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SQL語句中exists和in的區別

SQL語句中exists和in的區別

splay 比較 server for target 空值 不存在 依次 第一個

轉自https://www.cnblogs.com/liyasong/p/sql_in_exists.html 和 http://blog.csdn.net/lick4050312/article/details/4476333

表展示

    查詢中涉及到的兩個表,一個user和一個order表,具體表的內容如下:

    user表:

    技術分享

    order表:

    技術分享

in

  一、確定給定的值是否與子查詢或列表中的值相匹配。in在查詢的時候,首先查詢子查詢的表,然後將內表和外表做一個笛卡爾積,然後按照條件進行篩選。所以相對內表比較小的時候,in的速度較快。

  具體sql語句如下:

技術分享
 1 SELECT
 2     *
 3 FROM
 4     `user`
 5 WHERE
 6     `user`.id IN (
 7         SELECT
 8             `order`.user_id
 9         FROM
10             `order`
11     )
技術分享

    這條語句很簡單,通過子查詢查到的user_id 的數據,去匹配user表中的id然後得到結果。該語句執行結果如下:

    技術分享

    它的執行流程是什麽樣子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在數據庫內部,查詢子查詢,執行如下代碼:

        SELECT
            `order`.user_id
        FROM
            `order`

    執行完畢後,得到結果如下:

    技術分享

    此時,將查詢到的結果和原有的user表做一個笛卡爾積,結果如下:

    技術分享

    此時,再根據我們的user.id IN order.user_id的條件,將結果進行篩選(既比較id列和user_id 列的值是否相等,將不相等的刪除)。最後,得到兩條符合條件的數據。     

技術分享

二、select * from A where id in(select id from B)

以上查詢使用了in語句,in()只執行一次,它查出B表中的所有id字段並緩存起來.之後,檢查A表的id是否與B表中的id相等,如果相等則將A表的記錄加入結果集中,直到遍歷完A表的所有記錄. 它的查詢過程類似於以下過程

List resultSet=[]; Array A=(select * from A); Array B=(select id from B);
for(int i=0;i<A.length;i++) { for(int j=0;j<B.length;j++) { if(A[i].id==B[j].id) { resultSet.add(A[i]); break; } } } return resultSet;

可以看出,當B表數據較大時不適合使用in(),因為它會B表數據全部遍歷一次. 如:A表有10000條記錄,B表有1000000條記錄,那麽最多有可能遍歷10000*1000000次,效率很差. 再如:A表有10000條記錄,B表有100條記錄,那麽最多有可能遍歷10000*100次,遍歷次數大大減少,效率大大提升.

結論:in()適合B表比A表數據小的情況

exists

  一、指定一個子查詢,檢測行的存在。遍歷循環外表,然後看外表中的記錄有沒有和內表的數據一樣的。匹配上就將結果放入結果集中。

    具體sql語句如下:

技術分享
 1 SELECT
 2     `user`.*
 3 FROM
 4     `user`
 5 WHERE
 6     EXISTS (
 7         SELECT
 8             `order`.user_id
 9         FROM
10             `order`
11         WHERE
12             `user`.id = `order`.user_id
13     )
技術分享

    這條sql語句的執行結果和上面的in的執行結果是一樣的。

    技術分享

    但是,不一樣的是它們的執行流程完全不一樣:

    使用exists關鍵字進行查詢的時候,首先,我們先查詢的不是子查詢的內容,而是查我們的主查詢的表,也就是說,我們先執行的sql語句是:

     SELECT `user`.* FROM `user`

    得到的結果如下:

    技術分享

    然後,根據表的每一條記錄,執行以下語句,依次去判斷where後面的條件是否成立:

技術分享
EXISTS (
        SELECT
            `order`.user_id
        FROM
            `order`
        WHERE
            `user`.id = `order`.user_id
    )
技術分享

    如果成立則返回true不成立則返回false。如果返回的是true的話,則該行結果保留,如果返回的是false的話,則刪除該行,最後將得到的結果返回。

  二、select a.* from A a where exists(select 1 from B b where a.id=b.id)

以上查詢使用了exists語句,exists()會執行A.length次,它並不緩存exists()結果集,因為exists()結果集的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集中是否有記錄,如果有則返回true,沒有則返回false. 它的查詢過程類似於以下過程

List resultSet=[]; Array A=(select * from A)
for(int i=0;i<A.length;i++) { if(exists(A[i].id) { //執行select 1 from B b where b.id=a.id是否有記錄返回 resultSet.add(A[i]); } } return resultSet;

當B表比A表數據大時適合使用exists(),因為它沒有那麽遍歷操作,只需要再執行一次查詢就行. 如:A表有10000條記錄,B表有1000000條記錄,那麽exists()會執行10000次去判斷A表中的id是否與B表中的id相等. 如:A表有10000條記錄,B表有100000000條記錄,那麽exists()還是執行10000次,因為它只執行A.length次,可見B表數據越多,越適合exists()發揮效果. 再如:A表有10000條記錄,B表有100條記錄,那麽exists()還是執行10000次,還不如使用in()遍歷10000*100次,因為in()是在內存裏遍歷比較,而exists()需要查詢數據庫,我們都知道查詢數據庫所消耗的性能更高,而內存比較很快.

結論:exists()適合B表比A表數據大的情況

當A表數據與B表數據一樣大時,in與exists效率差不多,可任選一個使用.

  區別及應用場景

    in 和 exists的區別: 如果子查詢得出的結果集記錄較少,主查詢中的表較大且又有索引時應該用in, 反之如果外層的主查詢記錄較少,子查詢中的表大,又有索引時使用exists。其實我們區分in和exists主要是造成了驅動順序的改變(這是性能變化的關鍵),如果是exists,那麽以外層表為驅動表,先被訪問,如果是IN,那麽先執行子查詢,所以我們會以驅動表的快速返回為目標,那麽就會考慮到索引及結果集的關系了 ,另外IN時不對NULL進行處理。

    in 是把外表和內表作hash 連接,而exists是對外表作loop循環,每次loop循環再對內表進行查詢。一直以來認為exists比in效率高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not in 和not exists

    如果查詢語句使用了not in 那麽內外表都進行全表掃描,沒有用到索引;而not extsts 的子查詢依然能用到表上的索引。所以無論那個表大,用not exists都比not in要快。

    

  比如在Northwind數據庫中有一個查詢為 SELECT c.CustomerId,CompanyName FROM Customers c WHERE EXISTS( SELECT OrderID FROM Orders o WHERE o.CustomerID=c.CustomerID) 這裏面的EXISTS是如何運作呢?子查詢返回的是OrderId字段,可是外面的查詢要找的是CustomerID和CompanyName字段,這兩個字段肯定不在OrderID裏面啊,這是如何匹配的呢?
EXISTS用於檢查子查詢是否至少會返回一行數據,該子查詢實際上並不返回任何數據,而是返回值True或False EXISTS 指定一個子查詢,檢測 行 的存在。
語法: EXISTS subquery 參數: subquery 是一個受限的 SELECT 語句 (不允許有 COMPUTE 子句和 INTO 關鍵字)。 結果類型: Boolean 如果子查詢包含行,則返回 TRUE ,否則返回 FLASE 。

例表A:TableIn 例表B:TableEx
技術分享 技術分享

(一). 在子查詢中使用 NULL 仍然返回結果集 select * from TableIn where exists(select null) 等同於: select * from TableIn

技術分享

(二). 比較使用 EXISTS 和 IN 的查詢。註意兩個查詢返回相同的結果。 select * from TableIn where exists(select BID from TableEx where BNAME=TableIn.ANAME) select * from TableIn where ANAME in(select BNAME from TableEx)

技術分享

(三). 比較使用 EXISTS 和 = ANY 的查詢。註意兩個查詢返回相同的結果。 select * from TableIn where exists(select BID from TableEx where BNAME=TableIn.ANAME) select * from TableIn where ANAME=ANY(select BNAME from TableEx)

技術分享

NOT EXISTS 的作用與 EXISTS 正好相反。如果子查詢沒有返回行,則滿足了 NOT EXISTS 中的 WHERE 子句。
結論: EXISTS(包括 NOT EXISTS )子句的返回值是一個BOOL值。 EXISTS內部有一個子查詢語句(SELECT ... FROM...), 我將其稱為EXIST的內查詢語句。其內查詢語句返回一個結果集。 EXISTS子句根據其內查詢語句的結果集空或者非空,返回一個布爾值。
一種通俗的可以理解為:將外查詢表的每一行,代入內查詢作為檢驗,如果內查詢返回的結果取非空值,則EXISTS子句返回TRUE,這一行行可作為外查詢的結果行,否則不能作為結果。
分析器會先看語句的第一個詞,當它發現第一個詞是SELECT關鍵字的時候,它會跳到FROM關鍵字,然後通過FROM關鍵字找到表名並把表裝入內存。接著是找WHERE關鍵字,如果找不到則返回到SELECT找字段解析,如果找到WHERE,則分析其中的條件,完成後再回到SELECT分析字段。最後形成一張我們要的虛表。 WHERE關鍵字後面的是條件表達式。條件表達式計算完成後,會有一個返回值,即非0或0,非0即為真(true),0即為假(false)。同理WHERE後面的條件也有一個返回值,真或假,來確定接下來執不執行SELECT。 分析器先找到關鍵字SELECT,然後跳到FROM關鍵字將STUDENT表導入內存,並通過指針找到第一條記錄,接著找到WHERE關鍵字計算它的條件表達式,如果為真那麽把這條記錄裝到一個虛表當中,指針再指向下一條記錄。如果為假那麽指針直接指向下一條記錄,而不進行其它操作。一直檢索完整個表,並把檢索出來的虛擬表返回給用戶。EXISTS是條件表達式的一部分,它也有一個返回值(true或false)。
在插入記錄前,需要檢查這條記錄是否已經存在,只有當記錄不存在時才執行插入操作,可以通過使用 EXISTS 條件句防止插入重復記錄。 INSERT INTO TableIn (ANAME,ASEX) SELECT top 1 ‘張三‘, ‘男‘ FROM TableIn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TableIn where TableIn.AID = 7)
EXISTS與IN的使用效率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采用exists要比in效率高,因為IN不走索引,但要看實際情況具體使用: IN適合於外表大而內表小的情況;EXISTS適合於外表小而內表大的情況。

閱讀全文

SQL語句中exists和in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