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鳥哥私房菜筆記-1 (S0_S3)

鳥哥私房菜筆記-1 (S0_S3)

文件名 技術分享 應該 PE 某個文件 scsi linu 繁體 設備

學新東西,總感覺還是看書來的實在,直接看教程上手太慢且沒有目的,

接下來先啃鳥哥這本吧,買的第三版,內容在鳥哥站上都有:

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 -- 基礎學習篇目錄 (繁體)

http://cn.linux.vbird.org/linux_basic/linux_basic.php

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 -- 基礎學習篇目錄 (簡體)

http://cn.linux.vbird.org/linux_basic/linux_basic.php

[ 分享 ] 提問的智慧 - 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新手討論區

http://phorum.vbird.org/viewtopic.php?t=96

S0~S2 基礎

S3-主機規劃與硬盤分區

  1,各硬件裝置在Linux中的檔名
裝置 裝置在Linux內的檔名

IDE硬盤機

/dev/hd[a-d]
SCSI/SATA/U盤硬盤機 /dev/sd[a-p]
U盤快閃碟 /dev/sd[a-p](與SATA相同)
軟盤機 /dev/fd[0-1]
打印機 25針: /dev/lp[0-2]
U盤: /dev/usb/lp[0-15]
鼠標 U盤: /dev/usb/mouse[0-15]
PS2: /dev/psaux
當前CDROM/DVDROM /dev/cdrom
當前的鼠標 /dev/mouse
磁帶機 IDE: /dev/ht0
SCSI: /dev/st0

更多Linux核心支持的硬件裝置與檔名,可以參考如下網頁:
http://www.kernel.org/pub/linux/docs/device-list/devices.txt

  2.硬盤對應的文件名
  ~IDE設備對應的文件名
IDE\Jumper Master Slave
IDE1(Primary) /dev/hda /dev/hdb
IDE2(Secondary) /dev/hdc /dev/hdd

  ~SATA接口對應的文件名

  再以SATA介面來說,由於SATA/U盤/SCSI等磁碟介面都是使用SCSI模塊來驅動的, 因此這些介面的磁碟裝置檔名都是/dev/sd[a-p]的格式。 但是與IDE介面不同的是,SATA/U盤介面的磁碟根本就沒

  有一定的順序,那如何決定他的裝置檔名呢? 這個時候就得要根據Linux核心偵測到磁碟的順序了!這裏以底下的例子來讓你了解羅。

  如果你的PC上面有兩個SATA磁碟以及一個U盤磁碟,而主板上面有六個SATA的插槽。這兩個SATA磁碟分別安插在主板上的SATA1, SATA5插槽上, 請問這三個磁碟在Linux中的裝置檔名為何?

  答:

  由於是使用偵測到的順序來決定裝置檔名,並非與實際插槽代號有關,因此裝置的檔名如下:
  1. SATA1插槽上的檔名:/dev/sda
  2. SATA5插槽上的檔名:/dev/sdb
  3. U盤磁碟(啟動完成後才被系統捉到):/dev/sdc

總結:IDE的設備名,按實際接口命名,sata的根據檢測順序命名,U盤啟動完成後才被檢測到

  3.磁盤的組成(基礎還是不牢靠啊,記得之前有看過,現在忘得一幹二凈!)

硬盤扇區、柱面的基本知識; - 殷大俠 - 博客園 https://www.cnblogs.com/yinheyi/p/7264472.html

磁盤扇區、柱面詳解 -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cr2066/article/details/53837783

磁盤的存儲大小是什麽決定的?_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14581097.html

好吧,再也不敢自稱老鳥了.

4.磁盤分區表

第二塊硬盤分區及對應的文件名

P+P+P+E P:/dev/sdb1~3 E:/dev/sdb5~7

P+E P: /dev/sdb1 E: /dev/sdb4~9

總結:主分區和擴展分區每塊硬盤只能分出四個, 擴展分區可分數個邏輯分區; 1~4號名是給主分區用的,邏輯分區是從5開始的

5.開機流程

  簡單的說,整個啟動流程到操作系統之前的動作應該是這樣的:

  1. BIOS:啟動主動運行的韌體,會認識第一個可啟動的裝置;
  2. MBR:第一個可啟動裝置的第一個磁區內的主要啟動記錄區塊,內含啟動管理程序;
  3. 啟動管理程序(boot loader):一支可讀取核心文件來運行的軟件;
  4. 核心文件:開始操作系統的功能...

  技術分享圖片

  • 每個分割槽(分區)都擁有自己的啟動磁區(boot sector)
  • 圖中的系統槽為第一及第二分割槽,
  • 實際可啟動的核心文件是放置到各分割槽內的!
  • loader只會認識自己的系統槽內的可啟動核心文件,以及其他loader而已;
  • loader可直接指向或者是間接將管理權轉交給另一個管理程序。
  • 那現在請你想一想,為什麽人家常常說:『如果要安裝多重啟動, 最好先安裝Windows再安裝Linux』呢?這是因為:
    • Linux在安裝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將啟動管理程序安裝在MBR或各別分割槽的啟動磁區, 而且Linux的loader可以手動配置菜單(就是上圖的M1, M2...),所以你可以在Linux的boot loader裏面加入Windows啟動的選項;

    • Windows在安裝的時候,他的安裝程序會主動的覆蓋掉MBR以及自己所在分割槽的啟動磁區,你沒有選擇的機會, 而且他沒有讓我們自己選擇菜單的功能。

    因此,如果先安裝Linux再安裝Windows的話,那MBR的啟動管理程序就只會有Windows的項目,而不會有Linux的項目 (因為原本在MBR內的Linux的啟動管理程序就會被覆蓋掉)。 那需要重新安裝Linux一次嗎?當然不需要,你只要用盡各種方法來處理MBR的內容即可。 例如利用全中文的spfdisk(http://spfdisk.sourceforge.net/)軟件來安裝認識Windows/Linux的管理程序, 也能夠利用Linux的救援模式來挽救MBR即可。

簡體和繁體的區別還是有那麽一丟丟的0.0

關懷備至啊

Tips:
啟動管理程序與Boot sector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會在第二十章分別介紹,您在這裏只要先對於(1)啟動需要啟動管理程序, 而(2)啟動管理程序可以安裝在MBR及Boot Sector兩處這兩個觀念有基本的認識即可, 一開始就背太多東西會很混亂啦!

6.linux安裝模式下,磁盤分區的選擇

所謂的『掛載』就是利用一個目錄當成進入點,將磁盤分區槽的數據放置在該目錄下; 也就是說,進入該目錄就可以讀取該分割槽的意思。這個動作我們稱為『掛載』,那個進入點的目錄我們稱為『掛載點』。 由於整個Linux系統最重要的是根目錄,因此根目錄一定需要掛載到某個分割槽的。 至於其他的目錄則可依使用者自己的需求來給予掛載到不同的分割槽。我們以下圖來作為一個說明:

技術分享圖片
圖2.5.2、目錄樹與分割槽之間的相關性

上圖中假設我的硬盤分為兩槽,partition 1是掛載到根目錄,至於partition 2則是掛載到/home這個目錄。 這也就是說,當我的數據放置在/home內的各次目錄時,數據是放置到partition 2的,如果不是放在/home底下的目錄, 那麽數據就會被放置到partition 1了!

其實判斷某個文件在那個partition底下是很簡單的,透過反向追蹤即可。以上圖來說, 當我想要知道/home/vbird/test這個文件在那個partition時,由test --> vbird --> home --> /,看那個『進入點』先被查到那就是使用的進入點了。 所以test使用的是/home這個進入點而不是/喔!

鳥哥私房菜筆記-1 (S0_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