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雲桌面的前世今生

雲桌面的前世今生

帳戶 並且 nbsp 教育 有用 文件訪問 計算 價格 改變

  上個世紀80年代以IBM 為代表廠商將PC 機推向了民用,電腦不再只是軍方、大學及科研院所的高端專用品。隨著PC硬件性能的不斷提升、以太網、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成就了今日信息時代的基石。企業PC 數量的不斷增加,桌面管理與運維成為一種負擔,企業為之成立了信息服務中心。多年以前對於信息管理人員而言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為同事們組裝電腦、安裝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查殺病毒… ,今天我們將這類工作統稱為“桌面交付”

  為了簡化桌面交付工作,十多年以來在此領域不斷推陳出新產生了多項技術。每一項技術的背後都有一個時代的印記。代表著那個時代技術的精匯與人們對交付的理解。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下一代雲桌面(NGD)時代,即便你出門不隨著攜帶個人電腦,也能通過任意一臺接入網絡的設備連接自己的私有雲桌面處理事務,桌面交付不再成為問題。回顧曾經走過路,筆者細數雲桌面的前世今生:

  無盤工作站時代
  年代:1995-2005
  關鍵詞:RPL PXE
  起源:早期PC 機硬盤價格昂貴,主流技術條件下的以太網速度也僅100Mb,信息管理人員只能拆下硬盤一塊一塊的手工安裝或GHOST 系統,隨著無盤技術的出現,他們索性不再為單機安裝硬盤,而統一使用服務器分配的共享存儲。
  其實直至今天無盤技術依然在很多場景下應用,不過很多人誤認為無盤是一種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山寨技術,豈不知成就該項技術基礎的正是兩家改變世界的公司——Microsof 、intel ,正是由微軟的RPL 和英特爾的PXE 為無盤提供最核心最關鍵的支持。
  無盤工作站的模式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為PC 機(非終端)提供了快速交付。企業信息人員不需要為每臺PC 都去逐臺安裝系統與應用軟件。接入網絡後就能直接使用統一分配的標準系統。管理人員可以自由的定制系統,一臺更新則全部更新。普通用戶無法改寫系統文件重啟則還原。這種靈活的方式至今仍在影響著人們對桌管的需求。
  隱退:2005以後新的操作系統越來越龐大,早期的Windows9X 系統僅200M, WindowsXP 達到了1.2G 以上、 到Win7 之後體積一躍到了15G 以上,一般技術條件下以太網純無盤模式已逐漸難以支撐數據流的傳輸與服務器端的巨大的磁盤讀寫壓力。

  硬盤克隆與寫保護時代
  年代:2002 – 2009
  關鍵詞:Norton Ghost 、EDU
  起源:進入21世紀後,國家更加重視計算機的應用教育,各個中小學校、大專院校都建立了計算機教室。機房管理人員如何為整間教室的數十臺電腦安裝統一操作系統、應用軟件也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桌面交付”,以諾頓(現屬賽門鐵克)為代表廠商提供了網絡克隆的解決方案。後續國內一些廠商如聯想等也在自己教育產品線集成了類似功能。管理人員可以選擇任意一臺電腦作為標準機,通過網絡(廣播)克隆到其他所有的電腦中,實現批量克隆式交付。硬件級或系統軟件級實現寫保護,重啟則還原。防止系統遭受破壞性的修改。
  這種模式不需要專用的服務器,而且隨工藝的提升制造成本降低,硬盤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便宜。為每臺PC 都配置本地硬盤對采購上不會增加負擔。因為不需要專用的服務器,反而降低了總體前期建設成本。
  隱退:過於標準化使用者難以保留自己的個性化設置。交付時間不靈活。只能選擇在用戶全部不使用並且全部開機進入接連狀態時才能進行克隆。並且存在大量兼容性的問題。

  終端遠程桌面時代
  年代:2002 – 2007
  關鍵詞:Terminal Service | ICA
  概述:其實這個時代與前兩代是並存的,只是相對小眾而以,但卻也深遠的影響後來人們對虛擬桌面的認識,因此不少廠商都將這一代定義為第一代虛擬桌面。
  起源:微軟在推出Windows 2000 Server 時放棄了對RPL 的支持,而提供了 Terminal Service 對RDP ( 遠程桌面協議 ) ,最早的RDP 為 Citrix 公司ICA 的協議購入的。Windows是一個多用戶多任務的操作系統。 即不同的用戶可以用自己帳戶密碼登錄到自己的桌面,多個桌面間互不影響,每一個登錄都屬於一個獨立的用戶會話. RDP 則可以將用戶的會話傳輸到遠程的客戶機上。客戶機需要本身有一個受支持的操作系統,安裝RDP 的客戶端,連接到遠程的桌面。這種情況下用戶實際上使用的是兩個桌面,一個桌面在窗口中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虛擬桌面,一個是自己本機的桌面。
  隱退:這種模式所有的用戶登錄的其實是同一臺電腦上不同用戶的桌面。在同一個系統中共享著資源、進程。非常易產生進程沖突、文件訪問、外設訪問沖突,而且早期的RDP 協議並不成熟用戶體驗並不好。

  虛擬桌面時代
  年代:2008 – 今
  關鍵詞:虛擬機 | VDI | VOI
  起源:在純軟件全虛擬機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同時,Intel 、AMD 兩家CPU 制造商在自己的處理器加入了虛擬化指令從CPU內核級提供了虛擬化的支持。Citrix 、VMware 廠商接連推出了相應的產品。管理人員可以在一臺甚至一組集群服務器上創建大量的虛擬機,為每一個用戶都分配一臺虛擬機,用戶所使用的虛擬桌面實際是服務器上某一臺虛擬機的桌面,而不是服務器上某一個會話的桌面。虛擬機與虛擬機之間是隔離的,有著各自的地址空間。從根本上杜絕用戶間訪問沖突。這種模式也就我們傳統意義稱為的VDI ,VDI 的基本模型至今仍在延用。但是受到現有技術的瓶勁,虛擬機在高幀視頻、圖形圖像處理方面的表現仍然不佳。而且當用戶數較多時,要為每一個用戶分配一臺虛擬機,支撐這些虛擬機的服務器硬件需求也非常高動則數十萬甚至百萬人民幣。因此國內更多廠商更願意采用VOI 架構,VOI 無需在服務器創建運行虛擬機,僅需創建和提供一組虛擬磁盤,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都存放在虛擬磁盤中,所有用戶可以共用一組虛擬磁盤來實現桌面交付,在快速統一交付系統與應用同時,VOI 能實現用戶數據的個性化與外設、復雜硬件環境的兼容支持。並在高幀視頻、圖形圖像處理方面的表現極佳。
  現狀:VDI 模式對服務器負載壓力過大,前期建設本過高,目前主要在對前端運算要求不高,業務及時性要求高、對移動漫遊有需求、同時資本雄厚的企事業單位。VOI 交付快部署成本低。受在大量院校、設計院所、軍工醫療等對業務穩定性要求高、前端運算要求高、硬件及外設多雜的場景下。但缺乏對ARM,架構及移動設備的支持,缺乏交付的靈活性。

  雲桌面
  年代:2012 – 今
  關鍵詞:IaaS | SaaS | 私有雲|NGD
  起源:隨著計算機硬件性能與互聯網傳輸速度的幾何級提高,使得虛擬桌面的遠程低損交付可為可能,以亞馬遜、(國內阿裏、騰訊)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紛紛開始在互聯網上架設雲計算平臺,用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租用(或免費申請)雲主機或雲存儲用於工作和業務運營,這種服務模式被統稱為“公有雲” ,公有雲的長期運營耗資巨大多家公司相繼關停,國內如360等公司今年早前也已經宣布關閉雲盤業務,原先寄存在公有雲平臺上的數據用戶需限時自行遷移,再一次對公有雲的長期可靠性敲響了警鐘。下一代雲桌面 NGD 的理論在2014初被提出,Citrix 、VESystem 是該理論的最初起草機構之一,通過平臺即服務的架構模型在企業網絡進行私有雲的架設,在企業自主可控的環境架構一套可以跨平臺、跨地域的雲計算平臺。
  按設計理論NGD將融合VDI 與 VOI 、IDV的特征以用戶為中心。作為下一代雲桌面,虛擬化不再是以場景劃分產品,而成為一套快速有效的交付手段。它既可以充分發揮服務器強大計算資源為瘦終端提供支撐。也能讓PC 及新型雲終端本機的CPU 、GPU 及內存、存儲性能得到完全的使用。移動終端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也將受益 NGD 成為隨身雲端桌面的入口。NGD的理論一經提出,立即在業內形成影響,多家國內外廠商表示將參與該項課題的研發工作。

雲桌面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