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dubbo的底層原理

dubbo的底層原理

異常處理 () log 註冊服務 屬性 監控 線程 客戶 pre

底層原理。 默認重試兩次

dubbo在調用服務不成功時,默認會重試2次。
Dubbo的路由機制,會把超時的請求路由到其他機器上,而不是本機嘗試,所以 dubbo的重試機器也能一定程度的保證服務的質量。
但是如果不合理的配置重試次數,當失敗時會進行重試多次,這樣在某個時間點出現性能問題,調用方再連續重復調用,
系統請求變為正常值的retries倍,系統壓力會大增,容易引起服務雪崩,需要根據業務情況規劃好如何進行異常處理,何時進行重試。

Dubbo缺省協議采用單一長連接和NIO異步通訊,
適合於小數據量大並發的服務調用,以及服務消費者機器數遠大於服務提供者機器數的情況

分析源代碼,基本原理如下:
  1. client一個線程調用遠程接口,生成一個唯一的ID(比如一段隨機字符串,UUID等),Dubbo是使用AtomicLong從0開始累計數字的
  2. 將打包的方法調用信息(如調用的接口名稱,方法名稱,參數值列表等),和處理結果的回調對象callback,全部封裝在一起,組成一個對象object
  3. 向專門存放調用信息的全局ConcurrentHashMap裏面put(ID, object)
  4. 將ID和打包的方法調用信息封裝成一對象connRequest,使用IoSession.write(connRequest)異步發送出去
  5. 當前線程再使用callback的get()方法試圖獲取遠程返回的結果,在get()內部,則使用synchronized獲取回調對象callback的鎖, 再先檢測是否已經獲取到結果,如果沒有,然後調用callback的wait()方法,釋放callback上的鎖,讓當前線程處於等待狀態。
  6. 服務端接收到請求並處理後,將結果(此結果中包含了前面的ID,即回傳)發送給客戶端,客戶端socket連接上專門監聽消息的線程收到消息,分析結果,取到ID,再從前面的ConcurrentHashMap裏面get(ID),從而找到callback,將方法調用結果設置到callback對象裏。
  7. 監聽線程接著使用synchronized獲取回調對象callback的鎖(因為前面調用過wait(),那個線程已釋放callback的鎖了),再notifyAll(),喚醒前面處於等待狀態的線程繼續執行(callback的get()方法繼續執行就能拿到調用結果了),至此,整個過程結束
      • 當前線程怎麽讓它“暫停”,等結果回來後,再向後執行?
      答:先生成一個對象obj,在一個全局map裏put(ID,obj)存放起來,再用synchronized獲取obj鎖,再調用obj.wait()讓當前線程處於等待狀態,然後另一消息監聽線程等到服 務端結果來了後,再map.get(ID)找到obj,再用synchronized獲取obj鎖,再調用obj.notifyAll()喚醒前面處於等待狀態的線程。
      • 正如前面所說,Socket通信是一個全雙工的方式,如果有多個線程同時進行遠程方法調用,這時建立在client server之間的socket連接上會有很多雙方發送的消息傳遞,前後順序也可能是亂七八糟的,server處理完結果後,將結果消息發送給client,client收到很多消息,怎麽知道哪個消息結果是原先哪個線程調用的?
      答:使用一個ID,讓其唯一,然後傳遞給服務端,再服務端又回傳回來,這樣就知道結果是原先哪個線程的了。

Dubbo是一種分布式服務框架。 Webservice也是一種服務框架,但是webservice並不是分布式的服務框架,他需要結合F5實現負載均衡。因此,dubbo除了可以提供服務之外,還可以實現軟負載均衡。它還提供了兩個功能Monitor 監控中心和調用中心。這兩個是可選的,需要單獨配置。

技術分享圖片

我們解釋以下這個架構圖:

Consumer服務消費者,Provider服務提供者。Container服務容器。消費當然是invoke提供者了,invoke這條實線按照圖上的說明當然同步的意思了,多說一句,在實際調用過程中,Provider的位置對於Consumer來說是透明的,上一次調用服務的位置(IP地址)和下一次調用服務的位置,是不確定的。這個地方就是實現了軟負載。

服務提供者先啟動start,然後註冊register服務。

消費訂閱subscribe服務,如果沒有訂閱到自己想獲得的服務,它會不斷的嘗試訂閱。新的服務註冊到註冊中心以後,註冊中心會將這些服務通過notify到消費者。

Monitor這是一個監控,圖中虛線表明Consumer 和Provider通過異步的方式發送消息至Monitor,Consumer和Provider會將信息存放在本地磁盤,平均1min會發送一次信息。Monitor在整個架構中是可選的(圖中的虛線並不是可選的意思),Monitor功能需要單獨配置,不配置或者配置以後,Monitor掛掉並不會影響服務的調用。

二、dubbo原理

本篇博客的內容總體上比較抽象,如果一個想馬上使用dubbo的同學來說,讀這篇博客效果不太好,本篇博客沒有寫怎麽使用、配置dubbo,接下來,我再令寫一篇dubbo入門包含demo的博客。

I、初始化過程細節:
上圖中的第一步start,就是將服務裝載容器中,然後準備註冊服務。和Spring中啟動過程類似,spring啟動時,將bean裝載進容器中的時候,首先要解析bean。所以dubbo也是先讀配置文件解析服務。
解析服務:
1)、基於dubbo.jar內的Meta-inf/spring.handlers配置,spring在遇到dubbo名稱空間時,會回調DubboNamespaceHandler類。
2)、所有的dubbo標簽,都統一用DubboBeanDefinitionParser進行解析,基於一對一屬性映射,將XML標簽解析為Bean對象。
源碼截圖:
在ServiceConfig.export 或者ReferenceConfig.get 初始化時,將Bean對象轉會為url格式,將所以Bean屬性轉成url的參數。
然後將URL傳給Protocol擴展點,基於擴展點的Adaptive機制,根據URL的協議頭,進行不同協議的服務暴露和引用。

a、 只暴露服務端口

在沒有使用註冊中心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適用在開發環境下,服務的調用這和提供在同一個IP上,只需要打開服務的端口即可。
即,當配置 or
ServiceConfig解析出的URL的格式為:
Dubbo://service-host/com.xxx.TxxService?version=1.0.0
基於擴展點的Adaptiver機制,通過URL的“dubbo://”協議頭識別,直接調用DubboProtocol的export()方法,打開服務端口。

b、向註冊中心暴露服務:

和上一種的區別:需要將服務的IP和端口一同暴露給註冊中心。
ServiceConfig解析出的url格式為:
registry://registry-host/com.alibaba.dubbo.registry.RegistryService?export=URL.encode(“dubbo://service-host/com.xxx.TxxService?version=1.0.0”)

基於擴展點的Adaptive機制,通過URL的“registry://”協議頭識別,調用RegistryProtocol的export方法,將export參數中的提供者URL先註冊到註冊中心,再重新傳給Protocol擴展點進行暴露:
Dubbo://service-host/com.xxx.TxxService?version=1.0.0

dubbo的底層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