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

(轉)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

多個 網站集群架構 設備名 不可 primary lvm 創建文件系統 alt 再次

2.3.2 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1)

原文:http://book.51cto.com/art/201701/527364.htm

《跟老男孩學Linux運維:Web集群實戰》本書針對中小規模網站集群的搭建、部署、優化進行了詳細講解,全書可分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講的是Linux相關的基礎且重要的知識,第二部分針對當下流行的Web環境架構(LNMP)的搭建及企業級Web優化等進行了講解,第三部分講的是Web集群後端的數據存儲和Web集群前端的負載均衡高可用。本節為大家介紹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

作者:老男孩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01-07 11:29
收藏 分享


2.3.2 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1)

1.選擇系統安裝磁盤空間類型

經過上一節的步驟後,會進入如圖2-15所示的磁盤分區方式選擇界面。

技術分享圖片

CentOS 6.6磁盤有如下五種分區方式。

Use All Space:刪除當前磁盤內的所有分區,包括其他系統創建的分區。

Replace Existing Linux System(s):刪除當前磁盤內的所有Linux分區,而不刪除其他系統創建的分區,這是默認的選項。

Shrink Current System:利用(擠壓)分區上存在的所有空閑空間,創建系統默認的分區布局。

Use Free Space:使用未使用的分區空間。

Create Custom Layout:自定義分區方式。

這裏選擇最後一種分區分式“Create Custom Layout”,即由管理員自行定制分區,因為它更靈活。然後單擊界面右下角的“Next”繼續。

2.選擇“Create Custom Layout”自定義磁盤分區

選擇“Create Custom Layout”後進入的界面如圖2-16所示,可以看到磁盤總空間為8189MB,磁盤設備名為sda,剩余空間8189MB,說明還沒有進行分區,磁盤的模式為VMware,表示是使用VMware虛擬機進行安裝的。

提示: 圖2-16所示的界面(自定義的分區布局界面)下面有一排按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按鈕來執行添加或刪除分區等操作。其中Create表示新建分區,Edit表示編輯修改分區,Delete表示刪除分區。具體作用讀者可自行嘗試。

技術分享圖片

3.按企業生產標準定制磁盤分區

根據圖2-16可知,當前的計算機只有一塊磁盤,設備名為sda(如果有多塊盤,會顯示sda、sdb、sdc等)。選中磁盤sda下的“free 8189”這一行,如圖2-16所示,然後單擊界面右下角的第一個按鈕“Create”,開始創建磁盤分區,進入如圖2-17所示的界面。

在圖2-17中,默認的選項為“Standard Partition”,意思是創建標準分區,也是我們要選擇的項。其他的例如“RAID Partition”的意思是RAID(磁盤冗余陣列)分區。在企業中RAID功能一般是通過物理硬件來完成的,硬件RAID卡的效率更高,操作系統的RAID功能性能差,冗余也受限於操作系統,因此企業很少用。而LVM的意思是邏輯卷管理,它可以對設置好的分區大小進行動態調整,其前提是所有的分區格式都需要事先做成LVM格式,即分區標號為8e。企業環境的分區一般都是按需求事先規劃好的,極少有後續調整的需求,且LVM的性能與標準分區及硬件RAID卡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不建議選擇LVM和操作系統軟RAID功能分區。

選擇創建標準分區(Standard Partition)後,單擊界面右下角的“Create”按鈕,得到如圖2-18所示的界面。

技術分享圖片

Linux系統磁盤分區知識簡介

在分區之前,需要先簡單介紹一下磁盤分區相關知識,便於大家更好地理解學習。

1)磁盤在使用前一般要先分區。

2)磁盤分區有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之分。一塊磁盤最多可以有4個主分區,其中一個主分區的位置可以用一個擴展分區替換,在這個擴展分區內可以劃分多個邏輯分區。

3)如果規劃的分區數量超過4個,則分區組合為3primary+1extend或2p+1e或1p+1e。

4)一塊磁盤最多只能有一個擴展分區,擴展分區不能直接使用,必須在擴展分區上劃分邏輯分區,然後格式化(創建文件系統),之後才能存取數據或安裝系統。

磁盤分區命名及編號方式

(1)以設備名命名

在Linux系統中,磁盤設備對應於系統中的特殊文件,這些特殊文件放在“/dev”目錄中,不同的設備對應的設備名稱如下:

系統的第一塊IDE接口的硬盤稱為/dev/hda。

系統的第二塊IDE接口的硬盤稱為/dev/hdb。

系統的第一塊SCSI接口的硬盤稱為/dev/sda。

系統的第二塊SCSI接口的硬盤稱為/dev/sdb。

(2)使用數字編號

為了表示不同的分區,通常會用數字進行編號,比如:

系統的第一塊IDE接口硬盤的第1個分區稱為/dev/hda1。

系統的第一塊IDE接口硬盤的第5個分區稱為/dev/hda5。

系統的第二塊SCSI接口硬盤的第1個分區稱為/dev/sdb1。

系統的第二塊SCSI接口硬盤的第5個分區稱為/dev/sdb5。

需要註意的是,在對分區編號時,數字1~4只能留給主分區或擴展分區使用,邏輯分區(在擴展分區基礎上建立)編號只能從5開始。

在對Linux系統設置了分區之後,還要在分區上創建文件系統才能安裝系統,這個在安裝時由系統自行完成創建。

2.3.2 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2)

《跟老男孩學Linux運維:Web集群實戰》本書針對中小規模網站集群的搭建、部署、優化進行了詳細講解,全書可分為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講的是Linux相關的基礎且重要的知識,第二部分針對當下流行的Web環境架構(LNMP)的搭建及企業級Web優化等進行了講解,第三部分講的是Web集群後端的數據存儲和Web集群前端的負載均衡高可用。本節為大家介紹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

作者:老男孩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01-07 12:27
收藏 分享


2.3.2 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2)

Linux系統對分區的基本要求

1)最少要有一個根(/)分區,用來存放系統文件及程序。其大小至少在5GB以上。

2)要有一個swap(交換)分區,它的作用相當於Windows裏的虛擬內存,swap分區的大小一般為物理內存容量的1.5倍(內存<8GB)。但當系統物理內存大於8GB時,則swap分區配置8~16GB即可,太大無用,浪費磁盤空間。swap分區不是必需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應該設置,個別企業的數據庫應用場景不分swap。

3)/boot分區,這是Linux系統的引導分區,用於存放系統引導文件,如Linux內核等。所有文件的總大小一般只有幾十MB,並且以後也不會增大太多。因此,該分區可以設置為100~200MB,這個分區也不是必需的。

企業生產場景中Linux系統的分區方案

常規的分區方案如下。

方案1:針對網站集群架構中的某個節點服務器分區,該服務器上的數據有多份(其他節點也有)且數據不太重要,建議的分區方案如下。

/boot:設置為100~200MB。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或等於8GB時,配置為8~16GB即可。

/:剩余硬盤空間大小(/usr、/home、/var等分區和“/”共用一個分區,這相當於在Windows系統中只有一個C盤,所有數據和系統文件都放在一起)。

方案2:針對數據庫及存儲角色的服務器分區,該服務器的業務有大量重要的數據,建議分區方案如下。

/boot:設置為100~200MB。

/:大小設置為50~200GB,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等的業務數據不放在這裏。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或等於8GB時,配置為8~16GB即可。

/data:剩余硬盤空間大小,放數據庫及存儲服務等重要數據。當然,data的名稱也可以換成別的名字。

本方案其實就是把重要數據單獨分區,便於備份和管理。

方案3:針對大網站或門戶級別企業的服務器進行分區。

/boot:大小設置為100MB。

swap:物理內存的1.5倍,當內存大於或等於8GB時,配置為8~16GB即可。

/:大小設置為50~200GB,只存放系統相關文件,網站等的業務數據不存放在這裏。

剩余的磁盤空間保留,不再進行分區,將來分配給不同的使用部門,由他們自己根據需求再分!

此種分區方案更靈活,比較適合業務線比較多、需求不確定的大企業使用。

對於分區,有網友還給出了如下方案:

/boot、swap、/、/usr、/home、/var

這種分區方案是典型的沒有主見的分區方式,有太多的額外分區(/usr、/home、/var),有沒有必要且不說,管理起來也很麻煩,這與一個家庭就2~3口人,買了100平方的房子,非要隔成幾個房間同一道理,老男孩極不推薦這樣的分區方案。

如果說怕某個分區滿了會影響系統運行,這樣的分區想法是錯的。第一,硬盤空間是固定的,分區多了,比只分一個區肯定更容易滿;第二,在企業應用裏,業務不可用和服務器宕機的危害幾乎差不多,因此,分區少一些,然後對所有分區進行監控報警是目前多數規範企業的選擇。

本文采用常規的服務器分區方案,即分為/boot、swap、/三個分區,註意分區的先後順序。

關於磁盤分區就介紹這麽多。下面繼續介紹安裝系統的操作。

1)創建第一個分區,/boot分區

在“Add Partition”(添加分區)的界面中(如圖2-18所示),需要分別手工輸入分區掛載點目錄、選定文件系統類型、對哪個磁盤操作(如果服務器有多個磁盤則要特別註意),以及指定創建的分區大小。操作完成後的界面如圖2-19所示。之後單擊“OK”繼續。

技術分享圖片

界面選項說明如下。

1)Mount Point的意思是掛載點,這是Linux下訪問磁盤分區的入口,即如果要往/boot分區(/dev/sda1)寫入數據,就必須通過/boot入口來寫入,這一點與Windows是不同的。

2)File System Type的意思是文件系統類型,就像Windows的fat32/ntfs一樣,磁盤分區只有在設置了文件系統類型格式化並掛載上掛載點後,分區才能存放數據。目前有如下一些文件系統類型。

ext2/ext3/ext4:適合Linux的文件系統類型。由於ext3文件系統多了日誌記錄功能,因此系統恢復起來會更快速,ext4是ext3的升級,效率更加高,因此建議使用默認的ext4類型,而不要使用ext2/ext3。

physical volume(LVM):一種彈性調整文件系統大小的機制,可以讓文件系統變大或變小,而不改變原有文件數據的內容,功能不錯,但性能會下降。

software RAID:利用Linux系統的特性,用軟件仿真出磁盤陣列的功能。

swap:內存交換空間。由於swap並不會使用到目錄樹的掛載,因此用swap就不需要指定掛載點。

vfat:同時被Linux與Windows所支持的文件系統類型。如果主機硬盤上同時存在Windows與Linux兩種操作系統,有數據交換需求,可以使用該文件系統。

xfs:一個文件系統類型,在CentOS 7中將被作為默認的文件系統類型而替換ext4。

3)Force to be a primary partition的意思是強制主分區,是可選項。由於所有的分區未過4個,因此可勾選該項。

創建/boot分區後的結果如圖2-20所示。

技術分享圖片

2)創建swap交換分區

在圖2-20中,選中磁盤sda下面的“free 7991”這一行,然後單擊右下角第一個按鈕“Create”,再次進入“Add Partition”操作界面,創建swap交換分區,同創建/boot分區一樣,swap分區的設置也比較簡單,整個配置內容和過程如圖2-21和圖2-22所示。

技術分享圖片

swap分區配置說明:

1)swap分區不配置Mount Point掛載點,swap不需要人為訪問,交給系統自動處理。

2)swap分區的大小一般為物理內存容量的1.5倍(內存<8GB)。但當系統物理內存大於8GB時,swap分區配置8~16GB即可,太大無用,還浪費磁盤空間。

3)如果是學習環境,為了節省空間,swap設置得小一點也沒有問題。

創建swap分區後的結果如圖2-23所示。

有關交換分區swap的說明:

Linux系統分區時,常規的分區方案為/、/boot、swap,其中swap不是掛載點(/、/boot都是掛載點),而是分區類型,類似ext4的一個文件系統,如果在掛載點輸入框處輸入“/swap”創建swap分區就錯了。

技術分享圖片

(轉)磁盤分區類型選擇與磁盤分區配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