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料-第2課-資料的藝術

資料-第2課-資料的藝術

第2課-資料的藝術

 

  1. 資料結構起源

(1) 計算機從解決數值計算問題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 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涉及不同個體間的複雜聯絡。

(3) 需要在計算機程式中描述生活中個體間的。

資料結構主要研究非數值計算程式問題中的操作物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1. 關鍵概念

(1)資料 – 程式的操作物件,用於描述客觀事物。

資料的特點:

l 可以輸入到計算機。

l 可以被計算機程式處理。

資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將其進行分類後得到程式設計語言中的型別。如:intfloat

char等等。

 

2)資料元素 – 組成資料的基本單位

 資料項:一個數據元素由若干資料項組成

 

3)資料物件 – 性質相同的資料元素的集合

 

(4)資料元素之間不是獨立的,存在特定的關係 ,存在特定的關係,這些關 ,這些關係即結構。

 

5)資料結構指資料物件中資料元素之間的關係。

 如:陣列中各個元素之間存在固定的線性關係

編寫一個“好”的程式之前,必須分析待處理 ,必須分析待處理問題中各個物件的特性,以及物件之間的關係。

 

  1. 邏輯結構

1)集合結構

 資料元素之間沒有特別的關係,僅同屬相同集合 ,僅同屬相同集合。

2)線性結構

 資料元素之間是一對一的關係。

3)樹形結構

 資料元素之間存在一對多的層次關係。

4)圖形結構

 資料元素之間是多對多的關係。

 

 

  1. 物理結構

1)物理結構

 邏輯結構在計算機中的儲存形式。

2)順序儲存結構

 將資料儲存在地址連續的儲存單元裡。

3 )鏈式儲存結構

 將資料儲存在任意的儲存單元裡,通過儲存地址的方式找到 ,通過儲存地址的方式找到相關聯的資料元素。

 

 

 

小結:

l 資料結構是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係的資料元素的集合。

l 按照視點的不同,資料結構可以分為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

 

資料——資料物件——資料元素——資料項

邏輯結構

物理結構

集合結構

順序結構

線性結構

樹形結構

連結結構

圖形結構