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Redis學習筆記01---配置文件

Redis學習筆記01---配置文件

設置redis 連接 ati 不同 啟用 -i 推送 用法 less

1.配置文件用法

啟動redis的時候指定配置?件路徑:

./redis-server /path/to/redis.conf

不指定配置?件的時候使?內置配置?件啟動,此?法僅適?於開發和測試。

2.include配置配置

?於引?其他配置?件,配置集群的時候?於引?公共配置?法如下:

include /path/to/other.conf

3.bind

此配置?於綁定服務器?絡接?,默認情況下綁定所有可?的?絡端?。 可以通
過: bind ip1 ip2... 綁定多個端?。 ?如服務器局域?ip地址為:192.168.20.127。
以下配置可以實現局域?和本地訪問:

bind 192.168.20.127 127.0.0.1

註:

bind 192.168.1.100 10.0.0.1
bind 127.0.0.1

上?配置只綁定了127.0.0.1這個ip。

bind 0.0.0.0

為綁定所有可??絡端?。

4.protected-mode

保護模式配置:

protectedmode yes

當保護模式開啟的時候,且沒有配置bind和密碼,只有ipv4和ipv6的回路ip127.0.0.1
and ::1可以訪問

5.port

redis監聽的端?配置:

port 6379
port 0 不監聽端?

6.timeout

設置客戶端連接超時時間,0的時候為關閉此功能。當客戶端在此時間段內沒有發送
指令,關閉連接。

timeout 0

7.daemonize

daemonize yes

設置redis後臺運?當後臺運?的時候會?成?個進程?件:

/var/run/redispid

8.pidfile

配置後臺運?時?成的pid?件路徑:

pidfile /var/run/redis6379.pid

9 loglevel

指定?誌打印等級:

debug(開發測試)、verbose、notice(線上)、warning

loglevel notice

10.logfile

指定?誌?件路徑和名稱如:

logfile "/Users/yuanweipeng/Desktop/redislog"

設置系統?誌:

syslog-enabled no
syslog-ident redis
syslog-facility local0 設置系統?誌設備名稱

11.databases

設置數據庫個數:

databases 16

默認的數據庫是db0,可以通過可以通過select dbid為每一個連接選擇不同的數據庫。數據庫的取值應該在0-(db-1)

12.save

將內存數據庫的內容寫到文件中。格式為:

save <seconds> <changes>

比如:

save 900 1 900秒內有一次key修改
save 300 10 300秒內有10次修改
save 60 10000

13.stop-writes-on-bgsave-error

當redis寫入到文件操作失敗後,redis將不會接受內存寫操作。用來提醒用戶數據持久化失敗。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如果對redis進行了持久化監控,可以將此項配置成no,實現即使出現持久化問題,redis依然可以接受內存寫操作。

14.dbfilename

配置redis轉存文件的地址

dbfilename dump.rdb

15.dir

配置數據庫文件位置:

dir ./

16.主從復制相關

1.redis的主從復制是異步的,可以配置當某幾個slave數據庫連不上的時候,停止接收內存寫操作。
2.主從數據同步是自動完成的,當主從網絡短線重新連接的時候,從庫會自動從新數據同步。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用於配置主庫ip地址和端口。

masterauth <master-password>

配置主庫的數據庫密碼。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次配置用於設置當slave和master失去連接的時候是否繼續接受客戶端連接。當此項目設置為yes的時候會返回過期的數據或者null,當設置為no的時候會返回error:

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

設置slave是否接受寫操作:

slave-read-only yes

slave可用於保存短暫的數據,當從庫和主庫同步數據的時候,會將寫入到slave的數據刪除。

repl-diskless-sync no

復制同步策略配置:disk or socket.
當增加新的slave數據庫或者斷開後重新連接的時候,會發生全量同步,這時候是將redis的db文件直接從主庫傳輸到從庫。文件傳輸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先將內存數據寫入磁盤,然後再將生成的文件傳輸到slave。
第二種:直接新起一個進程,將數據通過socket傳輸到slave

根據網絡速度和磁盤速度選擇不同的復制方式。

repl-ping-slave-period 10

slave向master發送ping請求的時間間隔。

repl-timeout 60

超時時間,應該小於repl-ping-slave-period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設置是否會有延遲時間。設置為no的時候主庫和從庫數據傳輸的延遲時間較短。但是消耗帶寬比較大。

repl-backlog-size 1mb

設置slave斷開連接的時候數據的緩沖區,在緩沖區沒有用完之前,從庫回復鏈接只需要從緩沖區同步數據,不需要全量同步。只有當有從庫的時候才會設置此項。

repl-backlog-ttl 3600

設置當master沒有slave連接的時候,多久釋放緩沖區。設置為0的時候表示不釋放緩沖區。

slave-priority 100

設置slave的優先級,當master宕機的時候會選出一個優先級最低的slave提升為主庫。0表示不能當作master
當slave少於3個鏈接的時候,master停止接受寫入。判斷失聯時間為:10s內slave沒有從master復制數據,則表示失聯。

min-slaves-to-write 3 默認設置為0,關閉此功能
min-slaves-max-lag 10

17.安全設置相關

requirepass 123456

用於設置客戶端連接密碼。

rename-command CONFIG b840fc02d524045429941cc15f59e41cb7be6c52

命令重命名。
maxclients 10000
設置最大客戶端連接數量。

maxmemory <bytes>

設置最大內存。
當redis內存達到上限的時候,會根據配置的垃圾回收策略刪除key。當沒有設置垃圾回收策略的時候,redis會對寫操作報異常,都操作仍然正常返回數據。
當沒有設置此配置項的時候,只有當系統內存達到上限的時候會拋出out-of-memory exception異常。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默認配置

volatile-lru -> 使用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刪除過期的key
allkeys-lru -> 根據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刪除key
volatile-random -> 從過期的key中隨機刪除
allkeys-random -> 隨機刪除key
volatile-ttl -> 刪除最近過期的key
noeviction -> 直接在寫操作的時候返回error

LRU算法中的樣本數,比如redis會檢查5個key中的lru
maxmemory-samples 5

18.Redis集群

需要開啟集群配置的才能當作Redis集群的一個節點:

cluster-enabled <yes/no>:

該項如果設置成yes,該實例支持redis集群。否則該實例會像往常一樣以獨立模式啟動。

集群的每一個節點都需要有一個配置文件,這個文件由redis生成和更新的。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

必須註意到盡管該項是可選的,這並不是一個用戶可以編輯的配置文件,這是redis集群節點自動生成的配置文件,每次一旦配置有修改它都通過該配置文件來持久化配置(基本上都是狀態),這樣在下次啟動的時候可以重新讀取這些配置。該文件中列出了該集群中的其他節點的狀態,持久化變量等信息。 當節點收到一些信息的時候該文件就會被沖重寫

節點過期時間配置,當超過此時間則認為此節點為失敗狀態。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

redis集群節點的最大超時時間。響應超過這個時間的話該節點會被認為是掛掉了。如果一個master節點超過一定的時候無法訪問,它會被它的slave取代。 該參數在redis集群配置中很重要。很明顯,當節點無法訪問大部分master節點超過一定時間後,它會停止接受查詢請求。

cluster-slave-validity-factor <factor>

:如果將該項設置為0,不管slave節點和master節點間失聯多久都會一直嘗試failover(設為正數,失聯大於一定時間(factor*節點TimeOut),不再進行FailOver)。比如,如果節點的timeout設置為5秒,該項設置為10,如果master跟slave之間失聯超過50秒,slave不會去failover它的master(意思是不會去把master設置為掛起狀態,並取代它)。註意:任意非0數值都有可能導致當master掛掉又沒有slave去failover它,這樣redis集群不可用。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原來那個master重新回到集群中才能讓集群恢復工作。

cluster-migration-barrier <count>:

一個master可以擁有的最小slave數量。該項的作用是,當一個master沒有任何slave的時候,某些有富余slave的master節點,可以自動的分一個slave給它。具體參見手冊中的replica migration章節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yes/no>:

如果該項設置為yes(默認就是yes) 當一定比例的鍵空間沒有被覆蓋到(就是某一部分的哈希槽沒了,有可能是暫時掛了)集群就停止處理任何查詢操作。如果該項設置為no,那麽就算請求中只有一部分的鍵可以被查到,一樣可以查詢(但是有可能會查不全)

19.慢查日誌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00

此配置項指定查詢時間超過多少的操作,打印日誌。1000000=1s。當此配置為0的時候記錄每次查詢操作。為負數的時候關閉此功能。

slowlog-max-len 128

它決定 slow log 最多能保存多少條日誌, slow log 本身是一個 FIFO 隊列,當隊列大小超過 slowlog-max-len 時,最舊的一條日誌將被刪除,而最新的一條日誌加入到 slow log ,以此類推。

20.推送/訂閱功能

notify-keyspace-events "" 

空的時候關閉此功能,選項值為非空字符串時,啟用該功能,非空字符串由特定的多個字符組成,每個字符表示不同的意義:

     K:keyspace事件,事件以__keyspace@<db>__為前綴進行發布;

     E:keyevent事件,事件以__keyevent@<db>__為前綴進行發布;

     g:一般性的,非特定類型的命令,比如del,expire,rename等;

     $:字符串特定命令;

     l:列表特定命令;

     s:集合特定命令;

     h:哈希特定命令;

     z:有序集合特定命令;

     x:過期事件,當某個鍵過期並刪除時會產生該事件;

     e:驅逐事件,當某個鍵因maxmemore策略而被刪除時,產生該事件;

     A:g$lshzxe的別名,因此”AKE”意味著所有事件。

註意,該選項的值中至少需要包含K或者E,否則不會發布任何事件。比如,如果需要開啟針對列表的keyspace事件通知,則該選項需要配置為“Kl”;

Redis學習筆記01---配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