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一篇文章 讓我對新京報有點失望

一篇文章 讓我對新京報有點失望

新京報

技術分享圖片

寫在前面:做新聞的人都知道,寫報道還是不要有立場的好,一旦有了,便容易招致非議,尤其是涉及企業的報道。

一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機票直銷平臺必去科技的倒閉,究竟會有怎樣的影響?新京報新媒體公眾號“每日旅遊新聞”似乎給了一個答案,但是這個答案,給的奇怪,讓人失望。即雖然美團點評投資過必去,但必去的倒閉,對美團點評的發展並沒有什麽影響,且,通過美團提供的數據和美團高層的多次對外表態,每日旅遊新聞的一篇名為“美團點評投資的必去倒了,那美團的機票業務咋樣了”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美團旅行或將成為在線旅遊重要一極。

其實,這樣的結論並無大礙,但權威媒體專門去寫,就有意味深長的“澄清”之嫌。那麽,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邏輯?不妨我們從事實中找一下答案。

美團的必去倒了

首先,美團點評是一家要做大平臺的企業,酒旅是美團點評近幾年才開始正式發力的領域,但並非美團點評的核心業態。2015年7月份,美團點評宣布設立酒店旅遊事業群,並於當年8月收購貓途鷹旗下的酷訊,9月,有相關報道指出,美團開始上線機票業務,12月,有報道點出,美團點評在機票領域的布局或挑戰攜程地位。2016年6月,在航司與攜程、去哪兒、飛豬等OTA平臺進行提直降代的“施咒”之際,美團點評宣布領投機票直銷平臺必去科技的A輪融資,整體A輪融資為數千萬,但美團點評投了多少並未公布。不過,這一投資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好,認為此舉是美團點評發力機票領域的聰明之舉。

在當時多家媒體統一使用的素材中,美團點評和必去科技均可通過這一投資滿足各自的需求。即美團點評通過必去與航空公司搭上線。美團點評酒店旅遊事業群總裁陳亮這樣說道,非常期待和必去的此次合作,非常期待通過必去為各航空公司提供最佳的線上銷售渠道。而對於必去來說,美團點評的大平臺流量則是必去科技所需要的。必去科技的董事長馬國華就指出,新美大的平臺,既有客源地,又有目的地。消費者可以通過新美大一站式獲取和出行度假相關的吃、住、行、遊的信息,並直接進行在線交易。

不過,此後的美團點評一直關註酒店領域,公布了諸多倍受質疑的數據,但機票領域並沒有較高的關註度。直到今年前不久,美團點評公布了機票交易數據。數據顯示,今年美團旅行的機票交易數據比去年增長328%,機票支付量同比去年增長超過340%。目前,美團旅行的境外航線已經超過10萬條,用戶可以在美團、大眾點評和美團旅行App預定超過400家國家航空公司的機票平臺。此外,美團點評此前還公布,美團點評2016年全年機票銷售200萬張。今年的這組數據是美團公布的,也是“每日旅遊新聞”在一篇名為“美團點評投資的必去倒了,那美團的機票業務咋樣了?”的文章所撰寫的內容。表面上看,這一數據十分有力地證明了美團點評在機票領域取得的“矚目”成就。但身邊多位朋友表示,誰會想起去美團點評買機票?且數據只給了與往年的對比,基數究竟是什麽並沒有提及,尤其是對於美團這樣剛進入旅遊行業不久的新人,基數尤為重要,那麽,一組成長數據就能說明美團點評的實力嗎?

那麽,必去和美團點評究竟是什麽關系,讓“每日旅遊新聞”專門撰稿闡述必去的倒閉於美團點評沒有什麽影響?

新京報撰文澄清

“每日旅遊新聞”在文章中提到,美團點評參與了必去的A輪融資,對如今的美團旅行有著重要作用。那麽,這樣的關系足以說明必去的倒閉或許會對美團點評產生影響嗎?據筆者觀察,“每日旅遊新聞”甚少專門針對一家企業進行報道,此次為何會因為必去的倒閉去闡述對美團影響不大呢?奇怪。

實際上,必去之於美團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可以在美團點評宣布參與必去A輪融資的公關稿中可見一般,還可在必去的架構中窺見一二。筆者曾經關註過必去科技,就在今年8月,筆者查閱必去科技的相關信息發現,美團點評贏通過酷訊深度參與必去科技。當時信息顯示,北京酷訊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持有酷訊20%的股權,馬國華持有50%,而在必去科技5人組的主要人員中,其中有兩名都是美團點評的人,美團點評的陳亮是必去科技的董事,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陳少暉是必去科技監視。如今在必去科技的工商信息中,已經找不到美團的痕跡,甚至連酷訊的信息都已不見。這說明,至少是在8月至今的4個月中,必去科技發生了重大改變,美團點評已經撤出必去。

不過,這兩點用來證明美團點評與必去有較深淵源的重點,都未出現在“每日旅遊新聞”中。難道記者僅以投資及業內專家分析,就能推斷美團點評與必去科技關系頗深?若不是關系頗深,“每日旅遊新聞”又何必專門撰文闡述必去倒閉對美團影響力小?奇怪。

更為奇怪的是,必去的倒閉之於美團點評究竟有多大影響,最為重要的難道不應該是美團點評從投資必去科技到必去科技倒閉,是否從必去科技身上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但這一問題,每日旅遊新聞並沒有重點討論,甚至可以說回避了這一問題。實際上,筆者也並未看到美團點評有公布一些與必去科技融合的消息,是拿到了人才還是技術?必去的加盟是否讓美團點評實現了最初陳亮希望實現的目標?即通過必去科技為各航空公司提供最佳的線上銷售渠道。一向愛高調的美團點評為何在此時失聲了?不過,今年11月,美團點評還專門公布了該公司的機票數據,主要是表揚了一下2016年11月收購的深圳航路,在美團點評2017年國際機票總航段量中,深圳航路的貢獻占比20%。同時還順帶誇了一下酷訊。

立場明顯讓人失望

關於必去的內容,我未看到,不過也不至於說美團點評從必去科技身上什麽也沒有拿到。但是,必去在美團點評投資一年多之後倒閉,至少不是美團點評在投資之初願意看到的,至少說明美團點評在未來的日子裏,無法持續地從必去科技這張牌中獲取更多的好處。這筆一年前的生意究竟是否劃算,筆者沒辦法下定論,但權威媒體專門撰文說明必去科技的倒閉對美團點評的影響很少,就有點滑稽了。何況,這種消息也並非行業熱點。

更讓人奇怪的是,此文是圍繞美團點評投資的必去倒閉對美團究竟有什麽影響,但文章近乎四分之一的部分誇了美團點評一通。該部分標題為“美團點評或將成為在線旅遊重要一極”,先不說美團點評是不是重要一極,文章的論點主要來自於:1、美團點評的高管層多次表態美團點評整體盈虧平衡,除外賣外,包括美團點評酒旅業務在內的其他業務基本實現盈利。這個意思是,美團點評的酒旅業務也實現了盈利。了解旅遊行業的人都知道,美團點評從旅遊異軍崛起是因為酒店團購,數量很高,但並不是按照酒店間夜量來算的,而是鐘點房的模式。而在在線旅遊聲勢浩大數年價格戰中,美團點評並沒有出現,參與此戰役的攜程、途牛、同程、去哪兒網、藝龍甚至是芒果網,如今真正能實現盈利的恐怕只有攜程,途牛最新一季度的財報剛剛宣布盈利,就被媒體指出財報粉飾。美團點評酒旅業務實現盈利,這事兒真的靠譜嗎?反正沒有上市,無據可查,但稍有常識的行業記者,應該有一定的判斷力,而非別人說什麽記者就寫什麽。

2、甚至文章還直言“雖然可以獲得的數據較少,但結合美團旅行之前公布的機票等業務增長數據,可以看出,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美團點評的旅行業務正在以超快的速度趕超在線旅遊其他企業。”試問,誇企業有必要這麽露骨嗎?請問,超快的速度究竟是怎樣的速度?如何證明?其他企業又是哪家?難道是美團點評自己公布那些多次受到質疑的數據?之後,文章還通過兩位專家的分析對此進行佐證,但均為分析,並無重要事實依據的體現。

文章從美團點評投資的必去科技倒閉這一事實,最後竟然畫風一轉,開始對美團點評進行無證據式誇獎,難道讀者看不出這是一篇有預謀的洗稿嗎?筆者從事媒體行業多年,最討厭的就是媒體把讀者當傻子。有業內人士就向筆者直言,這是新京報為美團點評發布的洗稿。“洗稿”的罪名究竟是否成立,筆者無法給出最終結論,但從文章來看,不免讓人生疑。

有人說,新京報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因為戴自更走了。筆者不知道此事與新京報高層人士變動是否有關系,是否上層變了,下層就亂了,但,的確這篇稿子有點讓人失望了。

註:其實,必去科技並非筆者想要動筆寫的一家企業,僅僅是作為對美團點評的了解和持續關註,知曉它於美團點評的一些關系,新京報也並非筆者最為關註的媒體,但新京報的這樣一篇文章出現,讓筆者實在想要借筆澄清,事實實非如此。稿子,還是不要這樣寫的好,尤其對於傳統媒體來說,畢竟那一點傲氣已經所剩無幾。(Eric/文)


一篇文章 讓我對新京報有點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