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Redis高級

Redis高級

提高 har 分區類型 運行時 效果 ack times 協議 inline

Redis高級

redis數據備份與恢復

    Redis SAVE 命令用於創建當前數據庫的備份。
    redis Save 命令基本語法如下:
        redis 127.0.0.1:6379> SAVE 
    實例
        redis 127.0.0.1:6379> SAVE 
        OK
        該命令將在 redis 安裝目錄中創建dump.rdb文件。
    
    恢復數據
        如果需要恢復數據,只需將備份文件 (dump.rdb) 移動到 redis 安裝目錄並啟動服務即可。
        獲取 redis 目錄可以使用 CONFIG 命令,如下所示:
            redis 127.0.0.1:6379> CONFIG GET dir
            1) "dir"
            2) "/usr/local/redis/bin"
            以上命令 CONFIG GET dir 輸出的 redis 安裝目錄為 /usr/local/redis/bin。
    
    Bgsave
        創建 redis 備份文件也可以使用命令 BGSAVE,該命令在後臺執行。
        實例
        127.0.0.1:6379> 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redis安全

    我們可以通過 redis 的配置文件設置密碼參數,這樣客戶端連接到 redis 服務就需要密碼驗證,這樣可以讓你的 redis 服務更安全。
    
    實例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命令查看是否設置了密碼驗證: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
        默認情況下 requirepass 參數是空的,這就意味著你無需通過密碼驗證就可以連接到 redis 服務。
        
    你可以通過以下命令來修改該參數:
        127.0.0.1:6379> CONFIG set requirepass "w3cschool.cc"
        OK
        127.0.0.1:6379> CONFIG get requirepass
        1) "requirepass"
        2) "w3cschool.cc"
        設置密碼後,客戶端連接 redis 服務就需要密碼驗證,否則無法執行命令。
    
    AUTH 命令基本語法格式如下:
        127.0.0.1:6379> auth PASSWORD
        實例
            127.0.0.1:6379> AUTH "w3cschool.cc"
            OK
            127.0.0.1:6379> SET mykey "Test value"
            OK
            127.0.0.1:6379> GET mykey
            "Test value"

redis性能測試

    Redis 性能測試是通過同時執行多個命令實現的。
    redis 性能測試的基本命令如下:
        redis-benchmark [option] [option value]
        實例
            以下實例同時執行 10000 個請求來檢測性能:
            redis-benchmark -n 100000
            PING_INLINE: 141043.72 requests per second
            PING_BULK: 142857.14 requests per second
            SET: 141442.72 requests per second
            GET: 145348.83 requests per second
            INCR: 137362.64 requests per second
            LPUSH: 145348.83 requests per second
            LPOP: 146198.83 requests per second
            SADD: 146198.83 requests per second
            SPOP: 149253.73 requests per second
            LPUSH (needed to benchmark LRANGE): 148588.42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100 (first 100 elements): 58411.21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300 (first 300 elements): 21195.42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500 (first 450 elements): 14539.11 requests per second
            LRANGE_600 (first 600 elements): 10504.20 requests per second
            MSET (10 keys): 93283.58 requests per second
            
    [option]
        -h      指定服務器主機名,默認127.0.0.1
        -p      指定服務器端口,默認6379
        -s      指定服務器 socket    
        -c      指定並發連接數,默認50
        -n      指定請求數,默認10000
        -d      以字節的形式指定 SET/GET 值的數據大小,默認2
        -k      1=keep alive 0=reconnect,默認1
        -r      SET/GET/INCR 使用隨機 key, SADD 使用隨機值   
        -P      通過管道傳輸 <numreq> 請求,默認1
        -q      強制退出 redis。僅顯示 query/sec 值  
        --csv       以 CSV 格式輸出  
        -l      生成循環,永久執行測試 
        -t      僅運行以逗號分隔的測試命令列表。    
        -I      Idle 模式。僅打開 N 個 idle 連接並等待。
        
    實例
        以下實例我們使用了多個參數來測試 redis 性能:
        redis-benchmark -h 127.0.0.1 -p 6379 -t set,lpush -n 100000 -q
        SET: 146198.83 requests per second
        LPUSH: 145560.41 requests per second
        以上實例中主機為 127.0.0.1,端口號為 6379,執行的命令為 set,lpush,請求數為 10000,通過 -q 參數讓結果只顯示每秒執行的請求數。

redis客戶端連接

    Redis 通過監聽一個 TCP 端口或者 Unix socket 的方式來接收來自客戶端的連接,當一個連接建立後,Redis 內部會進行以下一些操作:
    首先,客戶端 socket 會被設置為非阻塞模式,因為 Redis 在網絡事件處理上采用的是非阻塞多路復用模型。
    然後為這個 socket 設置 TCP_NODELAY 屬性,禁用 Nagle 算法
    然後創建一個可讀的文件事件用於監聽這個客戶端 socket 的數據發送
    最大連接數
        在 Redis2.4 中,最大連接數是被直接硬編碼在代碼裏面的,而在2.6版本中這個值變成可配置的。
        maxclients 的默認值是 10000,你也可以在 redis.conf 中對這個值進行修改。
        config get maxclients 
        1) "maxclients"
        2) "10000"
    實例
        以下實例我們在服務啟動時設置最大連接數為 100000:
        redis-server --maxclients 100000
    
    客戶端命令
        命令描述
        client list         返回連接到 redis 服務的客戶端列表
        client setname          設置當前連接的名稱
        client getname      獲取通過 client setname 命令設置的服務名稱
        client pause        掛起客戶端連接,指定掛起的時間以毫秒計
        client kill     關閉客戶端連接

redis管道技術

    Redis是一種基於客戶端-服務端模型以及請求/響應協議的TCP服務。
    這意味著通常情況下一個請求會遵循以下步驟:
        客戶端向服務端發送一個查詢請求,並監聽Socket返回,通常是以阻塞模式,等待服務端響應。
        服務端處理命令,並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Redis 管道技術
    Redis 管道技術可以在服務端未響應時,客戶端可以繼續向服務端發送請求,並最終一次性讀取所有服務端的響應。
    實例
        查看 redis 管道,只需要啟動 redis 實例並輸入以下命令:
        #(echo -en "PING\r\n SET w3ckey redis\r\nGET w3ckey\r\nINCR visitor\r\nINCR visitor\r\nINCR visitor\r\n"; sleep 10) | nc localhost 6379 
        +PONG
        +OK
        redis
        :1
        :2
        :3
    以上實例中我們通過使用 PING 命令查看redis服務是否可用, 之後我們們設置了 w3ckey 的值為 redis,然後我們獲取 w3ckey 的值並使得 visitor 自增 3 次。
    在返回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命令一次性向 redis 服務提交,並最終一次性讀取所有服務端的響應。
    管道技術的優勢
        管道技術最顯著的優勢是提高了 redis 服務的性能。
    一些測試數據
        在下面的測試中,我們將使用Redis的Ruby客戶端,支持管道技術特性,測試管道技術對速度的提升效果。
        require ‘rubygems‘ 
        require ‘redis‘
        def bench(descr) 
        start = Time.now 
        yield 
        puts "#{descr} #{Time.now-start} seconds" 
        end
        def without_pipelining 
        r = Redis.new 
        10000.times { 
                r.ping 
        } 
        end
        def with_pipelining 
        r = Redis.new 
        r.pipelined { 
                10000.times { 
                        r.ping 
                } 
        } 
        end
        bench("without pipelining") { 
                without_pipelining 
        } 
        bench("with pipelining") { 
                with_pipelining 
        }
    從處於局域網中的Mac OS X系統上執行上面這個簡單腳本的數據表明,開啟了管道操作後,往返時延已經被改善得相當低了。
        without pipelining 1.185238 seconds 
        with pipelining 0.250783 seconds
    如你所見,開啟管道後,我們的速度效率提升了5倍。

redis分區

    分區是分割數據到多個Redis實例的處理過程,因此每個實例只保存key的一個子集。

    分區的優勢
        通過利用多臺計算機內存的和值,允許我們構造更大的數據庫。
        通過多核和多臺計算機,允許我們擴展計算能力;通過多臺計算機和網絡適配器,允許我們擴展網絡帶寬。
    分區的不足
        redis的一些特性在分區方面表現的不是很好:
    
        涉及多個key的操作通常是不被支持的。舉例來說,當兩個set映射到不同的redis實例上時,你就不能對這兩個set執行交集操作。
        涉及多個key的redis事務不能使用。
        當使用分區時,數據處理較為復雜,比如你需要處理多個rdb/aof文件,並且從多個實例和主機備份持久化文件。
        增加或刪除容量也比較復雜。redis集群大多數支持在運行時增加、刪除節點的透明數據平衡的能力,但是類似於客戶端分區、代理等其他系統則不支持這項特性。然而,一種叫做presharding的技術對此是有幫助的。
    分區類型
        Redis 有兩種類型分區。 假設有4個Redis實例 R0,R1,R2,R3,和類似user:1,user:2這樣的表示用戶的多個key,對既定的key有多種不同方式來選擇這個key存放在哪個實例中。也就是說,有不同的系統來映射某個key到某個Redis服務。
    
    範圍分區
        最簡單的分區方式是按範圍分區,就是映射一定範圍的對象到特定的Redis實例。
        比如,ID從0到10000的用戶會保存到實例R0,ID從10001到 20000的用戶會保存到R1,以此類推。
        這種方式是可行的,並且在實際中使用,不足就是要有一個區間範圍到實例的映射表。這個表要被管理,同時還需要各 種對象的映射表,通常對Redis來說並非是好的方法。
        
    哈希分區
        另外一種分區方法是hash分區。這對任何key都適用,也無需是object_name:這種形式,像下面描述的一樣簡單:
        用一個hash函數將key轉換為一個數字,比如使用crc32 hash函數。對key foobar執行crc32(foobar)會輸出類似93024922的整數。
        對這個整數取模,將其轉化為0-3之間的數字,就可以將這個整數映射到4個Redis實例中的一個了。93024922 % 4 = 2,就是說key foobar應該被存到R2實例中。註意:取模操作是取除的余數,通常在多種編程語言中用%操作符實現。

php使用redis

    安裝
    開始在 PHP 中使用 Redis 前, 我們需要確保已經安裝了 redis 服務及 PHP redis 驅動,且你的機器上能正常使用 PHP。 接下來讓我們安裝 PHP redis 驅動:下載地址為:https://github.com/nicolasff/phpredis。
    
    PHP安裝redis擴展
    /usr/local/php/bin/phpize              #php安裝後的路徑
     
    ./configure --with-php-config=/usr/local/php/bin/php-config
     
    make && make install
    修改php.ini文件
    vi /usr/local/php/lib/php.ini
    增加如下內容:
    
    extension_dir = "/usr/local/php/lib/php/extensions/no-debug-zts-20090626"
     
    extension=redis.so
    安裝完成後重啟php-fpm 或 apache。查看phpinfo信息,就能看到redis擴展。
    
    
    連接到 redis 服務
    <?php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echo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查看服務是否運行
       echo "Server is running: "+ $redis->ping();
    ?>
    執行腳本,輸出結果為: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Server is running: PONG
    Redis PHP String(字符串) 實例
    <?php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echo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設置 redis 字符串數據
       $redis->set("tutorial-name", "Redis tutorial");
       // 獲取存儲的數據並輸出
       echo "Stored string in redis:: " + jedis.get("tutorial-name");
    ?>
     
    執行腳本,輸出結果為: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Stored string in redis:: Redis tutorial
    Redis PHP List(列表) 實例
    <?php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echo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存儲數據到列表中
       $redis->lpush("tutorial-list", "Redis");
       $redis->lpush("tutorial-list", "Mongodb");
       $redis->lpush("tutorial-list", "Mysql");
       // 獲取存儲的數據並輸出
       $arList = $redis->lrange("tutorial-list", 0 ,5);
       echo "Stored string in redis:: "
       print_r($arList);
    ?>
     
    執行腳本,輸出結果為: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Stored string in redis::
    Redis
    Mongodb
    Mysql
    Redis PHP Keys 實例
    <?php
       //連接本地的 Redis 服務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echo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 獲取數據並輸出
       $arList = $redis->keys("*");
       echo "Stored keys in redis:: "
       print_r($arList);
    ?>
    執行腳本,輸出結果為:
    
    Connection to server sucessfully
    Stored string in redis::
    tutorial-name
    tutorial-list

Redis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