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操作系統概述(一)

操作系統概述(一)

相對 解決 用戶數 語言 完成 int compute 輸出 9.png

何為操作系統,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

英語:operating system,縮寫作 OS

兩種定義:

u Operating system is a program that manages the computer hardware.

操作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件資源的程序。

u A program that acts as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a user of a computer and the computer hardware.

在計算機用戶和計算機硬件之間起媒介作用的一種程序。

技術分享圖片

. OS的目標

  • 方便性:用戶無需了解底層硬件,無需用0、1機器語言操作。(可以說不用手,用工具,進入石器時代了。)
  • 有效性:CPU、I/O、存儲等的管理專門、合理地被組織管理起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 可擴充性:擴充應用軟件;適應硬件和體系結構發展,擴充底層管理功能模塊等。
  • 開放性:網絡環境,遵循開放互聯標準。

OS的作用

(1)作為用戶與計算機硬件系統之間的接口 * 達成了方便性的目標。*

(2)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達成有效性目標 *

(3) OS用作擴充機器

技術分享圖片

二: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1.1946-50年代中:

電子管時代,計算機速度慢,無操作系統,計算機資源昂貴

工作方式:

用戶:既是程序員又是操作員;用戶是計算機專業人員;

編程語言:機器語言;

輸入輸出:紙帶或卡片;

計算機工作特點:

用戶獨占全機,資源利用率極低;

CPU等待用戶,計算前,手工裝入紙帶或卡片;計算完成後,手工卸取紙帶或卡片;CPU利用率低;

主要矛盾:

人機矛盾----人工操作嚴重降低了計算機資源的利用率

提高效率的途徑:

脫機輸入/輸出技術。

脫機輸入/輸出(Off-Line I/O)方式:

等待人工操作紙帶輸入數據的不是CPU,而是外圍機,一定程度上解決人機矛盾。

2.單道批處理系統(Simple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 作業成批、脫機方式輸入到磁帶或磁盤上
    • 進一步減少脫機I/O中裝卸磁帶等耗時操作
  • 系統監督程序(Monitor
    )控制作業自動過渡,一個接一個的連續處理。

3. 多道批處理系統

用戶作業、外存上排隊,稱為“後備隊列”;

作業調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從後備隊列中選擇若幹作業 調入內存

入內存的作業、共享CPU和系統中的各種資源,自動批量處理。

“多道”程序有什麽好處

CPU利用率提高:減少了CPU等待時間(正在運行的程序若因為I/O操作暫停,可調度其他程序執行,不必裝卸。)

內存利用率提高:容量盡可能多的被利用

多種I/O設備並發被使用,也提高了利用率

總體à系統吞吐量增加(雖然CPU總是串行的,但一段時間內被運行的作業數相對要多)

多道批處理系統解決的五大問題:

  1. 處理機管理問題
  2. 內存管理問題
  3. I/O設備管理問題
  4. 文件管理問題
  5. 作業管理問題

4. 分時系統(time-sharing system)

實現方法

改變批處理系統的運行方式:

多個用戶連接主機

請求的作業發送到主機後,直接進入主機內存以快速響應

系統采用時間片輪轉方式處理服務請求

響應時間RT(response time)≈時間片×用戶數

分時系統是指在一臺主機上連接了多個帶有顯示器和鍵盤的終端,同時允許多個用戶通過自己的終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計算機,共享主機中的資源。

分時系統是多道程序的邏輯擴充

分時系統的特征:

多路、獨立、及時、交互

5. 實時系統(Real-Time System)

系統能及時(或即時)響應外部事件的請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並控制所有實時任務協調一致地運行。

技術分享圖片

操作系統概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