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vue模擬後臺數據,請求本地數據的配置(舊版本dev-server.js,新版本webpack.dev.conf.js)

vue模擬後臺數據,請求本地數據的配置(舊版本dev-server.js,新版本webpack.dev.conf.js)

ges 根目錄 ddl json nbsp vue-cli 數據訪問 接口 logs

最近學習一個vue-cli的項目,需要與後臺進行數據交互,這裏使用本地json數據來模仿後臺數據交互流程。然而發現build文件夾下沒有dev-server.js文件了,因為新版本的vue-webpack-template 中已經去掉了dev-server.js,取而代之的是webpack.dev.conf.js文件,所以可以在webpack.dev.conf.js裏配置本地訪問。

對比舊版本的build文件夾,新版本的build下少了dev-server.js和dev-client.js

舊版本

技術分享圖片

新版本

技術分享圖片

新版本配置webpack.dev.conf.js進行本地數據訪問,在const portfinder = require(‘portfinder’)後添加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創建express應用程序
var appData = require(‘../data.json‘)//加載本地數據文件
var seller = appData.seller//獲取對應的本地數據
var goods = appData.goods
var ratings = appData.ratings
var apiRoutes = express.Router()  // 獲取一個 express 的路由實例
app.use(‘/api‘, apiRoutes)

其中,app.use是express“調用中間件的方法”。所謂“中間件(middleware),就是處理HTTP請求的函數,用來完成各種特定的任務,比如檢查用戶是否登錄、分析數據、以及其他在需要最終將數據發送給用戶之前完成的任務。”。這是阮一峰文章的原話。

簡而言之,app.use() 裏面使用的參數,主要是函數。但這個使用,並不是函數調用,而是使能的意思。當用戶在瀏覽器發出請求的時候,這部分函數才會啟用,進行過濾、處理。

然後在下面找到devServer,在裏面添加

before(app) {
  app.get(‘/api/seller‘, (req, res) => {
    res.json({
      errno: 0,
      data: seller
    })//接口返回json數據,上面配置的數據seller就賦值給data請求後調用
  }),
  app.get(‘/api/goods‘, (req, res) => {
    res.json({
      errno: 
0, data: goods }) }), app.get(‘/api/ratings‘, (req, res) => { res.json({ errno: 0, data: ratings }) }) }

本地data.json數據放在根目錄下與index.js同級,重行執行npm run dev,輸入 localhost:8080/api/seller,結果如下:

技術分享圖片

已經請求到了本地數據

vue模擬後臺數據,請求本地數據的配置(舊版本dev-server.js,新版本webpack.dev.conf.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