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由閱讀源碼想到 | 下篇

由閱讀源碼想到 | 下篇

dos 處的 宣傳 一個 學習 個數 事業 fmt 內心

技術分享圖片

本文承接上篇:《由閱讀源碼想到》。

那為何你在數學上又有如此的勇氣和魄力,去閱讀那些一天甚至幾天只能進展一頁的大部頭呢?我想,這倒不是因為它是數學,而是年少時的浪漫情懷,以及更本質的:競爭中的優越感。

對於青年時期的自我來說,艱苦本身是值得期許或者追求的事情(類似於“為賦新詞強說愁”)。你不會因為你處境的艱苦而垂頭喪氣、痛苦不已。相反,你期待這份艱苦,期待這份眾人的不理解,因為似乎唯有這樣,你才感覺你離那些傳說中的人物更近些。艱苦本身似乎是在告訴你:“不是說天降大任要先苦其心誌麽,你看我現在多辛苦啊,看來大任必然是我的了。”你會因為顛倒的充分必要條件而讓自己對艱苦期待不已。

回憶起來,就連自己最開始做數學的理由,也並不怎麽高尚。雖然無數次地告訴自己,我是像那些偉大的數學大師一般,被數學的內在趣味和魅力所吸引,在上天的引領下走上了這條光輝的道路。可真相是,我是因為小孩子的虛榮心和在群體中的榮譽感而走上了這條路。

讀書時,周圍不斷地在向你發聲,不斷重復地灌輸一個觀點:數學是困難的,數學是科學的皇後因而是一切理科的前提,學好數學才可以學好後門的物理和化學。與此同時,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也頗有偏見(雖然現在想來,這也可以看作是份善意的偏見)。班裏最受老師寵溺掛在嘴邊表揚的,永遠是那群站在數學之巔的同學,似乎其它成績和優勢都無法與之媲美。

於是,普通到不能再不同的我,自然而然地成了環境的產物:成為一個數學的愛好者。而實際目的是,成為老師終日誇獎的學生,成為班裏有優越感的學生,得到周圍同學羨慕的眼光。於是,披著愛好數學的外衣,我開始花大力氣去研究數學、鉆研數學,將與它相關的所有東西都拿來閱讀和學習。

在這條路上,或許是花費足夠巨大,以至於當周圍的人已經不再以數學作為炫耀資本時,我依舊堅守在這條道路上。這或許是因為讀了很多數學相關的東西,人物傳記、歷史發展,而在這些材料面,其內容當然會不斷地做自我營銷,暗示自己:學習數學是少數者的榮耀。大部分人都無法理解它,或是想要理解卻不能,於是只好放棄。學習數學是一份特殊的光榮,而這份光榮,只有心智卓越者方能承受。

畢竟年少閱歷貧瘠,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宣傳”,充滿了異端邪教的味道。它背後的邏輯是:

  • 你應該從事A,因為A好。

  • 為什麽A好呢?因為理解不了A的好處的人,都是笨蛋。

  • 而你是聰明人,A的好,你應該是理解的吧。

  • 所以,為什麽A好呢?你自己知道。

整個一個“皇帝的新衣”改良版,真是太陽底下無鮮事,都是不斷演重復上演的歷史。

這樣來看,這份對數學的堅持,不過是一個以“虛榮的邀寵”作開始,又以“宗教的布道”作持續。而因這份堅持所承受的所有甘苦,反倒因布道中充斥的“因艱苦而偉大、因困難而榮耀的故事”,被一一忽略漠視了。甚至更確切地說,你開始因布道的蠱惑而開始享受這樣的艱難困苦,享受“長時間的投入卻只能帶來少許回報”的低產,因為你是那個心智卓爾不群的特別的人,你走在少數人的路上。

而等到年長以後,經歷了生活的艱辛、欺騙與不公,這份“數學的執著”開始出現裂痕。憤怒、不滿、失去耐心,一切負面的情緒開始席卷這份原始的熱愛。即便是數學為我帶來了許多不可磨滅的價值:清晰的邏輯、舉一反三的能力、變態式的通悟,以及掌握本質的貫穿力。

曾經以為,這是多麽不得了的價值觀的挫敗與蛻變。而現在看來,這不過是解開了那張披著“熱愛數學”的狼皮,顯露出了真正的追求——群體競爭中的優越感。原來我感興趣的不是數學,而是群體中的優越感。當優越感在學生時代以數學提現時,我便熱愛數學;當優越感在年長後以金錢與名譽體現時,我便熱愛事業。這邊是令人厭惡的偽善。可是,想要認清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不僅涉及到你是否願意,還取決於你當前是否有這個實力與洞察力,去看清被隱藏的“自欺”。

考察了上面這段經歷,再回到閱讀源碼這件事情上。閱讀源碼,同做數學一樣,投入巨大回報微小,並且這份回報往往還無法以金錢的方式來呈現。那麽,擺在你面前的就幾條路:

(一)

要麽你好好地追問一下自己,自己是否真的是熱愛編程?你從事這份職業的初衷,是否真的是因為它在智慧挑戰上獨有的魅力。如果不是,那麽是否可以考慮從事其它你真正感興趣的行業。

這是一條相對理想主義的建議,但卻也不得不羅列,因為這是更進一步考慮的根基。

(二)

那麽更現實來講,你很可能同我一樣,也是因為群體優越感的吸引進入了這個行業,又或者是,因為當前的薪酬優越,所以毅然決然地投入這個行業。無論是哪種,你的處境都比較糾結,你沒有真心的純粹的熱愛,但卻又不得不做這件高投入低產出的事情。

更細致地講,即便是你真心熱愛這份事業,你也會有倦怠期,也會在這樣陰郁的時期低落消沈,但又偏偏趕巧,逼著你得持續閱讀,以趕完工期。

那麽,這時候,你或許可以反過來,好好地使用宗教的布道。去大量地閱讀雞湯、閱讀你這個領域裏先輩的艱苦故事、去歷史的海洋裏找尋一個個比你不幸生活艱辛的人物故事吧。然後用“皇帝新衣”式的邏輯為自己營造一種浪漫主義式的、自我感動的氛圍。去擁抱艱辛、擁抱悲鳴,用苦難去實現自己榮譽上的滿足。在這樣的“你清楚自己的原始初衷、卻又不得不妥協於現實壓力和制約”的尷尬處境,便不再需要幹凈的邏輯,只需要幹練地使用這份感性的興奮劑,麻醉自我並讓自己堅持下去。

如果非要討論理性,我也可以給出一個答案,在某種意義上,這無非就是人類心理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是宗教得以建立信仰的本質。通過臆造神話和意義,去消解生活中的不幸。運用這份布道和扭曲邏輯的“信仰強力”,來阻止內心的崩塌。按照“歷史”的說法:只要你有信仰,你就能上刀山下火海,能夠抵禦敵人的嚴刑拷打。因為,越是苦痛,越是能夠激發你內心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你不會因為肉體的極端痛苦而喪失自己我,走向精神的崩壞。相反,你會因為這些苦痛而不斷地升華、不斷地感覺自己戰果斐然、成就卓越。

通過這份心理的扭曲和欺騙,你的精神戰勝了你肉體的極限。(愛,同是這樣的精神力量的另一種形式。)

(P.S.:現代人的空虛,無非就是信仰的匱乏,缺乏宗教一般強烈的“精神毒品”。倒不一定將它看作是貶義的。尼采在宣稱上帝已死之後,便指出了一條路:你能通過自己的標準,去建立你自己的善與惡嗎?!)

(三)

再進一步,如果你能夠突破精神上的這層誘騙,像一個成年人那樣去清醒地接受現實,達到老子所說的境界“以萬物為芻狗”。不偏不倚,耐心地花功夫,長時間地做事情。既不是享受痛苦,也不是因為對痛苦的不滿而拒絕痛苦。而是可以心平氣和地接受這份痛苦:

  • 因為這項事業就是需要這麽多的付出與艱辛,

  • 因為這份事業就是在做西西弗斯的推石之旅,不斷地讀了忘、忘了讀,

  • 因為這份事業就是任重而道遠,有無數厚磚頭的書等著你去啃可你每天又只能進步一兩頁,它就是這麽低產

而我又確實需要完成這件事情。那麽,按照這件事自身的規律和特點,一一做完就好。沒有喜怒哀樂,它僅僅是一份需要按照特定步驟做完的工作而已。

所以,哪一種方式更好呢?這取決於你自己對當前處境的判斷,以及你實踐之後的耐心調整。

近期回顧

《由閱讀源碼想到》
《誌玲姐姐的《十三邀》》
《2018年01月寫字總結》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分享,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謝謝!

技術分享圖片

VIP贊賞專區

技術分享圖片

由閱讀源碼想到 |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