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6.查看磁盤

6.查看磁盤

end 多個 不同 表示 是否 log 一個 掛載分區 mkfs

1.查看磁盤

1. fdisk –l 查看硬盤的基本信息

2.盤片(platter):一個機械式磁盤(HDD)一般由若幹磁性盤片組成;
磁頭(head):每個盤片一般有上下兩面,盤片的兩個面均能存儲數據,因此需要兩個磁頭;
磁道(track):每個盤片沿著半徑的方向可以劃分為很多同心圓,這些圓圈被稱為磁道(track),磁道是從盤片外圈往內圈編號 0 磁道,1 磁道...,靠近主軸的同心圓用於停靠磁頭,不存儲數據;
扇區(sector):每個磁道被分成若幹等份,每一份就被稱為一個扇區,扇區是硬盤數據存儲的最小單位;
柱面(cylinder)數:不同盤片上具有相同磁道編號的同心圓組成面就稱作柱面,所以磁盤柱面數就等於磁盤單個盤片上的磁道數。柱面是硬盤分區的最小單位.因此,一個磁盤的容量 = 磁頭數 ×柱面數 × 每道扇區數 × 每扇區字節數。

磁盤進行分區的作用就是告訴操作系統磁盤可存儲數據的區域,也即每個分區的起始柱面和結束柱面。這些分區信息都包括在一個叫做分區表(Partition Table)的數據結構中。分區表一般存儲在磁盤的 0 磁道上面

硬盤僅僅為分區表保留了 64 個字節的存儲空間,而每個分區的參數占據16 個字節,故主引導扇區中總計可以存儲 4 個分區的數據,這就是主分區(Primary)+擴展分區(Extended) 最多只能有四個的原因了
3.命名規則:硬盤設備:/dev/xxy

xx是類型sd(通常):scsi sata usb 等接口 hd:ide接口(很少了)

y是硬盤使用的此類接口第幾個硬盤 一般是a-z之間的英文字符

硬盤分區:/dev/xxyn

n 1-4表示主分區和擴展分區 5以後是邏輯分區

2.分區和格式化磁盤

1.fdisk [磁盤名] 即進入 fdisk對磁盤進行分區的界面
fdisk 中的快捷鍵:
? a 設置啟動分區標識
? d 刪除一個分區
? l 列出所有支持的分區類型的 ID 號
? m 列出快捷鍵幫助
? n 增加一個新的分區
? p 列出分區表
? q 退出不執行任務
? t 改變一個分區類型
? w 執行任務並退出

2.Command (m for help): n # 輸入 n 新建一個分區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fdisk 會詢問建立主分區還是擴展分區
Partition number (1-4):
# 輸入分區號,必須小於 4
First cylinder (1-65270, default 1): 1
#輸入分區的起始柱面號,一般情況下默認即可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1-65270, default 65270): +100G
#輸入分區的結束柱面號,當然也可以直接輸入分區的大小,註意要加上“+”號 號
Command (m for help): p
#列出分區表, 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個分區已經在了
Command (m for help): w
#輸入 w, 將新分區寫入分區表, 如這時按 q 退出, 改變將不會寫入分區表

3.格式化分區:

mkfs -t [文件類型] [分區名] :創建文件系統

mkswap [分區名]:指定為交換分區

3.手動掛載和卸載分區(不永久,開機重啟就沒了)

1.Linux 中的文件系統都是樹形結構,所有的文件系統結合起來就形成一個大的目錄樹創建好的文件系統同樣也要掛載到這個目錄樹上才能被我們使用。掛載點一定是目錄,這個目錄就是訪問該文件系統的入口

盡量將分區掛載空目錄上,不要重復掛載分區

mount [選項] [分區/設備名] [掛載目錄]:掛載文件系統
? -t :與 mkfs 的選項非常類似的,可以加上文件系統種類來指定欲掛載的類型常見的 Linux 支持類型有:ext2、ext3、ext4、vfat、reiserfs、iso9660(光盤格式), nfs, cifs, smbfs(此三種為網絡文件系統類型)。
? -L :系統除了利用設備名 (例如 /dev/hdc6) 之外,還可以利用文件系統的標簽(Label)來進行掛載。
? -l :單純的輸入 mount 會顯示目前掛載的信息。加上 -l 可列 出目前掛載的設備的標簽
? -a :依照配置文件 /etc/fstab,將所有尚未掛載的設備都掛載上來
? -o :後面可以接一些掛載時額外加上的參數,如讀寫權限等:

2.-o 選項後接的 額外參數意義:
ro, rw 掛載文件系統成為只讀(ro) 或可擦寫(rw)
async, sync 此文件系統是否使用同步寫入 (sync) 或異步
(async) 的內存機制,請參考文件系統運行方式。默認為 async。
auto, noauto 允許此分區被 mount -a 自動掛載(auto)
dev, nodev 是否允許此分區上可創建設備文件, dev 為可允許
suid, nosuid 是否允許此分區含有 suid/sgid 的文件格式?
exec, noexec 是否允許此分區擁有可運行二進制可執行文件
user, nouser 是否允許普通用戶掛載此分區,一般來說,僅有 root 可以進行普通用戶也能夠對此掛載這個分區。
defaults 默認值為: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和 async
remount 重新掛載

3.umount [選項] 分區/設備名|掛載目錄
卸載文件系統
? -f 強制卸載

4.df [選項]
顯示所有文件系統 i 節點和磁盤塊的使用情況。
? -a 顯示所有掛載的文件系統的磁盤使用情況(包括虛擬的不占用硬盤空間的文件系統,如/proc 文件系統)。
? -k 以 k 字節為單位顯示。
? -i 顯示 inode 信息,而不是塊。
? -t 顯示各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的磁盤空間使用情況。
? -x 列出不是某一指定類型文件系統的磁盤空間使用情況(與 t 選項相反)。
? -T 顯示文件系統類型

4.自動掛載分區

1./etc/fstab的配置文件指定開機時掛載的分區

字段 1 設備名/UUID/設備標簽
指定了要掛載的設備,可以是一個/dev 目錄下的設備文件,也可以通過設備標簽(label=標簽名)或者所謂的 UUID (UUID=。。。)來指定要掛載的設備,用設備標簽或者設備的 UUID 來指定要掛載的設備更加安全和穩定(後面會詳細分析)。
字段 2 掛載點 指定了掛載設備的目錄,對於 swap,掛載點為none;對於掛載目錄包含空格的情況,用“\040”來表示空格
字段 3 掛載分區文件系統類型定義了該設備上的文件系統,一般常見的文件類型為 ext2、ext3 ext4 (Linux 設備的常用文件類型)、或者 iso9600(光盤文件系統類型)等.如果這個字段定義為 swap,這條紀錄將關聯到一個用於交換目的的文件或分區。如果這個字段定義為ignored,這行將被忽略。這對於顯示目前沒有使用的分區非常有用。
字段 4 掛載參數 指定加載該設備的文件系統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參數選項,多個參數是由逗號分隔開來。defaults為默認參數
字段 5 Dump 參數 該選項被"dump"命令使用來檢查一個文件系統是否應該進行 dump 備份,若不需要就設置該字段為 0,如果需要每天備份的,這個字段就應該為 1,如果需要不定期備份的的 這個字段就應該為 2.
字段 6 啟動檢查分區的次序 該字段被 fsck 命令所使用來確定進行在系統重啟進行文件系統檢查時的順序,對於根分區“/”這個值應設為 1,其它文件系統可以設為 2,在同一個物理硬盤內的文件系統應該被順序檢測,而不同硬盤中的文件系統則應該同時檢測以充分利用系統的並行性。如果最後一個字段值為 0 或沒有設置,fsck 程序裝跳過此文件系統的檢測。

2.e2label 可以給分區加上標簽(label),然後就可以使用標簽來掛載/卸載該分區

e2label 分區設備名 [標簽名]:
用來設定或顯示 ext2 或 ext3 分區的卷標。
註意:新設定的標簽名稱。不能超過 16 字符

3.UUID 全稱是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也即便說,每個分區有一個唯一的 UUID 值

與設備名和設備標簽相比,UUID 有如下優點:
? 它是真正的唯一標誌符。UUID 為系統中的存儲設備提供唯一的標識字符串,與分區標簽不同,系統中不會出現有兩個設備的 UUID 相同的情況
? 它總是不變的。分區的設備名稱並非總是相同的,它們依賴於啟動時內核加載模塊的順序。如果你在插入了 USB 盤時啟動了系統,而下次啟動時又把它拔掉了,就有可能導致設備名分配不一致。但是 UUID 總是不變的,無論如何插拔,如何調換設備次序。

blkid: 命令來列出系統中所有存儲設備的 UUID:

6.查看磁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