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第10次讀書筆記

第10次讀書筆記

enter ini 差異 工具 讀書 不同 學習任務 hour pan

Build to Win

  ——手邊無書,卻欲成此讀書筆記,僅憑記憶與經歷談談自己的感想

  時隔數月,我仍清晰地記得《最後期限》裏面的一句話:人是經理所要解決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只可惜我很難想起《構建之法》中有很經典的語句,大概是幹貨太多就難以有所註重吧)

  這是兩本相輔相成的書——《最後期限》闡述如何解決人的問題,避而不談構建方法,而《構建之法》則是一本厚厚的方法手冊,對人事問題又談及甚少。這兩本書引領著我走入團隊合作的世界,而想起過往在電子設計實踐中的小打小鬧,才發現要讓一個大的團隊緊密合作,任重而道遠。

  1、管理人的藝術


    在最初的兩個月裏,我就像是瘋了一般,每天加班加點地閱讀有關團隊項目的各種書籍,因為我一想到就要在三個多月後交付自己的作品,而自己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就感到深深地恐慌。我以為隊友們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時不時還能看見他們在群裏討論幾句,就沒有過問每一個人的投入與進度。實際上,這是很錯誤的,直到真正開始開發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已經翻閱了接近十本書,而大部分組員閱讀量還不到半本書。如果從開發的一開始就使用《構建之法》中提到的燃盡圖,那麽我想情況將會好很多,當然另外就是我沒有用心去督促團隊裏面的成員,事實上這也是一門藝術,《最》也著重強調過。

  2、燃盡圖


    敏捷開發流程中燃盡圖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最》中的主人公看不起這些工具,認為解決好雇傭人的問題就足夠了,然而至少對於我這類新手,這種工具用起來真是得心應手。每一天都要求組員匯報進度、耗時,每半周公告未完成任務、completed hours、 projected remaining hours, 這樣團隊的進度一目了然,再加上目前我對項目開發所需要的技術、所要走的流程都有了較深的認識(得益於之前的學習),這樣就能很及時地發現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雖然無法開除組員,但能及時將人物分配給其他組員,規避風險。我認為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掌握大致的底層知識也是必須的,在目前我也擔任類似技術總監的工作,安排每個人的學習任務、編程任務並且指導他們查錯,雖然這與初衷相背離,但我能感受到掌握所有知識的好處——組員無法再用你不懂的借口糊弄你。

  3、管理項目的思考


    在《構》敏捷開發一章接近最後的部分,提出了如何管理項目代碼的問題,我也有過切身體會:

    1)源代碼控制系統——如何控制簽入、簽出?  為了避免沖突,需要統計每個人每周有空的時間(因為課程有所不同),盡量按照分組安排修改的時間以避免沖突、每次安排相關性盡量小的任務,實在有沖突需要及時向有關聯的小組聯系。因為沒有用團隊項目管理工具,所以我們主要通過交流的形式進行管理。

    2)如何看到修改與之前版本的差異?     這是讓我仍然很困惑的地方,github貌似只能回溯版本,而要一覽差異卻不像是個簡單的工作。所以我讓組員們將每一次的修改都匯報給我,而我進行管理、追蹤。   

    3)如何合並不同的修改?          這就需要參與者的面對面溝通,所以在敏捷開發中,頻繁地溝通是很有必要的,《最》一書中談到了交流所帶來的效率損耗也是很明顯的,因為每一個人就像是圖上的每一個節點,隨著人數的增長,交流幾乎是平          方增長的,這也是為什麽小團隊容易創造奇跡的一個原因。

  

第10次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