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8-2019-1 20165201 20165203 20165206 實驗二 韌體程式設計

2018-2019-1 20165201 20165203 20165206 實驗二 韌體程式設計

- 2018-2019-1 20165201 20165203 20165206 實驗二 韌體程式設計

- 任務一 韌體程式設計-1-MDK

- 任務要求

0. 注意不經老師允許不準燒寫自己修改的程式碼
1. 三人一組
2. 參考雲班課資源中“資訊安全系統實驗箱指導書.pdf “第一章,1.1-1.5安裝MDK,JLink驅動,注意,要用系統管理員身分執行uVision4,破解MDK(破解程式中target一定選ARM)
3. 提交破解程式中產生LIC的截圖
4. 提交破解成功的截圖

- 實驗過程

  1. 執行mdk474.exe,安裝MDK-ARM;
  2. 安裝ULINK驅動;
  3. 以管理員身份執行Keil uVision4,點選File->License Management,複製CID;
  4. 執行Keil-MDK註冊機,在CID中貼上CID,在Target中選擇ARM,生成LIC;

  5. 將註冊機生成的LIC複製貼上到keil4的“New License ID Code(LIC)”一欄中,點選“ADD LIC”,破解完成。

- 任務二 韌體程式設計-2-LED

- 任務要求

0. 注意不經老師允許不準燒寫自己修改的程式碼
1. 參考雲班課資源中“資訊安全系統實驗箱指導書.pdf “第一章,1.4” KEIL-MDK 中新增 Z32 SC-000 晶片庫,提交安裝截圖
2. 參考雲班課資源中“資訊安全系統實驗箱指導書.pdf “第一章,1.9”完成LED實驗,注意“開啟Z32的電源開關前,按住Reboot按鍵不放,兩次開啟電源開關,Z32即可被電腦識別,進行下載除錯。提交執行結果截圖
3. 實驗報告中分析程式碼

- 實驗過程

  1. 執行MDK-ARM_AddOn_SC000_Support.exe檔案,安裝SCOOO庫;
  2. 用管理員身份打keil uVision4 MDK,點選Project->New uVision Project,選擇安裝路徑資料夾;
  3. 在晶片庫選擇框選擇庫Generic SC000 Device Database,點開ARM目錄,選擇SCOOO;

  4. 開啟Z32.uvproj工程檔案並編譯;

  5. 連線電腦和實驗箱,開啟NZDownloadTool檔案,按住核心板上的Reboot按鍵,開兩次電源,識別z32晶片,並下載Z32HUA.bin檔案;
  6. 下載成功後,開關電源,就可以看到LED燈L2閃爍。

- 程式碼分析

- 任務三 韌體程式設計-3-UART

- 任務要求

0. 注意不經老師允許不準燒寫自己修改的程式碼
1. 參考雲班課資源中“資訊安全系統實驗箱指導書.pdf “第一章,1.4” KEIL-MDK 中新增 Z32 SC-000 晶片庫,提交安裝截圖
2. 參考雲班課資源中“資訊安全系統實驗箱指導書.pdf “第一章,1.0”完成UART傳送與中斷接收實驗,注意“開啟Z32的電源開關前,按住Reboot按鍵不放,兩次開啟電源開關,Z32即可被電腦識別,進行下載除錯。提交執行結果截圖
3. 實驗報告中分析程式碼

- 實驗過程

- 任務四 韌體程式設計-4-國密演算法

- 任務要求

0. 網上搜集國密演算法標準SM1,SM2,SM3,SM4
1. 網上找一下相應的程式碼和標準測試程式碼,在Ubuntu中分別用gcc和gcc-arm編譯
2. 四個演算法的用途?
3. 《密碼學》課程中分別有哪些對應的演算法?
4. 提交2,3兩個問題的答案
5. 提交在Ubuntu中執行國密演算法測試程式的截圖

- 實驗過程

- 任務五 韌體程式設計-5-SM1

- 任務要求

0. 注意不經老師允許不準燒寫自己修改的程式碼
1. 參考雲班課資源中“資訊安全系統實驗箱指導書.pdf “第一章,1.4” KEIL-MDK 中新增 Z32 SC-000 晶片庫,提交安裝截圖
2. 參考雲班課資源中“資訊安全系統實驗箱指導書.pdf “第一章,1.16”完成SM1加密實驗,注意“開啟Z32的電源開關前,按住Reboot按鍵不放,兩次開啟電源開關,Z32即可被電腦識別,進行下載除錯。提交執行結果截圖
3. 實驗報告中分析程式碼

- 實驗過程

- 任務六 韌體程式設計-6-清理

- 任務要求

實驗結束後,把實驗室原來的網線插回,否則以後做實驗的同學無法開機

  1. 只有用實驗室機器的小組做
  2. 提交你們小組使用的計算機的編號照片
  3. 提交插好網線的照片
  4. 提交蓋好後蓋的照片

- 實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