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操作系統第一章總結/

操作系統第一章總結/

切換 都在 目標 tro text 設置 搶占式 進行 編程


第一章 操作系統概述

  1. 操作系統功能: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用戶和計算機硬件系統之間的接口,可用做擴充機器。
  2. 操作系統是一種系統軟件。
  3. 操作系統特征並發,共享,虛擬,異步。
  4. 命令接口:用戶利用這些操作命令來組織和控制作業的執行。
  5. 程序接口(系統調用,廣義指令):編程人員使用它們請求操作系統服務。
  6. 系統調用是操作系統提供給應用程序使用內核功能的接口。
  7. 系統中緩存全部由操作系統管理,用戶不可見。
  8. 操作系統管理:處理機管理,存儲器管理,文件管理,設備管理,用戶接口。
  9. 多道批與單道相比,優點是cpu利用率高,系統吞吐量大。
  10. 中斷技術使得多道批處理系統和io設備與cpu並行。
  11. 批處理操作系統的用戶脫機使用計算機,作業成批處理,系統內多道程序並發執行,幾乎無交互能力。
  12. 分時操作系統可以多個用戶同時使用計算機,人機交互能力強,具有每個用戶獨立使用計算機的獨占性,要求比較快速響應用戶。
  13. 實時操作系統必須是在被控制對象規定時間處理來自外部的事件,通常采用搶占式的優先級高者優先算法,目標是安全可靠,及時 ,快速處理。
  14. 特權指令是計算機不允許用戶直接使用的指令,只能操作系統自己使用,比如io指令,置中斷指令,存取用於內存保護的寄存器,送程序狀態字到程序狀態字寄存器的指令。
  15. 核心態指令實際上是系統調用和一些針對時鐘,中斷,和原語的操作指令。
  16. 從用戶態到核心態的唯一方法是中斷或異常,通過硬件實現。
  17. 中斷指來自cpu執行指令以外的事件的發生,通常與當前程序運行無關的事件,可設置屏蔽,如設備發出的io結束中斷,時鐘中斷。
  18. 進入中斷的程序,是操作系統程序。
  19. 異常(內中斷,例外,陷入)指源自cpu執行指令內部的事件,一旦出現必須處理,如程序的非法操作碼,地址越界,算數溢出,虛存缺頁,和專門的陷入指令。
  20. 系統調用發生在用戶態,執行在核心態。用戶使用系統調用命令,該命令經過編譯,形成若幹參數和陷入指令(引起中斷)。
  21. 系統調用的過程,傳遞系統調用參數,執行陷入指令,執行相應服務程序,返回用戶態。
  22. 外部中斷發生在用戶態,執行在核心態。(缺頁發生在用戶態,執行在核心態)
  23. 訪管指令只能自用戶態使用,是程序自願進管。
  24. 進程調度是操作系統內核進程,無需用戶幹預,發生執行都在核心態。
  25. 通用操作系統使用時間片輪轉調度算法,程序不需要預定運行時間,程序執行時,必須要從起始位置開始執行。
  26. 時鐘管理(置時鐘),地址映射(重定位寄存器),中斷系統都需要硬件支持。
  27. io指令需要中斷操作,中斷必須在核心態執行,所以輸入輸出必須要在核心態執行。
  28. 為啥要區分核心態和用戶態,咋轉換:目的是為了保護系統程序,用戶態到核心態的轉換發生在中斷產生時,核心態到用戶態的轉換發生在中斷返回用戶程序時。
  29. 為啥說出現中斷和通道技術,多道才有用:cpu與外設傳輸在時間上的重疊必須有中斷和通道技術,cpu啟動通道傳輸數據後便執行其他程序,通道進行輸入輸出,通道工作結束,通過中斷向cpu發出中斷請求,cpu暫停正在執行操作,轉去處理中斷,處理完繼續原來工作,做到真正的cpu與io設備並行。(1)通道是一種控制一臺或多臺外設的硬件機構,一旦啟動就獨立於cpu,做到了輸入輸出與cpu並行,早期是主機不斷詢問(2)中斷技術,在輸入輸出結束時候或者硬件發生故障,cpu才轉去處理。
  30. 微內核:將內核中最基本的功能(如進程管理)保留在內核,那些不需要在核心態執行的功能移到用戶態執行,根據分層被劃分成若幹服務程序,降低內核的設計復雜性。微內核最大的問題就是性能問題,要頻繁的在核心態和用戶態之間進行切換,系統開銷大。
  31. 微內核結構的特點:添加系統服務時,不需修改內核,內核的服務越少越穩定,系統更可靠。

操作系統第一章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