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小米在港IPO才17港元/股!創新驅動真成了創業路障?

小米在港IPO才17港元/股!創新驅動真成了創業路障?

互聯網 otto numeric 復制 watermark 大家庭 type 網易雲 容易

6月29日,小米終於確定發行價格17港元,這意味著其估值約為540億美元,低於此前市場千億估值的預期。

為何會如此?被普遍看好的小米,竟然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或許,病根在創新驅動之上。

在越野過程中,四驅總是比兩輪驅動更容易越過障礙。

技術分享圖片

在小米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同時,小米網紅雷軍也發布了一則公開信:“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這篇檄文色彩濃郁,被業界稱之為創業天問的《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麽而奮鬥》一文,其實也暴露出了小米實現復興和未來奮鬥之路上的路障所在——創新驅動。

“2016年,我們的市場占有率曾有過下滑。2017年,小米順利完成‘創新+質量+交付’的三大補課任務,迅速重回世界前列。據我們了解,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

雷軍滿滿的自豪感背後,其實掩蓋了小米復興的實質——依靠生態鏈布局,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偏雜亂的小米重裝集群。

據資料顯示,到2017年,小米生態鏈部門加上小米公司自己的投資部一共投資了200多家公司。而這距離小米生態鏈起步,不過才4年時間。

結果呢,似乎許多貼有小米或小米生態鏈的產品,都成了爆款。然後,就沒有然後呢。

舉個例子,小米在2017年末,重裝出擊的小愛智能音箱,有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各種創新驅動。只是,唯一缺少的是音箱的實質——內容。

在整個在線音樂集中在騰訊、網易雲音樂和阿裏音樂的當下,沒有版權,哪怕是網易雲音樂也會灰上好大一片,而小米家的音箱,不管模式創新多麽特立獨行,依然擺脫不了沒有音樂可放的窘境。

類似這樣的創新驅動,在小米的生態大家庭裏還有很多。之所以復興,在於小米手機的收入貢獻在2017年降到了70.3%,而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收入貢獻上升到了20.5%。

此消彼長之下,小米成功的消費了自己的品牌,為生態鏈產品在起步之初成為爆款,創造了條件。

技術分享圖片

可這樣的路線,會讓小米很快再次進入到小米手機強勢崛起、快速消沈的歷史周期律中。無他,創新驅動的根子有點歪,太多模式和理念,極容易被模仿和反超。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但被雷軍定義為“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說穿了,依然是硬件公司,而且缺少自己的核“芯”的硬件組裝車間。這使得其創新大多、不得不局限在模式之上。

不是沒有其他路可選。

小米想要成為一家有內容的公司,但過於粗放的小米生態鏈和對小米品牌的消費,也在引導著它向著更多智能硬件的場景融合上一路狂奔……

結果呢?一直想在內容上打出一條路來的小米,發現在其硬件生態下,它自己已經很難逆轉。

雷軍在公開信中反復強調的小米產品屬性“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其實已經不自覺地帶出了小米用硬件價格的厚道來感動人心的慣性節奏。

一旦小米生態鏈中出現核“芯”危機,怎麽辦?

一旦小米各種硬件的簡單場景被同行復制,怎麽辦?

一旦其他互聯網公司用內容優勢,直接將小米帶進內容血拼的創新節奏中,怎麽辦?

技術分享圖片

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

曾經號稱國內第三電商平臺的小米網,如今還好嗎?

曾經以極致單品和渠道優勢碾壓智能手機同行的小米,現在還能用硬件組合與個性修改界面,去號召市場嗎?

曾經用各種物美價廉的小智能硬件爆款,引導風氣之先的那些生態鏈前輩,在內容和創新上,是不是已經徐就沒了消息?

風口論的主導者小米,在復興之路上,更應該發出的小米創業“天問”,本應該是這些,只是在市值路上,它誌得意滿、不想去談了。

刊載於《互聯網經濟》2018年7月刊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小米在港IPO才17港元/股!創新驅動真成了創業路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