,然後每分鐘給他掛個電話:“你到了沒?”

很明顯一般人不會用第二種做法,不僅顯很無腦,浪費話費不說,還占用了快遞員大量的時間。
大部分程序也不會用第二種做法,因為第一種方法經濟而簡單,經濟是指消耗很少的CPU時間,如果線程睡眠了,就掉出了系統的調度隊列,暫時不會去瓜分CPU寶貴的時間片了。

為了了解阻塞是如何進行的,我們來討論緩沖區,以及內核緩沖區,最終把I/O事件解釋清楚。緩沖區的引入是為了減少頻繁I/O操作而引起頻繁的系統調用(你知道它很慢的),當你操作一個流時,更多的是以緩沖區為單位進行操作,這是相對於用戶空間而言。對於內核來說,也需要緩沖區。
假設有一個管道,進程A為管道的寫入方,B為管道的讀出方。
  1. 假設一開始內核緩沖區是空的,B作為讀出方,被阻塞著。然後首先A往管道寫入,這時候內核緩沖區由空的狀態變到非空狀態,內核就會產生一個事件告訴B該醒來了,這個事件姑且稱之為“緩沖區非空”。
  2. 但是“緩沖區非空”事件通知B後,B卻還沒有讀出數據;且內核許諾了不能把寫入管道中的數據丟掉這個時候,A寫入的數據會滯留在內核緩沖區中,如果內核也緩沖區滿了,B仍未開始讀數據,最終內核緩沖區會被填滿,這個時候會產生一個I/O事件,告訴進程A,你該等等(阻塞)了,我們把這個事件定義為“緩沖區滿”。
  3. 假設後來B終於開始讀數據了,於是內核的緩沖區空了出來,這時候內核會告訴A,內核緩沖區有空位了,你可以從長眠中醒來了,繼續寫數據了,我們把這個事件叫做“緩沖區非滿”
  4. 也許事件Y1已經通知了A,但是A也沒有數據寫入了,而B繼續讀出數據,知道內核緩沖區空了。這個時候內核就告訴B,你需要阻塞了!,我們把這個時間定為“緩沖區空”。

這四個情形涵蓋了四個I/O事件,緩沖區滿,緩沖區空,緩沖區非空,緩沖區非滿(註都是說的內核緩沖區,且這四個術語都是我生造的,僅為解釋其原理而造)。這四個I/O事件是進行阻塞同步的根本。(如果不能理解“同步”是什麽概念,請學習操作系統的鎖,信號量,條件變量等任務同步方面的相關知識)。

然後我們來說說阻塞I/O的缺點。但是阻塞I/O模式下,一個線程只能處理一個流的I/O事件。如果想要同時處理多個流,要麽多進程(fork),要麽多線程(pthread_create),很不幸這兩種方法效率都不高。
於是再來考慮非阻塞忙輪詢的I/O方式,我們發現我們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流了(把一個流從阻塞模式切換到非阻塞模式再此不予討論):

while true {
    for i in stream[];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我們只要不停的把所有流從頭到尾問一遍,又從頭開始。這樣就可以處理多個流了,但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好,因為如果所有的流都沒有數據,那麽只會白白浪費CPU。這裏要補充一點,阻塞模式下,內核對於I/O事件的處理是阻塞或者喚醒,而非阻塞模式下則把I/O事件交給其他對象(後文介紹的select以及epoll)處理甚至直接忽略。

為了避免CPU空轉,可以引進了一個代理(一開始有一位叫做select的代理,後來又有一位叫做poll的代理,不過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這個代理比較厲害,可以同時觀察許多流的I/O事件,在空閑的時候,會把當前線程阻塞掉,當有一個或多個流有I/O事件時,就從阻塞態中醒來,於是我們的程序就會輪詢一遍所有的流(於是我們可以把“忙”字去掉了)。代碼長這樣:
while true {
    select(streams[])
    for i in streams[]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於是,如果沒有I/O事件產生,我們的程序就會阻塞在select處。但是依然有個問題,我們從select那裏僅僅知道了,有I/O事件發生了,但卻並不知道是那幾個流(可能有一個,多個,甚至全部),我們只能無差別輪詢所有流,找出能讀出數據,或者寫入數據的流,對他們進行操作。

但是使用select,我們有O(n)的無差別輪詢復雜度,同時處理的流越多,每一次無差別輪詢時間就越長。再次
說了這麽多,終於能好好解釋epoll了
epoll可以理解為event poll,不同於忙輪詢和無差別輪詢,epoll之會把哪個流發生了怎樣的I/O事件通知我們。此時我們對這些流的操作都是有意義的。(復雜度降低到了O(k),k為產生I/O事件的流的個數,也有認為O(1)的[更新 1])
在討論epoll的實現細節之前,先把epoll的相關操作列出[更新 2]:
  • epoll_create 創建一個epoll對象,一般epollfd = epoll_create()
  • epoll_ctl (epoll_add/epoll_del的合體),往epoll對象中增加/刪除某一個流的某一個事件
    比如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socket, EPOLLIN);//有緩沖區內有數據時epoll_wait返回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DEL, socket, EPOLLOUT);//緩沖區可寫入時epoll_wait返回
  • epoll_wait(epollfd,...)等待直到註冊的事件發生
(註:當對一個非阻塞流的讀寫發生緩沖區滿或緩沖區空,write/read會返回-1,並設置errno=EAGAIN。而epoll只關心緩沖區非滿和緩沖區非空事件)。
一個epoll模式的代碼大概的樣子是:
while true {
    active_stream[] = epoll_wait(epollfd)
    for i in active_stream[] {
        read or write till unavailable
    }
}        

限於篇幅,我只說這麽多,以揭示原理性的東西,至於epoll的使用細節,請參考man和google


第一部分:select和epoll的任務

關鍵詞:應用程序 文件句柄 用戶態 內核態 監控者

要比較epoll相比較select高效在什麽地方,就需要比較二者做相同事情的方法。

要完成對I/O流的復用需要完成如下幾個事情:

1.用戶態怎麽將文件句柄傳遞到內核態?

2.內核態怎麽判斷I/O流可讀可寫?

3.內核怎麽通知監控者有I/O流可讀可寫?

4.監控者如何找到可讀可寫的I/O流並傳遞給用戶態應用程序?

5.繼續循環時監控者怎樣重復上述步驟?

搞清楚上述的步驟也就能解開epoll高效的原因了。

select的做法:

步驟1的解法:select創建3個文件描述符集,並將這些文件描述符拷貝到內核中,這裏限制了文件句柄的最大的數量為1024(註意是全部傳入---第一次拷貝);

步驟2的解法:內核針對讀緩沖區和寫緩沖區來判斷是否可讀可寫,這個動作和select無關;

步驟3的解法:內核在檢測到文件句柄可讀/可寫時就產生中斷通知監控者select,select被內核觸發之後,就返回可讀可寫的文件句柄的總數;

步驟4的解法:select會將之前傳遞給內核的文件句柄再次從內核傳到用戶態(第2次拷貝),select返回給用戶態的只是可讀可寫的文件句柄總數,再使用FD_ISSET宏函數來檢測哪些文件I/O可讀可寫(遍歷);

步驟5的解法:select對於事件的監控是建立在內核的修改之上的,也就是說經過一次監控之後,內核會修改位,因此再次監控時需要再次從用戶態向內核態進行拷貝(第N次拷貝)

epoll的做法:

步驟1的解法:首先執行epoll_create在內核專屬於epoll的高速cache區,並在該緩沖區建立紅黑樹和就緒鏈表,用戶態傳入的文件句柄將被放到紅黑樹中(第一次拷貝)。

步驟2的解法:內核針對讀緩沖區和寫緩沖區來判斷是否可讀可寫,這個動作與epoll無關;

步驟3的解法:epoll_ctl執行add動作時除了將文件句柄放到紅黑樹上之外,還向內核註冊了該文件句柄的回調函數,內核在檢測到某句柄可讀可寫時則調用該回調函數,回調函數將文件句柄放到就緒鏈表。

步驟4的解法:epoll_wait只監控就緒鏈表就可以,如果就緒鏈表有文件句柄,則表示該文件句柄可讀可寫,並返回到用戶態(少量的拷貝);

步驟5的解法:由於內核不修改文件句柄的位,因此只需要在第一次傳入就可以重復監控,直到使用epoll_ctl刪除,否則不需要重新傳入,因此無多次拷貝。

簡單說:epoll是繼承了select/poll的I/O復用的思想,並在二者的基礎上從監控IO流、查找I/O事件等角度來提高效率,具體地說就是內核句柄列表、紅黑樹、就緒list鏈表來實現的。

第二部分:epoll詳解

先簡單回顧下如何使用C庫封裝的3個epoll系統調用吧。

  1.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2.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3.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使用起來很清晰:

A.epoll_create建立一個epoll對象。參數size是內核保證能夠正確處理的最大句柄數,多於這個最大數時內核可不保證效果。

B.epoll_ctl可以操作上面建立的epoll,例如,將剛建立的socket加入到epoll中讓其監控,或者把 epoll正在監控的某個socket句柄移出epoll,不再監控它等等(也就是將I/O流放到內核)。

C.epoll_wait在調用時,在給定的timeout時間內,當在監控的所有句柄中有事件發生時,就返回用戶態的進程(也就是在內核層面捕獲可讀寫的I/O事件)。

從上面的調用方式就可以看到epoll比select/poll的優越之處:

因為後者每次調用時都要傳遞你所要監控的所有socket給select/poll系統調用,這意味著需要將用戶態的socket列表copy到內核態,如果以萬計的句柄會導致每次都要copy幾十幾百KB的內存到內核態,非常低效。而我們調用epoll_wait時就相當於以往調用select/poll,但是這時卻不用傳遞socket句柄給內核,因為內核已經在epoll_ctl中拿到了要監控的句柄列表。

====>select監控的句柄列表在用戶態,每次調用都需要從用戶態將句柄列表拷貝到內核態,但是epoll中句柄就是建立在內核中的,這樣就減少了內核和用戶態的拷貝,高效的原因之一。

所以,實際上在你調用epoll_create後,內核就已經在內核態開始準備幫你存儲要監控的句柄了,每次調用epoll_ctl只是在往內核的數據結構裏塞入新的socket句柄。

在內核裏,一切皆文件。所以,epoll向內核註冊了一個文件系統,用於存儲上述的被監控socket。當你調用epoll_create時,就會在這個虛擬的epoll文件系統裏創建一個file結點。當然這個file不是普通文件,它只服務於epoll。

epoll在被內核初始化時(操作系統啟動),同時會開辟出epoll自己的內核高速cache區,用於安置每一個我們想監控的socket,這些socket會以紅黑樹的形式保存在內核cache裏,以支持快速的查找、插入、刪除。這個內核高速cache區,就是建立連續的物理內存頁,然後在之上建立slab層,簡單的說,就是物理上分配好你想要的size的內存對象,每次使用時都是使用空閑的已分配好的對象。

epoll高效的原因:

這是由於我們在調用epoll_create時,內核除了幫我們在epoll文件系統裏建了個file結點,在內核cache裏建了個紅黑樹用於存儲以後epoll_ctl傳來的socket外,還會再建立一個list鏈表,用於存儲準備就緒的事件.

epoll_wait調用時,僅僅觀察這個list鏈表裏有沒有數據即可。有數據就返回,沒有數據就sleep,等到timeout時間到後即使鏈表沒數據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而且,通常情況下即使我們要監控百萬計的句柄,大多一次也只返回很少量的準備就緒句柄而已,所以,epoll_wait僅需要從內核態copy少量的句柄到用戶態而已.

那麽,這個準備就緒list鏈表是怎麽維護的呢?

當我們執行epoll_ctl時,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統裏file對象對應的紅黑樹上之外,還會給內核中斷處理程序註冊一個回調函數,告訴內核,如果這個句柄的中斷到了,就把它放到準備就緒list鏈表裏。所以,當一個socket上有數據到了,內核在把網卡上的數據copy到內核中後就來把socket插入到準備就緒鏈表裏了。

epoll綜合的執行過程:

如此,一棵紅黑樹,一張準備就緒句柄鏈表,少量的內核cache,就幫我們解決了大並發下的socket處理問題。執行epoll_create時,創建了紅黑樹和就緒鏈表,執行epoll_ctl時,如果增加socket句柄,則檢查在紅黑樹中是否存在,存在立即返回,不存在則添加到樹幹上,然後向內核註冊回調函數,用於當中斷事件來臨時向準備就緒鏈表中插入數據。執行epoll_wait時立刻返回準備就緒鏈表裏的數據即可。

epoll水平觸發和邊緣觸發的實現:

當一個socket句柄上有事件時,內核會把該句柄插入上面所說的準備就緒list鏈表,這時我們調用epoll_wait,會把準備就緒的socket拷貝到用戶態內存,然後清空準備就緒list鏈表, 最後,epoll_wait幹了件事,就是檢查這些socket,如果不是ET模式(就是LT模式的句柄了),並且這些socket上確實有未處理的事件時,又把該句柄放回到剛剛清空的準備就緒鏈表了,所以,非ET的句柄,只要它上面還有事件,epoll_wait每次都會返回。而ET模式的句柄,除非有新中斷到,即使socket上的事件沒有處理完,也是不會次次從epoll_wait返回的。

====>區別就在於epoll_wait將socket返回到用戶態時是否情況就緒鏈表。

第三部分:epoll高效的本質

1.減少用戶態和內核態之間的文件句柄拷貝;

2.減少對可讀可寫文件句柄的遍歷;

IO多路復用--epoll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