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感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感

而是 markdown 多少 主動 sub 出現 小學 當我 知識

一篇讀後感

  讀這本書的時候,突然感覺自己回到了小學,臺上的老師在黑板上教著學生們如何寫字,不厭其煩地講著那些規則,一筆一畫,下面的學生照貓畫虎,但也算認真。那本書呢?《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是一本低門檻的書,直白是它的特點,它在讀者的面前是以一種教導者的身份。本書的名字是不足以概括本書涉獵的內容的,但怎麽去讀一本書的確是本書討論的核心內容。
  這本書將讀書的層次分成四層: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針對這些層次,大部分時間在強調一些對應的規則並解釋這些規則,但是遠遠不止這些。
  一些人將閱讀作為娛樂,一些人將閱讀作為獲取資訊的途徑,而一些人將閱讀作為提升自己理解力的方法,本書主要是為第三種人寫的。一個追尋理解力的閱讀應該是一種自我訓練的過程,而主動則是前提,當我們遇到一本我們想深刻理解

的一本書的時候,我們該怎麽做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想到了費曼技巧)。而本書事無巨細地講述了進行三個步驟的具體方法,此時,我們應該將閱讀作為一種腦力運動。
  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將一本書的骨架抽出來(那麽這些骨架都是我們自己的了),那麽分析閱讀就是讓這個骨架變得豐滿(這是一個將知識從書本“搬”到我們腦子裏的過程),可以看出分析閱讀是以檢視閱讀為前提的,最後我們才可以說,這本書是我們的了。人們常說,讀書是先將書讀厚,再讀薄,為什麽會讀薄呢?那是因為我們的理解力增加了,原來的那大部分困擾我們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書自然就被我們讀薄了。
  受教是一種美德
  無論是在閱讀一本書還是學習某個知識時,想象和理性是追求理解的必要條件。而一個真正想學習到知識的人,理性
是根本,理性的人則會越來越理性(後面還有一句)。
  評論的目的。我們的目的可以看作是功利性的,因為這應該是我們從一本書中學習的最後一個步驟。這是對我們獲得的知識的一種檢驗,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對作者的回饋,一個深刻的評論是對作者的尊重。
  評論的資格。這本書提了很多方面,我的理解就是一點:一個理性的讀者才有資格評論。有趣的是,在這本書的豆瓣書評下有著很多其它的評論,讀完這本書後,可以看著別人的評論驗證一下。
  並不是對任何書的閱讀都應該被當作腦力運動,只有極少數的書(一般是論說性作品),再找出我們感興趣的書(什麽是我們感興趣的書呢?當我們讀這些書時,不抗拒問題的出現,我們反而去挖掘更多的問題),最終才值得被我們用上分析閱讀的技巧。
  閱讀的目的。為什麽我們需要閱讀,這個問題幾乎和為什麽我們需要學習一樣。讀一本書,不僅僅是為了學到這本書中的特定的知識,而是要盡可能的去完善自己,一本再好的書也只是手段,我們自己才是目的。本書中在 第二十一章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 探討了這個問題。心智就和肌肉一樣,如果不常用就會萎縮,而閱讀和思考會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
  讀一本書,有多少人會真正在意自己從一本書中學到了什麽,還是僅僅滿足於自己終於讀完了一本書呢?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