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主機A傳輸到服務器A的過程(大概陳述)

主機A傳輸到服務器A的過程(大概陳述)

hcna

#<----- ----->#為註釋部分

數據從主機A上傳送到服務器A上

主機A的IP地址:10.1.1.1/24 24的子網掩碼

mac 適配器標誌:MAC:11-22-33-AA

網關為:10.1.1.254

想進行數據傳輸,先要把數據進行封裝

經過傳輸層,加上TCP頭組成數據段,

經過網絡層,加上IP頭組成數據包,

經過數據鏈路層,加上MAC頭,加完後再加上一個FCS校驗組成數據幀,就封裝完成了,然後在物理層通過Bit來傳輸。

然後主機A首先查找路由表routeA

routeA是與主機A在同一個網段內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是個地址解析協議。最直白的說法是:在IP以太網中,當一個上層協議要發包時,有了該節點的IP地址,ARP就能提供該節點的MAC地址

OSI 模式把網絡工作分為七層,彼此不直接打交道,只通過接口(layre interface). IP地址在第三層, MAC地址在第二層。

協議在發生數據包時,首先要封裝第三層 (IP地址)和第二層 (MAC地址)的報頭, 但協議只知道目的節點的IP地址,不知道其mac地址,又不能跨第二、三層,所以得用ARP的服務#------>



routeA是與主機A在同一個網段內,並且知道了routerA的ip地址,通過arp服務解析出路由器A的mac地址

router只是起到到導線的作用,不會進行解封裝

arp協議會自動轉換 目的ip 和 目的mac

通過router進行傳輸

路由器修改 TTL 字段,將其值減 1

路由器保持相同的源 IP 和目的 IP

路由器將源物理地址更改為送出接口的物理地址。



服務器A 在接收到數據之後進行解封裝

經過傳輸層,去掉TCP頭組成數據段,

經過網絡層,去掉IP頭組成數據包,

經過數據鏈路層,去掉MAC頭,加完後再去掉一個FCS校驗組成數據幀,就解封裝完成了,然後在物理層通過Bit來傳輸。








本文出自 “大李子” 博客,謝絕轉載!

主機A傳輸到服務器A的過程(大概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