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OSI七層協議和TCP/IP五層協議

OSI七層協議和TCP/IP五層協議

present div 時間 網絡層 加密 導數 進行 spf 文件服務

OSI七層模型概略:
OSI 中的層 功能 TCP/IP協議族
應用層 文件傳輸,電子郵件,文件服務,虛擬終端 HTTP,SMTP,FTP,DNS
表示層 數據壓縮,解壓,數據加密
會話層 解除或建立別的接點的聯系
運輸層 提供端對端的接口,差錯檢測,端口確定 TCP,UDP
網絡層 ip地址確定,路由的選擇 IP,ICMP,RIP,OSPF,BGP,IGMP
數據鏈路層 傳輸有地址的幀以及錯誤檢測功能 SLIP,CSLIP,PPP,ARP,RARP,MTU
物理層 以二進制數據形式在物理媒體上傳輸數據 ISO2110,IEEE802,IEEE802.2

每層作用:

七.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是最靠近用戶的OSI層。這一層為用戶的應用程序(例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提供網絡服務。

六.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翻譯官,主要將本地的數據轉化為網絡數據在網絡中傳輸。在表示層,數據將按照網絡能理解的方案進行格式化(將本地語言轉化為網絡語言:中文轉化為utf8編碼,英文轉化為ASCII編碼,在網絡進行傳輸);這種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網絡的類型不同而不同。 表示層管理數據的解密與加密如系統口令的處理。例如:在 Internet上查詢你銀行賬戶,使用的即是一種安全連接。你的賬戶數據在發送前被加密,在網絡的另一端,表示層將對接收到的數據解密。除此之外,表示層還對圖片和文件格式信息進行解碼和編碼,對數據的解壓和壓縮

五.會話層(Session Layer)

負責在網絡中的兩節點之間建立、維持和終止通信。 會話層的功能包括: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同步兩個節點之間的對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你可能常常聽到有人把會話層稱作網絡通信的“交通警察”。當通過撥號向你的 ISP (因特網服務提供商)請求連接到因特網時,ISP 服務器上的會話層向你與你的 PC 客戶機上的會話層進行協商連接。若你的電話線偶然從墻上插孔脫落時,你終端機上的會話層將檢測到連接中斷並重新發起連接。會話層通過決定節點通信的優先級和通信時間的長短來設置通信期限

四.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傳輸協議同時進行流量控制或是基於接收方可接收數據的快慢程度規定適當的發送速率。除此之外,傳輸層按照網絡能處理的最大尺寸將較長的數據包進行強制分割。例如,以太網無法接收大於1500 字節的數據包。發送方節點的傳輸層將數據分割成較小的數據片,同時對每一數據片安排一序列號,以便數據到達接收方節點的傳輸層時,能以正確的順序重組。該過程即被稱為排序。 工作在傳輸層的一種服務是 TCP/IP 協議套中的TCP(傳輸控制協議),另一項傳輸層服務是IPX /SPX 協議集的SPX (序列包交換)。傳輸層也定義了一些傳輸數據的協議和端口號(WWW端口80等)。

三.網絡層(Network Layer)

OSI模型的第三層,其主要功能是將網絡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並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網絡層通過綜合考慮發送優先權、網絡擁塞程度、服務質量以及可選路由的花費來決定從一個網絡中節點A 到另一個網絡中節點B 的最佳路徑。由於網絡層處理,並智能指導數據傳送,路由器連接網絡各段,所以路由器屬於網絡層。在網絡中,“路由”是基於編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達性來指引數據的發送。   網絡層負責在源機器和目標機器之間建立它們所使用的路由。這一層本身沒有任何錯誤檢測和修正機制,因此,網絡層必須依賴於端端之間的由DLL提供的可靠傳輸服務。

二.數據鏈路層(Datalink Layer)

OSI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絡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為了保證傳輸,從網絡層接收到的數據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數據,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MAC地址)以及檢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 如果在傳送數據時,接收點檢測到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送方重發這一幀。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獨立於網絡和它的節點和所采用的物理層類型,它也不關心是否正在運行 Word 、Excel或使用Internet 。有一些連接設備,如交換機,由於它們要對幀解碼並使用幀信息將數據發送到正確的接收方,所以它們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   數據鏈路層(DataLinkLayer):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建立相鄰結點之間的數據鏈路,通過差錯控制提供數據幀(Frame)在信道上無差錯的傳輸,並進行各電路上的動作系列。   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尋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數據鏈路層協議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幀中繼等。

一.物理層(Physical Layer)

OSI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在你的桌面PC上插入網絡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換言之,你提供了一個物理層。盡管物理層不提供糾錯服務,但它能夠設定數據傳輸速率並監測數據出錯率。網絡物理問題,如電線斷開,將影響物理層。   用戶要傳遞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體,如雙絞線、同軸電纜等,但具體的物理媒體並不在OSI的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做第0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以及它們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如規定使用電纜和接頭的類型(水晶頭有幾個引腳,幾條線,每條線傳輸的是什麽)、傳送信號的電壓等。在這一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僅作為原始的位流或電氣電壓處理,單位是bit比特。

TCP/IP五層模型:

應用層
傳輸層:四層交換機、也有工作在四層的路由器

網絡層:路由器、三層交換機

數據鏈路層:網橋(現已很少使用)、以太網交換機(二層交換機)、網卡(其實網卡是一半工作在物理層、一半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中繼器、集線器、還有我們通常說的雙絞線也工作在物理層

開放式系統互聯(OSI)模型與TCP/IP協議有什麽區別?

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是一個參考標準,解釋協議相互之間應該如何相互作用。TCP/IP協議是美國國防部發明的,是讓互聯網成為了目前這個樣子的標準之一。

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中沒有清楚地描繪TCP/IP協議,但是在解釋TCP/IP協議時很容易想到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兩者的主要區別如下:
1.TCP/IP協議中的應用層包括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中的第五層、第六層和第七層的功能。
2.TCP/IP協議中的傳輸層並不能總是保證在傳輸層可靠地傳輸數據包,而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可以做到。TCP/IP協議還提供一項名為UDP(用戶數據報協議)的選擇。UDP不能保證可靠的數據包傳輸。

參考文獻:

TCP/IP四層模型(轉載)

OSI七層協議和TCP/IP五層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