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模擬配置三層交換機

模擬配置三層交換機

路由器;交換機;三層交換

** 三層交換機就是具有部分路由器功能的交換機,三層交換機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網內部的數據交換,所具有的路由功能也是為這目的服務的,能夠做到一次路由,多次轉發。對於數據包轉發等規律性的過程由硬件高速實現,而像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維護、路由計算、路由確定等功能,由軟件實現。三層交換技術就是二層交換技術+三層轉發技術。傳統交換技術是在OSI網絡標準模型第二層——數據鏈路層進行操作的,而三層交換技術是在網絡模型中的第三層實現了數據包的高速轉發,既可實現網絡路由功能,又可根據不同網絡狀況做到最優網絡性能。————(摘自百度)

話不多說,上幹貨!
本實驗在GNS3上進行,子網掩碼默認為255.555.255.0:


技術分享圖片
首先需要在SW2中添加兩個vlan。分別為vlan10和vlan20:
技術分享圖片
之後將兩個vlan分別放入f1/1和f1/2端口,輸入“do show vlan-sw b”查看狀態:
技術分享圖片
之後我們需要將f1/0端口設置為trunk模式,用來允許多個vlan的數據通過該端口。
技術分享圖片
到此SW2配置完畢。
打開SW1:技術分享圖片
給vlan配上IP地址後,將f1/0端口設為trunk模式。
輸入“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lq”選擇trunk的封裝類型。由於單詞過長,圖中的命令采用了縮寫。
為SW1的出口f1/1端口配置IP地址,由於SW是由路由器的模型替換的,因為添加了二層單板,所以需要輸入“no switchport”關閉交換功能:
技術分享圖片
接下來為f1/1端口找到下一跳路由路徑:技術分享圖片
至此三層引擎路由表模式已經配好 。
接下來在路由器R3上配置端口IP地址,並設為靜態路由指向兩個非直連網段:
技術分享圖片
靜態路由的配置格式為: ip route 網關地址,子網掩碼,下一跳接口地址“。
接下來為所有PC配上IP地址,便可以互相通訊了,打開vpcs:
技術分享圖片
接下來用PC1與PC2相ping:
技術分享圖片
短暫丟包後,通訊成功。
丟包是因為路由器中的ARP(地址解析)協議,是根據IP地址獲取物理地址的一個TCP/IP協議。主機發送信息時將包含目標IP地址的ARP請求廣播到網絡上的所有主機,並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後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並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

用PC1與PC3相ping:
技術分享圖片
顯示通訊成功。
轉到PC2,與PC3相ping:
技術分享圖片
通訊成功,3臺主機皆可互相通訊,至此所有配置完成。
感謝觀看。

模擬配置三層交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