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相關總結

linux相關總結

.com 新增 同一文件 識別 必須 2.6 .cn 程序 運行級別

一.在linux的世界裏,有問題問man,相當於java的api。其用法是man 你不會的命令 二.Linux系統有7個運行級別(runlevel):常用的是3和5   運行級別0:系統停機狀態,系統默認運行級別不能設為0,否則不能正常啟動   運行級別1:單用戶工作狀態,root權限,用於系統維護,禁止遠程登陸   運行級別2:多用戶狀態(沒有NFS),沒有網絡服務   運行級別3:完全的多用戶狀態(有NFS),登陸後進入控制臺命令行模式   運行級別4:系統未使用,保留   運行級別5:X11表示控制臺,進入圖形界面   運行級別6:系統正常關閉並重啟,默認運行級別不能設為6,否則不能正常啟動 三.啟動過程   1.內核引導     接通電源BIOS自檢,按照BIOS中設置的啟動設備(通常是硬盤)來啟動,操作系統接管硬件以後,首先讀入 /boot 目錄下的內核文件。     2.運行init     init 進程是系統所有進程的起點,你可以把它比擬成系統所有進程的老祖宗,沒有這個進程, 系統中任何進程都不會啟動。init 程序首先是需要讀取配置文件 /etc/inittab   3.RunLevel     許多程序需要開機啟動。它們在Windows叫做"服務"(service),在Linux就叫做"守護進程"(daemon)。     init進程的一大任務,就是去運行這些開機啟動的程序。     但是,不同的場合需要啟動不同的程序,比如用作服務器時,需要啟動Apache,用作桌面就不需要。     Linux允許為不同的場合,分配不同的開機啟動程序,這就叫做"運行級別"(runlevel)。     也就是說,啟動時根據"運行級別",確定要運行哪些程序。      Linux系統有7個運行級別(runlevel):     運行級別0:系統停機狀態,系統默認運行級別不能設為0,否則不能正常啟動     運行級別1:單用戶工作狀態,root權限,用於系統維護,禁止遠程登陸     運行級別2:多用戶狀態(沒有NFS)     運行級別3:完全的多用戶狀態(有NFS),登陸後進入控制臺命令行模式     運行級別4:系統未使用,保留     運行級別5:X11控制臺,登陸後進入圖形GUI模式     運行級別6:系統正常關閉並重啟,默認運行級別不能設為6,否則不能正常啟動   4.系統初始化     在init的配置文件中有這麽一行: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它調用執 了/etc/rc.d/rc.sysinit,而rc.sysinit是一個bash shell的腳本,它主要是完成一些系統初始化的工  作,rc.sysinit是每一個運行級別都要首先運行的重要腳本,它主要完成的工作有:激活交換分區,檢查磁盤,加載硬件模塊以及其它一些需要優先執行任務     5.建立終端     rc執行完畢後,返回init。這時基本系統環境已經設置好了,各種守護進程也已經啟動了。     init接下來會打開6個終端,以便用戶登錄系統。在inittab中的以下6行就是定義了6個終端:   技術分享
  6.用戶登錄系統     一般來說,用戶的登錄方式有三種:     (1)命令行登錄     (2)ssh登錄     (3)圖形界面登錄   技術分享 四.VIM編輯器   1.增減行號的命令:增加行號:set nu,去掉行號:set nonu   2.三種模式     ①一般模式:以 vi 打開一個檔案就直接進入一般模式了(這是默認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中,你可以使用『上下左右』按鍵來移動光標,你可以使用『刪除字符』或『刪除整    行』來處理檔案內容, 也可以使用『復制、貼上』來處理你的文件數據。     刪除光標當前行,dd     刪除光標(含)後多少行,d數字d     撤銷上一步,u     復制光標當前一行,yy     復制一段(從第幾行到第幾行),y數字y     箭頭移動到目的行粘貼,p     刪除一個字母     x,相當於del     X,相當於Backspace     刪除一個詞,dw     復制一個詞,yw     移動到行頭,shift+^     移動到行尾,shift+$     移動到頁頭,數字1+shift+g     移動到頁尾,shift+g     移動到目標行,數字N+shift+g   ②編輯模式:在一般模式中可以進行刪除、復制、貼上等等的動作,但是卻無法編輯文件內容的! 要等到你按下『i, I, o, O, a, A, r, R』等任何一個字母之後才會進入編輯模式。  註意了!通常在 Linux 中,按下這些按鍵時,在畫面的左下方會出現『INSERT 或 REPLACE 』的字樣,此時才可以進行編輯。而如果要回到一般模式時, 則必須要按下  『Esc』這個按鍵即可退出編輯模式。     i當前光標前     a當前光標後     o當前光標的下一行   ③指令模式:在一般模式當中,輸入『 : / ?』3個中的任何一個按鈕,就可以將光標移動到最底下那一行。在這個模式當中, 可以提供你『搜尋資料』的動作,而讀取、存盤、大量取代字符、離開 vi 、顯示行號,等的動作則是在此模式中達成的!   :q   //quit退出vi編輯器   :w   //write保存修改的內容   :wq  //保存並退出   :q!  //強制退出,當對文本內容作了修改而不想要保存時   :w!  //強制保存,當沒有文本的寫權限時   w   q   ! 感嘆號強制執行   替換   :%s/old字符/new字符/g   /   查找,/被查找詞,n是查找下一個,shift+n是往上查找   ?   查找,?被查找詞,n是查找上一個,shift+n是往下查找 五Linux用戶與用戶組 1.用戶 新增用戶:useradd 用戶名 對用戶設置密碼:passwd 新建用戶名,之後根據提示輸入密碼 用戶存在否:id 用戶名 查看當前用戶:whoami/who am i 切換用戶:su - username名字 切換用戶 刪除用戶:userdel 修改用戶:usermod(講完後面的用戶組知識點後再回來講解) usermod -g 用戶組 用戶名 2.用戶組:每個用戶都有一個用戶組,系統可以對一個用戶組中的所有用戶進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統對用戶組的規定有所不同,如Linux下的用戶屬於與它同名的用戶組,這個用戶組在創建用戶時同時創建。用戶組的管理涉及用戶組的添加、刪除和修改。組的增加、刪除和修改實際上就是對/etc/group文件的更新。 新增組:groupadd 組名 刪除組:groupdel 組名 修改組:groupmod 組名 groupmod -n 新組名 老組名 六.文件與目錄結構 1.目錄結構 技術分享
樹狀目錄結構 /bin:是Binary的縮寫, 這個目錄存放著最經常使用的命令 /boot:這裏存放的是啟動Linux時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連接文件以及鏡像文件,自己的安裝別放這裏 /dev:Device(設備)的縮寫,該目錄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設備,在Linux中訪問設備的方式和訪問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所有的系統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錄。 /home:存放普通用戶的主目錄,在Linux中每個用戶都有一個自己的目錄,一般該目錄名是以用戶的賬號命名的。 /lib:系統開機所需要最基本的動態連接共享庫,其作用類似於Windows裏的DLL文件。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用到這些共享庫。 /lost+found:這個目錄一般情況下是空的,當系統非法關機後,這裏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linux系統會自動識別一些設備,例如U盤、光驅等等,當識別後,linux會把識別的設備掛載到這個目錄下。 /mnt:系統提供該目錄是為了讓用戶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的,我們可以將光驅掛載在/mnt/上,然後進入該目錄就可以查看光驅裏的內容了。 /opt:這是給主機額外安裝軟件所擺放的目錄。比如你安裝一個ORACLE數據庫則就可以放到這個目錄下。默認是空的。 /proc:這個目錄是一個虛擬的目錄,它是系統內存的映射,我們可以通過直接訪問這個目錄來獲取系統信息。 /root:該目錄為系統管理員,也稱作超級權限者的用戶主目錄。 /sbin: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這裏存放的是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系統管理程序。 /selinux:這個目錄是Redhat/CentOS所特有的目錄,Selinux是一個安全機制,類似於windows的防火墻 /srv:service縮寫,該目錄存放一些服務啟動之後需要提取的數據。 /sys: 這是linux2.6內核的一個很大的變化。該目錄下安裝了2.6內核中新出現的一個文件系統 sysfs 。 /tmp:這個目錄是用來存放一些臨時文件的。 /usr: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錄,用戶的很多應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這個目錄下,類似與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錄。 /var:這個目錄中存放著在不斷擴充著的東西,我們習慣將那些經常被修改的目錄放在這個目錄下。包括各種日誌文件。 cd~回到當前用戶的家目錄 cd-回到上一次所在的目錄 2.文件屬性 Linux系統是一種典型的多用戶系統,不同的用戶處於不同的地位,擁有不同的權限。為了保護系統的安全性,Linux系統對不同的用戶訪問同一文件(包括目錄文件)的權限做了不同的規定。在Linux中我們可以使用ll或者ls –l命令來顯示一個文件的屬性以及文件所屬的用戶和組 從左到右的10個字符表示: 以三個為一組,且均為『rwx』 的三個參數的組合。 其中,[ r ]代表可讀(read)、[ w ]代表可寫(write)、[ x ]代表可執行(execute)。 要註意的是,這三個權限的位置不會改變, 如果沒有權限,就會出現減號[ - ]而已。從左至右用0-9這些數字來表示: 第0位確定文件類型, 第1-3位確定屬主(該文件的所有者)擁有該文件的權限。---User 第4-6位確定屬組(所有者的同組用戶)擁有該文件的權限,---Group 第7-9位確定其他用戶擁有該文件的權限 ---Other 技術分享
作用到文件: [ r ]代表可讀(read): 可以讀取,查看 [ w ]代表可寫(write): 可以修改,但是不代表可以刪除該文件,刪除一個文件的前提條件是對該文件所在的目錄有寫權限,才能刪除該文件. [ x ]代表可執行(execute):可以被系統執行 作用到目錄: [ r ]代表可讀(read): 可以讀取,ls查看目錄內容 [ w ]代表可寫(write): 可以修改,目錄內創建+刪除+重命名目錄 [ x ]代表可執行(execute):可以進入該目錄 技術分享 3.文件權限類 chmod 改變文件或者目錄權限 文件: r-查看;w-新增修改;x-執行文件 目錄: r-列出目錄內容;w-在目錄中創建和刪除;x-進入目錄 刪除一個文件的前提條件:該文件所在的目錄有寫權限,你才能刪除該文件。   

linux相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