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網絡基礎1

網絡基礎1

動態路由 成本 技術 七層 class 主機 .html 沒有 process

網絡基礎知識

DKing~共享

網絡主要是指以太網絡,以太網(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施樂)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局域網規範,是當今現有局域網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準。

1.1 網絡體系和作用

主要涉及到的領域有路由交換、安全、無線、語音、存儲網絡、運營商網絡、數據中心網絡等多個方面,運維領域主要有兩方面難點:網絡配置和網絡原理概念;數據庫服務和數據庫配置與數據語句,網絡主要是在不同的主機之間,實現數據之間的傳輸通訊

1.2 如何實現數據通訊?

1.2.1 傳輸介質(網線、光纖、wifi、藍牙)

1.2.2 通訊的主機上要有網卡硬件設備

1.

利用網卡將二進制數字信息轉換為相應高低電壓,進行傳輸發送, 調制過程

2. 利用網卡將高低電壓轉換為相應的二進制數,最終識別出傳輸的數據信息 解調過程

3. 網絡屬性信息裏面:網卡速率 100Mbps==每秒中傳輸100Mbit1bit==1信號 1 0

4. 網絡傳輸的數據單位稱為bit==b 1b==1/8B

5. 文件存儲的數據單位稱為byte==B 1B==8bit

6. PS(備註):網絡中數據傳輸過程,是有去必有回的

1.2.3 影響網絡傳輸效率因素

1. 發送方的網卡速率

2. 接收方的網卡速率

3. 傳輸介質的傳輸速率

1.3 交換機

1. 實現多臺主機之間進行通訊

2. 交換機采用廣播方式進行通訊

3. 在交換網路中,需要給每臺主機一個身份標識信息,便於在交換網絡中,彼此互相通訊

4. 這個身份標識信息稱為mac地址,並且mac地址全球唯一,又稱mac地址為物理地址

5. mac地址采用十六進制表示

6. 在一個交換機的端口上所連接的所有終端設備,均在一個網段上,稱為一個廣播域

7. 並且一個網段都會有一個統一的網絡標識,會產生廣播消耗設備CPU資源

8.

交換機可以隔離沖突域,每個端口就是一個沖突域

9. 終端用戶的設備接入

10. 基本的安全功能

11. 廣播域的隔離(vlan

1.3.1 廣播風暴

1. 在一個交換網絡中,當發送的廣播包過多時會影響網絡主機的性能,造成這種問題即廣播風暴

廣播風暴只會影響到一個交換網絡區域,不會跨區域產生影響

2. 解決思路:將一臺交換機中的主機,劃分到兩臺交換機設備上,減少廣播風暴的波及範圍,或劃分vlan以減少廣播風暴;或用路由器隔離廣播風暴

1.4 路由器

1. 實現不同局域網之間主機設備通訊,實現不同網段之間主機通訊

2. 可以隔離廣播風暴,路由器進行數據通訊時,只識別IP地址,不識別mac地址

3. 路由器轉發數據信息時,需要查看路由表,路由表中只記錄網段信息,不記錄識別主機信息

4. 路由表中如果沒有所要去往的目標主機網段信息,就會提示傳輸不可達

5. 只要和外網主機通訊,都必須經過的一個接口,稱為網關接口

6. IP地址=網絡地址+主機地址

7. # route -n 查看centos系統路由信息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10.0.0.0 0.0.0.0 255.255.255.0 U 0 0 0 eth0

169.254.0.0 0.0.0.0 255.255.0.0 U 1002 0 0 eth0

0.0.0.0 10.0.0.2 0.0.0.0 UG 0 0 0 eth0

8. 多個路由器互聯,路由表信息實現統一一致的過程稱為路由表收斂,實現路由器收斂的方式稱為路由協議(靜態路由協議、動態路由協議),通過路由協議(RIPOSFPBGP),實現路由表信息相互告知

9. 靜態路由協議:需要手動的指明要到達的目標網絡,是通過路由器對應接口連接路由器的到達

10. 動態路由協議:采用類似廣播的方式,每臺路由器都告知其他相連的路由器

路由表的產生

課程視頻推薦:

==========================

01. CCNA網絡技術學習視頻網站鏈接

http://ccietea.com/ 可能無法打開鏈接地址了!

http://bbs.spoto.net/

CCNA視頻合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3537101012vaf.html

CCNP視頻合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3537101015d2z.html

02. 網絡層次協議圖與相關包分析說明網站鏈接(選擇下載中心下載)

http://www.colasoft.com.cn/

1.5 網絡層次結構說明


核心層:實現骨幹網絡之間的優化傳輸,骨幹層設計任務的重點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傳輸性

匯聚層:是樓群或小區的信息匯聚點,是連接接入層和核心層的網絡設備,為接入層提供數據的匯聚、傳輸、管理、分發處理

接入層:通常指網絡中直接面向用戶連接或訪問的部分,目的是允許終端用戶連接到網絡,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


局域網:本地私有的一個網絡範圍,如果規模較大的局域網,也會成為一個園區網

城域網:如果網絡的覆蓋面積達到了一個城市,可以稱為城域網

廣域網:如果覆蓋面積達到了全國或者全球,就稱為廣域網,全球最大的廣域網就是Internet和互聯網

1.6 OSI網絡模型概念

1. OSI的概念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由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定義的,是個靈活/穩健/可互操作的模型

2. OSI模型目的

規範不同系統的互聯標準,使兩個不同系統能夠通信

3. OSI七層模型:由下到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層次

說明

功能/協議

應用層

應用程序及接口

提供應用程序的接口相當於開發好的軟件FTP/telnet/http/pop3

表示層

對數據進行轉換、加密和壓縮

將上層的數據進行轉換和編譯壓縮標準的文件,如jpg/gif/ascii碼等

會話層

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


傳輸層

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報文傳輸和差錯控制

TCP/UDP 建立可靠和非可靠連接

將上層的數據進行分段處理

網絡層

將分組從源端傳送到目的端;提供網絡互聯

實質上就是提供路由尋址(IP協議)

將上層分段的數據進行打包

數據鏈路層

將分組數據封裝成幀;提供節點到節點方式的傳輸

幀就是本地局域網中傳輸數據的一個單元,負責在局域網內部的點對點的尋址

物理層

在媒體上傳輸比特;提供機械的和電氣的規約

就是底層的鏈路介質的規範

技術分享圖片


網絡基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